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如何观察体验生活,到如何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从如何选材、剪材,过渡照应,到如何选择句式,锤炼词语等方面,都要时时结合问题加以引导。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审美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教学中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内心,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内心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朗读联想语文是人们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文章中景物的自然美、评价作品中人物精神之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起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爱心,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一、精心设计,创造美

语文课除了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兼有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计过程,更多地发现和创设“美点”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美使人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各种体裁的诗文都有其美的因素,我们可以从教材的内容、语言、结构等多方面挖掘,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进行美的熏陶,达到预期效果。从如何观察体验生活,到如何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从如何选材剪材,过渡照应,到如何选择句式,锤炼词语等方面,都要时时结合学问题加以引导。如《沁园春雪》,在毛泽东的笔下,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景色得到描绘,大气磅礴的广阔意境展现眼前,作者的豪情壮志激情抒发。我们在授课前,先要介绍写作背景,再安排学生进行赏析,带着情感去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朗读,感悟美

朗读在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自然,有的华丽生动,有的婉约细腻,有的豪放慷慨,体现不同的美。

许多课文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散文、诗歌,甚至议论文,唯有有表情的朗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能真切地感受其语言美、气势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极其重要,反复诵读中可以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逐渐进入作者的内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做到真正读懂文章。《紫藤萝瀑布》《长江三峡》《春》《济南的冬天》等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带着感情朗读,进入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每一篇文章都是为表现作者的情感服务的。学生通过读,迅速进入形象思维,引发联想,唤起他们对文章形象的审美意识。在课堂上,推敲词语,体味句子,通过表达形式的分析,还会发现其中准确词语,恰当的修辞,长短相间的句式,细腻的情感,显示了作品的语言艺术美和表现手法美,实现文道统一。以多种灵活机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们真正读懂课文,产生共鸣,与作者心灵感应。语文教师应敏锐地从教材中发现美育因素,尤其是要善于挖掘那些蕴含的美育内容,获得美育信息。

三、引导学生,体会美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最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审美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纷繁变化、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感受到人情之趣,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产生“移情”力量。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能使学生产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引导学生去捕捉、去发现。在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一文中,作者深情地给我们描绘了春天,赞颂了春天,表现出了春的绚丽多姿。对于春天般的活力美、蓬勃向上的精神美,以及语言艺术美和表现手法美应该作为本文审美教育的重点。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得到收获,能感受取得成就的乐趣。

四、展开联想,想象美

一篇好的文章,对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例如,《背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审美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把语文课程中美感的形象性、美感的情感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产生更多地吸引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情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爱上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广泛地联想。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在头脑中再现出文章中所描绘的各种景象,由此感悟到文章意境之美。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有蝉鸣、蟋蟀叫;有紫红、碧绿;有菜畦、井栏……一片生机盎然,妙趣横生。体会语言运用的奥妙与匠心,感觉到语言美。体察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内蕴,再加上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认识水平等,对文章中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感情进行评价,从中欣赏到美、理解到美。例如,在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再现诗句的意境的:辽阔无际的沙漠,一缕烽烟直冲青天,黄河蜿蜒其间,一轮落日,挂在天边。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边塞奇特壮美的风光。

五、利用多媒体,再现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渗透方法多种多样。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形、动画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现意境美和语言美,能够唤起学生美的联想,激发起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教师要针对不同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出来,让学生与他们认知经验有机结合,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感。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美育。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抓住教材中的美,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心灵,使他们以美的内心去感受文章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人性美。审美教育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美”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2]赵丽君.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内江科技, 2010,(09).

[3]张占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J].科学大众,2009,(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西部的歌声
千金难求真性情
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用心灵歌唱
发生在初三的故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的鲜艳让我们豪情满怀
岁月如歌——初三的“光盘”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永远的丰碑──孔子
孔子办学
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乘着音乐的翅膀
二泉映月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案件追踪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画家和牧童》 重难点分析
《画家和牧童》 训练素材
《我为你骄傲》 趣闻故事
《我为你骄傲》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为你骄傲》 重难点分析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我为你骄傲》 知识点精析
《我为你骄傲》 教师语录
《三个儿子》 教案讲义1
《画家和牧童》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画家和牧童》 相关材料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我为你骄傲》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