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3
怎样立足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情境中激发创新兴趣
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创设趣味情境,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导入时,设计米老鼠妈妈分饼干的故事情境:“第一次四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孩子,第二次两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孩子,第三次只有一块饼干,还是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人分得多少呢?”学生说:“半个。”教师接着问:“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半个’吗?”学生这下被问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数。这是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成为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需要。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对分数学习的需要,这样一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就在生动的情境中开始了。
二、在质疑中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心理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后,我让学生尝试计算“74-26”。大部分学生从个位减起,不够向前一位借一,我也通过学生的板演来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时,有一个学生产生疑问,站起来问:“老师,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吗?”我一愣,但马上说道:“那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随即学生投入紧张的学习探究中……在这里,这位学生提出“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个问题是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体验,是一种创新的表现。我通过对“从高位减起的计算法则”与“从个位减起的计算法则”的比较,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从个位减起的计算法则”的认识,同时体会最优化选择的策略。他们这种不唯师、不唯书,敢于打破传统框架,敢于提出独到的质疑精神值得提倡。
三、在操作中探究创新途径
四、在想象中激活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如,一年级教材“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有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草莓等,请小朋友分分类。”在教学时,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一分。学生一下子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可见,学生的想法非常新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激活创新思维。
五、在应用中体现创新价值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启发、积极引导,不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母的爱
- 有趣的汉字综合实践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我爱汉字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爱汉字2
- 父母的爱
- 有趣的汉字
- 有趣的汉字4
- 我爱汉字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父母的爱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建筑技术新手必备知识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 中国高程系统大全
- 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建筑设计通病归纳
- 钢筋施工知识详解
- 施工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督管理的思考
- 转换层施工排架布置优化分析
- 绿色医院建筑的可持续、人性化设计
- 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
- 如何防治外墙渗漏原因和防治措施
- 建筑施工墙体构造常识问答
- 房屋装修外墙涂料相应问题
- CAD画施工图常用的快捷键命令
- 如何编制住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 《失物招领》重点问题探究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 《我怀念那条河》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灾难来临时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风在轻轻说
- 《失物招领》老师语录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