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例谈对语文学科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例谈对语文学科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例谈对语文学科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们互相促进,不可分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那么,如何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论题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优美动人,需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教学《说茶》一文中,请学生边品味文本内容,边亲自品茶,文本文字与生活情趣悄然结合,学生感受颇深。如教学《葡萄沟》中的葡萄干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先观葡萄干形,再品葡萄干味,那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无需解释说明,学生在体验中自然明白。这一刻,品味文本即成为了生活的体验,体验生活即提升了文本的品味。

二、亲临生活,开放课堂

课堂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外延为课堂教室外,课本练习之外。都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教师要做有心人,“放雀出笼”,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亲自到工厂、市场、乡村、住户中去调查、访问、参观、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并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也做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教师要做到擦亮自己和学生的慧眼,让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开放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社会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亲临生活,使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教材。

1.亲临社会,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小学生经常会跟随大人去超市、酒店、游乐园等地方消费和游玩。超市内,琳琅满目的物品都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在超市的物架上都有每样物品的名称和价目;在酒店中都有不同风格的装饰摆设、菜单、餐具;游乐园更是儿童的天地,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积累知识......这些社会生活无时无刻地在向学生展示着语文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各种商标、小包装袋,摘录广告上认识的精彩语句等,让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成就感得到满足。组织学生去调查超市的经营状况,给超市领导写信,这些更是学习语文的好载体。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亲自设计探究性、交流性、趣味性的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小主人。挖掘校外的教育资源,参观考察古建筑群,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到农村去帮助出黑板报;到企业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都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无机地相交相融,重建鲜活的语文生活。

2.亲临网络,开放课堂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新时代,老师们早已不再是“一心埋头教参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更多的是用开放的心态,上机看看网上精彩的世界。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广阔的知识信息背景,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大胆地汲取高人经典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查阅更多的课文背景资料,我们更可以在网上搜索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答案。亲临网络,我们节约更多时间;亲临网络,我们获取更多知识;亲临网络,我们方可居高临下,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科学合理利用,我们能给缺氧的课堂带来新鲜的空气,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在倾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的结尾时,我感受到亲临网络,开放课堂带来的巨大震撼。老师带领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之后,进行了拓展:仅仅在阿尔及利亚的救灾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吗?不,远远不止这一些!课件播放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灾区、新疆昭苏、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灾难、巴基斯坦7.8级地震、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别自治区以及四川特大级地震中所立下的战功。学生随着影像资料的播放,情绪高涨,异常激动。老师趁机问道:你愿意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振奋的。课堂掀起一高潮。

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更加开放,而开放的关键是大胆吸纳,合理整合。像《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最后一个环节,比较好地处理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超文本、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阅读课,就用足了生活与网络资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本更加丰厚。

三、描绘生活,感悟生命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验成长,享受生命的快乐。一是利用听觉联想,借助变化多端的声音,激发学生情趣,引导想像,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重构生活画面,产生表达的欲望。把生活中“风声”、“雨声”、“欢呼声”等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仔细、放松地倾听,自由自在地展开想像的翅膀,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勾画生活场所。二是利用视觉联想,给学生以视觉感官的直观刺激,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他们写作。出示的物品应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这样做易于唤醒他们大脑中的储存,写出的习作才能行文流畅、情感真挚。三是情境联想,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熔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的诱发。学校组织学生踏春活动,迎风摇曳的绿叶,随风起舞的野花,还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都会使学生心旷神怡。在情境的催生下,学生浮想联翩,思路极为活跃,佳作亦应运而生。让学生在作文中创造生活,让生活因为创造而美丽。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确立大语文观,坚持“以世界为教材,以生活为课堂”,走近生活,立足文本;亲临生活,开放课堂;描绘生活,感悟生命,实现生活与语文的无痕对接、语文与生活的高度统一,将不再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对大陆八十年代电影青春形象探析
对电影数字特技的思考和认识
影视音乐对音乐表演能力的适用性
谈第五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
分析影视音乐对音乐表演能力的适用性
浅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策略
武侠影视艺术中的意境初探
谈《电佣桃姐》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影视制片管制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电影Will的辩解分析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分析数字电影特技的艺术魅力
简析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问题探究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字词意思
《称象》教学目标
《称象》随堂练习:提高篇
《称象》教学重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整体阅读感知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巩固篇
《称象》重点字词梳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师语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字词梳理
《称象》随堂练习:巩固篇
《称象》相关资料
《称象》教学难点
《称象》重点字词的意思
《称象》考点练兵: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