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源氏物语》的艺术表现特色

试论《源氏物语》的艺术表现特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2

试论《源氏物语》的艺术表现特色

摘要:众所周知,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有着相互传播和影响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中国文学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从而使得日本文学也呈现出多种风格。为了具体分析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源氏物语》入手,简述中日文学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似点。

关键词:艺术特色 影响 方式

通过研究日本文学历史,可知平安王朝是日本文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该时代百花争艳,诞生了流芳百世的鸿篇巨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日本文学的研究之中,本文将从《源氏物语》来分析,对研究中日文化的交融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源氏物语》这部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它的艺术表现特色。

1 《源氏物语》简析

《源氏物语》是平安王朝时期,篇幅最长的写实小说,该书总共分为54回,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全书主体部分,主要讲述光源氏的爱情经历和政治道路,反映了日本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喜怒哀乐,揭开贵族生活的真相,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绘出人生百态,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光源氏之子与女子间的爱恨情仇。

“物语”在日本文学里是“故事”的意思“物语”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产生于日本民间的各类对话,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六朝和隋唐历史的影响,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物语”形式的文学一般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展开,学者认为这种文学形式受市井的影响。《源氏物语》除了内容的独特价值以外,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主要有两个流派,一种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创作性物语,另一种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歌“物语”,前者主要描述虚构的场景和人物,富有传奇色彩;后者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甚至是对历史的叙述,形式上多采用和歌。这两种类型的“物语”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文学形式,某种形式上艺术性并不完整。

《源氏物语》的诞生为物语文学开辟了新的道理,将古典现实文学推向了顶峰。《源氏物语》中无处不流露出有关美学的思想,并在历史的长河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日本文学的发展,并以“古今相通”的特点对日本文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源氏物语》首次将虚幻物语和纪实物语结合为一体,结合二者的优点,不仅纪实,而且增添了不少人物的心理描写,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著作《伊豆舞女》也深深受到了《源氏物语》的影响。

2 中国文化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日本最初并没有文字,最后借用汉字并加入自身民族的特点才创造了日语,并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倘若没有中国典籍的东传,日本文字的出现肯定会延迟很多年。

其次有必要解释大量的中国古文学是如何传到远在海外的日本。在我国的唐朝时期,中国文化高度发达,远在海外的日本执政者对中国文化十分欣赏,所以花费大量的精力研习汉文,希望借此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日本派遣了大量的使节、僧人、学生长途跋涉,历经东海来到中国。总共派遣了19此遣唐使才将中国文学作品逐渐带入日本,因而才会有《源氏物语》这类著作的诞生。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也是歌谣,但是通常音拍没有节律,长短由两音到九音不等,随着汉诗的引入,日本古人才渐渐地发现和歌最美妙的形式,参照五言和七言汉诗。中国汉诗不仅影响日本文学作品的产生,更影响它的发展,并逐渐将风格、艺术手法渗透到日本文学。

《源氏物语》及其作者都深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该书的作者紫式部是一位有名的日本女人,她的身份十分神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根据日本历史学的相关记载,紫式部原本姓藤原,具体名字无记录,她的长兄在式部丞,所以称作藤式部,因为著作《源氏物语》中女主人翁紫姬流传很广,所以又称作紫式部。紫式部的家族中不乏著名歌人,因此,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值得注意的是,紫式部的父亲对于汉诗有大量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上有所造诣,所以紫式部从很年幼的时期便跟随父亲学习汉诗,对秦代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十分了解,尤其对白居易的诗有独到的见解。经历了生活上的诸多不顺之后,紫式部奉召进入宫中担任女官,专职为皇后传述《日本书记》和白居易的诗。在宫中的时间里,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宫中的奇闻乐事,却也无时无刻不表达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从体裁方面研究《源氏物语》可以发现,《源氏物语》和唐朝时期的传奇以及宋代时期的话本有众多相似之处,均采用了散文和韵文结合的形式。《源氏物语》主要以散文的形式展开,并且将800余首和歌加入其中,和歌和文字流畅地结合在一起,将日本民族古雅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源氏物语》中多处使用了汉诗,其中引用白居易诗的地方就多达九十多处,并且还引用大量《礼记》、《史记》等著作中的典故,无处不折射出中国文学对《源氏物语》的影响。《源氏物语》中还出现了大量话本的影子,广泛采用章回体形式,逻辑性强,并且规定着整个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发展,每回结束后会留给读者足够的悬念,期盼下一回的故事情节,这种章回体形式在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

从文字方面我们也能看出《源氏物语》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根据历史可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来源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即汉字。由于文字提供的便捷,使得中日文学交流更加容易。《源氏物语》中加入的和歌和中国诗词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高的相似度。比如书中的和歌“荒山孤残壁,年年寂寞春。愿君惜抚子,得沐雨露恩”和唐朝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式和内容上相似度极高。唐朝诗歌的突出特点就是对称、押韵,朗读起来流畅、有节奏的,这种诗歌用其他语言很难完整地把独特的韵味、丰富的语言背景表达出来,但是在《源氏物语》中的和歌表现出了唐朝诗歌的独特韵味,这归功于中日文字的深远渊源,文字造成的文学交流的障碍是巨大的,《源氏物语》中却把握了这点,巧妙地借助汉文化为整书添色不少。 3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

3.1取材相似

参照史实,两部作品讲述的对象都是宫廷上层人。《源氏物语》描述的是平安王朝时期的贵族社会,当时是日本的全盛时期,上层大官贵族奢靡之风严重,整个社会太平和混乱参半,复杂而且矛盾。藤原依靠皇室外戚,逐渐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并开始干涉政事,掀起了同族间的争权大战,皇室为了保全政权,通过大寺院设置了“院政”,极力抵抗藤原的反派势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下层贵族几乎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从而在其他地方找寻突破口,促使不少地方贵族势力云集,庄园百姓此时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的热潮,激化了社会矛盾,太平盛世面临了空前的危机。《源氏物语》选取这段历史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主人翁源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从侧门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骄奢淫逸,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极度不满。

3.2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

《源氏物语》中虽然作者着重向读者描绘了源氏的爱情故

事,但是并没有局限于描述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借助对源氏爱情和婚姻的描写,展现出当时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的惨痛经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男女的婚姻经常伴随着政治色彩,很多政治上的明枪暗斗都通过男女的婚嫁来解决,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妇女担任了政治交易的工具,也成了这场交易下的牺牲者,紫式部对该现象毫无遮掩地描写,勇气可嘉。紫式部笔下的女子社会地位不尽相同,有的身份高贵,有的则低贱到微不足道,虽然如此,这些女子却遭受着同样的处境,都充当了政治交易的有效工具,最终沦为贵族男人手中的棋子,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饱受欺凌。

《红楼梦》同样借助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在故事中表现出的是男人对女人的残酷,但是追根溯源,摧残妇女的不是男人,而是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决定了男人就是拥有大男子主义,男人高于女人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人很自然地会把女人当作手中的玩物,这点和《源氏物语》不谋而合,女性的卑微在两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文字体现。决定男人对女人看法的是制度,是社会风气,从中日文学在这一观点上的高度一致可以推断出中日文化的高度相似性。

毫无疑问,《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受到她所处时代的束缚,通过文字表达出她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感慨贵族阶级的衰亡,但是并没有从根本去否定社会和阶级制度。紫式部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妇女命运的凄凉,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源氏是妇女的坚实庇护者,将源氏高度美化,也表现出对源氏的同情以及肯定。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将封建社会里公子哥对女性的玩弄表现得生动形象,突出表现公子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但是却把贾宝玉的形象不断美化,并从全书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个善良、慈善化身的公子哥的歌颂。《源氏物语》中还植入不少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这一点和曹雪芹的作品又一次不谋而言。

3.3艺术表达形式的一致

上一节已经详细说明了《源氏物语》中和歌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和歌包含了各类日本古典诗歌。日本文学中的诗词源于中国,所以当时的诗多由汉字组成,代表的意义也大多可以用汉字的意思来解释。但是这种文学上的借鉴并不是抄袭,日本人写完诗之后十分注重吟唱,所以把这种充满了日本特点的诗称为和歌。和歌与我国的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众多相似之处,无论节奏还是格律都和唐诗类似。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出现了至今流传甚广的诗词猜谜酒令,通过大量的诗词对细节部分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阶级的精神面貌,这点在《源氏物语》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红楼梦》中作者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测形式,大多以隐写的方式,描绘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这一点在《源氏物语》的文字里也能发现类似之处。

3.4小结

日本古代文学深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日本人凭借着聪明才智,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学,在历史的长河里蓬勃发展。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深远渊源,注定着中日文化在形式、思想方面都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是两个民族都会因为自身发展需求,或者由于社会状态的改变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正基于此,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差异愈来愈大,但是追根溯源所有人都应当承认,日本古典文学无处不透露出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互联网对儿童来说是危险的
大量的作业
分担家务
热爱生活
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吗
​The Disabled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残疾人应享有的权利)
The Tibetan Minority(西藏少数民族)
我和母亲的五一节
My Mother’s Garden(妈妈的花园)
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美
最好的旅游方式
我的座右铭
Fatigue and Rest(疲劳与休息)
我难忘的旅行
我的爸爸(My father)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总结
浅谈“工程项目经理”这个角色
浅谈曝气池的设计与设备选择
甲方代表的“那些事儿”
浅谈建筑学
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设计方法的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常问问题
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物增层改造中的应用
后张预应力砌体柱受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实例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一个老工程技术人员对土木年轻人的忠告
高层抗震设计
家具摆放有禁忌
《妈妈的账单》 趣闻故事
《妈妈的账单》 教案讲义1
《妈妈的账单》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猫》
《太阳》随堂练习 巩固篇
《妈妈的账单》 范文习作
《她是我的朋友》 考点练兵2
《太阳》 相关介绍
《妈妈的账单》 考点练兵1
《妈妈的账单》 考点练兵2
《妈妈的账单》 教案讲义2
《太阳》 考点练兵2
《太阳》 知识点精析
《太阳》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太阳》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