翻新时间:2023-04-19
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与馆藏建设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馆藏建设 信息需求 图书
论文摘要:通过实例分析认为馆藏建设的结构要根据读者需求来调整,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文献信息资料被人们誉为学校的三大支柱.其综合职能的发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建设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其综合职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肩负着对学生培养和提供检索文献信息能力和使用文献信息的重任.作为图书馆工作者,要想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就必须遵守前瞻性、目的性、系统性、广泛性、经济性等馆藏原则,建立一个合理、有序与读者需求契合的、富有特点的馆藏体系,使得文献品种多样化,不仅只有图书,还有声像、光盘、磁带、网络服务等,馆藏拒借率低,利用率和满足率高.这就需要认真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倾向,掌握他们大量准确的数据,以便更好地总结和改进馆藏工作[1].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多为应用型图书馆,不是收藏图书馆,都是以提供文献信息为首要任务的.所以,文献资料流通量和阅读倾向是确定馆藏结构的核心指标.馆藏结构好坏的重要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流通量的提高[3].根据这一理论和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笔者认为该馆合理收藏中文图书的比例应为:自然科学占35%~40%左右,语言文字占20%左右,文学占25%~30%左右,其他类图书占10%~15%左右.此外,其他文献资料如:声像、光盘等也应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需求做出调整,以使馆藏结构更加合理.
除此以外,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离开网络资源单靠自己有限的馆藏资源去满足读者广泛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料不能局限于建立一个有限的物理实体的馆藏,更要着眼于全方位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掌握与提供,逐步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体系.做到主辅结合,以满足各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2] 冯禄增.普通高校中的读者阅读倾向分析[J].图书情报通讯,1998,(4).
[3] 方太强.进行馆藏分析搞好藏书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蜘蛛PK大苍蝇
- 我喜欢相思鸟
- 欢乐的“六一”儿童节
- 我的爸爸
- 我喜欢百合花
- 那件事我做错了
- 顽固的小老鼠
- 学折菜
- 争吵
- 铅笔和橡皮
- 我喜欢画画
- 秋游
- 记元旦文艺汇演
- 自家烧烤羊肉串
- 小猫
- 华侨音乐家储望华钢琴作品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整孔箱梁架设施工技术
-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
- 普契尼歌剧创作特点
- 城市轻轨高架桥连续箱梁时效变形试验
- 大跨度箱涵桥顶推施工技术
- 浅议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区间活塞通风
- 华盛顿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
- 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 慢起慢落时磁浮车辆与钢轨道框架耦合共振分析
- 轨道交通换乘站自动化系统方案
- 基于交通分配算法的城市客运方式划分研究
- 关于BRT和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
- 羌笛音乐文化
- 对国内音乐研讨的思考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