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如何开展幼儿主题活动

如何开展幼儿主题活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如何开展幼儿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或指导思想,以某一主题为脉络来提供一个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程。它以整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建立各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实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最大教育的价值。主题活动优势明显,但主题活动的活动性、开放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面,笔者就实践和调研的分析,浅谈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判断活动总体意图

对主题教育价值的判断过程是教师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工作意义和实效的权衡与解读,它的重心是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价值澄清。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上的原有主题进行有目的筛选,对可能开展的主题价值予以判断。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进行不同主题活动方案的编制。这种方案重组的呈现方式,给了教师一个很大的裁剪空间,教师只有掌握主题活动的总体意图,才能使幼儿处于有意识的主动学习状态。主题的生成一般由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而形成。

如:一天早晨,幼儿园附近的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孩子们来园时恰好目睹了事故的相关情景,纷纷谈论起来:汽车为什么会相撞?司机没有看到红绿灯?喝酒了吧?警察叔叔呢,怎么没来指挥交通……一场围绕“交通安全”的讨论和探索就此揭开了“我在马路边”主题的序幕。活动正是建立在幼儿前阶段对“汽车”的浓厚兴趣上,根据兴趣点,结合孩子们的所见所闻,老师为孩子及时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我在马路边”。其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幼儿“了解社会生活,学做社会人、学会生存”;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及早融入现实社会。以期待在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对马路周边事物的有意注意能力有所增强;对社会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一些事物的认知意识有所提升;相信幼儿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自我保护、规则意识)也有所增强。

二、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合理整合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的发展。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个主题活动,很难同时实现五大领域的目标。教师需要将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予以整合,寻找“集体教学―‘上课’,区域活动―‘游戏’”等内在之间的相互关联,克服各领域间的不平衡性弱点。主题内容的整合应着眼于广泛性和启蒙性,需要与领域活动交融在一起,根据主题进展适时调整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整合主题内容和形式时需要考虑:

1.关注五大领域课程的均衡。以保证幼儿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让每个在园的孩子都能接触并学习到基本的、广泛的、相对平衡的课程经验,获得最基本的发展。

2.支持幼儿多元化的学习。将主题活动作为“拓展提高”或者“选择性课程”,充分考虑并尊重每个幼儿发展的特点、兴趣、智力水平和学习方式,因人施教。

3.注重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以整合的思路呈现主题进展,围绕幼儿的生活轴心,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在主题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实施形式多样化的生活活动。在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方式上的多样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握以下方面:

(1)明晰主题活动目标。深入研读“主题说明”,搞清学习什么、活动的脉络是什么;避免滑向传统教学的惯性轨道;要从孩子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找到进入主题的切入口。

(2)丰富主题活动“给养”。围绕主题脉络提供各领域整合的、丰富的“给养”,制定一份完整的主题活动安排表来保证主题与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内容和形式的融和提供保障。如:“交通安全”主题计划中,就涵盖了主题目标、问题板、资料展板、区角活动、联系栏、可利用的教育资料(如,集体教学活动:儿歌、社会活动、音乐、体育、角色游戏)及可利用的周边环境等丰富内容。

(3)构建主题活动形式。围绕主题脉络有目的地结合集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环境创设这五个方面,使之互为支持、互为补充,为幼儿提供多途径、多形式活动和多元互动的建构实践机会。

三、材料和主题的有机匹配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它就像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对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材料是环境创设的“原料”,也是幼儿学习的载体,更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工具。在主题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

1.提供适宜材料,创设与主题开展相匹配的环境。让幼儿与主题相匹配的环境对话,不仅能使幼儿的新、旧经验产生剧烈的碰撞与摩擦, 更能调动幼儿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使幼儿在质疑、问难的情景中不断成长。如:鲜花是幼儿接触最多、喜爱的植物之一。当幼儿对鲜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老师再适时呈现一盆散发着香味的干花,就会引发幼儿新的兴趣,产生新问题。“这是真花吗?”、“不对,真花需要喝水的,这瓶里一滴水也没有”、“这到底是什么花?”这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带着问题,找寻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以十分积极的态度从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发展孩子的探究热情。

2.利用主题墙,创设与主题深入相对应的互动环境。通过“主题墙”载体,汇集与主题对应的资料和信息,吸引孩子与“墙”产生互动、交流,使经验和信息达到共享。 为每个孩子提供表达、表现的机会,让主题墙成为孩子探索、分析新问题的场所。当然墙环境的创设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环境与材料不仅能给予幼儿探索的灵感和活动的启示,还能促进幼儿探索的深入发展。

3.结合区域活动,创设与主题发展有机结合的环境。主题环境的创设还应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一个不断渐进和变化的过程。如主题《吸水的秘密》,教师先布置孩子找来:棉花、海绵、木塞、泡沫等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让孩子一一尝试,放在水中时,哪些东西能吸水?再提供不同材质的纸(报纸、毛边纸、锡箔纸、餐巾纸、打印纸),再次探索、尝试,通过操作让孩子了解到:不是所有的纸都能吸水;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不同。延伸活动,在自然角中提供芹菜、洋葱,激发孩子深入了解植物吸水的秘密。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区域活动自主、轻松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同时,环境的创设还具有跟进性的特点,它应随主题的深化而变化,才能充分体现环境与教育的相互呼应与支持。

四、整理与反思进一步提升主题活动的水平

通过主题活动的整理与反思,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把主题活动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整理与反思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继以深入:

1.整理主题要落实科学性。幼儿园主题的整理,应考虑到主题的特色、主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必须有选择地整理出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主题;整理出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有价值的主题;整理出孩子感兴趣的主题。

2.提升主题要关注发展性。整理主题的过程,是教师对主题活动讨论、补充、完善的过程。因此,它并不是主题开展过程的原貌,而是对原有主题的提升。它应加上教师许多后期的反思与修正。教师必须要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注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思考每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意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双赢”,让自己与孩子共成长同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腾飞吧,巨龙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珍惜水资源的建议书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珍惜资源从点滴做起
珍惜水的作文
祖国,我的母亲
珍惜资源的建议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和陈明续写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主任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甲方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工民建专业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工程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总工办2011年的个人总结
技术总工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项目总工程师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师年终个人总结
土建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总工年度总结报告
项目部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
2011年度工程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
建筑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工程造价员转正申请报告
土建高级工程师年度总结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