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发展特点
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发展特点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化协作的混合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将被保护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安全管理区,主要由探测代理、监视代理、策略执行代理三个部分组成。整个模型在数据来源的分布化、分析检测的分布化、多区域检测的协作化三个层次上体现分布式入侵检测的特点。
关键词:分布式入侵检测;代理;协作
在宽带网建设中,除了增加骨干网传输通路的带宽、网上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及路由器速度以外,主要是缓解用户接入网瓶颈。目前,宽带用户接入技术主要有高速数字环路(xDSL)、光纤接入方式、双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和宽带无线接入网(如MMDS和LMDS)等手段。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接入手段。本文将重点探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1.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的特点
1.1首先,话音通信和宽带数据通信逐渐无线化。随着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发展,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在几年后,无线话音通信和窄带数据通信的用户数量将可能超过有线用户。目前在中国的部分地区,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数量已超过有线电话用户的增长。
1.2无线通信须适应IP业务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等新业务的发展,数据通信业务量正以指数规律增长,其中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业务量更是急剧增加。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须适应IP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并逐渐向高速、宽带通信网推进。
2.无线接入系统在通信网中的定位
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用于提供本地交换局至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传输,但不提供局间漫游服务。在建筑物内或局部区域,可通过移动终端提供服务。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海岛或用户稀少、分散的农村地区,铺设有线电缆比较困难、投资大,用户经济实力较低,只有选用无线接入技术,才能解决电话普及与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矛盾。在遇到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无线接入系统可作为有线通信网的临时应急系统快速提供基本业务服务。
在通信网中,无线接入系统的定位是:本地通信网的部分是本地有线通信网的延伸、补充和临时应急系统。
3.无线接入技术
3.1 MMDS接入技术
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统已成为有线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MMDS是以传送电视节目为目的,模拟MMDS只能传8套节目,随着数字图像/声音技术和对高速数据的社会需求的出现,模拟MMDS正在向数字MMDS过渡。 MMDS的频率是2.5~2.7MHz。它的优点是:雨衰可以忽略不计;器件成熟;设备成本低。它的不足是带宽有限,仅200MHz。许多通信公司看中用LMDS技术来作为数据、话音和视频的双向无线高速接入网。但由于MMDS的成本远低于LMDS,技术也更成熟,因而通信公司愿意从MMDS入手。它们正在通过数字MMDS开展无线双向高速数据业务,主要是双向无线高速英特网业务。
近年,我国有的大城市已经成功地建成了数字MMDS系统,并且已经投入使用。不仅传送多套电视节目,同时还将传送高速数据,成为我国数字MMDS应用的先驱。数字MMDS不应该单纯为了多传电视节目,而应该充分发挥数字系统的功能,同时传送高速数据,开展增值业务。高速数据业务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MMDS经营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为数据业务的收入远高于电视业务的收入。
下一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朋友,你还记得吗?
- 城市的早晨
- 校园的早晨
- 校园的早晨
- 爸爸是只“猫”
- 登香炉峰
- 我的书房
- 我爱和龙我爱家乡
- 我喜欢的一样物品——日记本
- 我爱我的家乡--香河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小村的早晨
- 楼梯的苦与乐
- 拯救地球!
- 乡村的早晨
- 业务培训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有效途径
- 浅谈开展非审计业务对会计师事务带来的影响
- 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1)-传播学论文(1)
- 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之我见-传播学论文(1)
-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1)-传播学论文(1)
- 基于审计主客体特征的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解读MBO-论MBO的意义及其规范措施(1)-传播学论文
- 审计干部要在学习业务和审计实践中增长才干
- ISO9000 标准框架下的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传播学论文(1)
- 加强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质量
-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1)-传播学论文(1)
-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1)-传播学论文(1)
- 强化审计文化建设,增加审计幸福指数
-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搞好企业财务集中核算
- using operation theory for efficient governance(1)-传播学论文(1)
- 变革学习方式 激活语文课堂──《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调课的思考──《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阅读张扬个性──《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谈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