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4
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有以下感悟。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不应像政治教育那样明确和直接,而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潜移默化地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首先,应当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言传身教,用自己真挚的感情去影响学生,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正确思想感情的熏陶。比如,八年级上册余光中的《乡愁》,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成幻灯片,使图像、音乐、朗诵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在诗中展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热情,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再次,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实际,对文字蕴涵较深的细微之处做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情感,使之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德育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相比小学时期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语文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一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导向性、益智性、实践性、趣味性,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语文教学中要讲究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结果从德育过程中产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为学生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炼提供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把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因素转化成学生个人的情感品质和行为习惯,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产生应有的实效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灭鼠联盟致人类的一封信
- 鸟的评说
- 请迷茫走开
- 人生无极限
- 带着感动出发
- 女孩的成长滋味多
- 好奇心
- “谢谢”
- 超越极限
- 彼岸花动出发
- 沉默的大多数
- 杯家四兄弟
- 人之常情
- 带着感动出发
- 人之常情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一个建筑工程师最起码应该知道的数据
- 某变电站工作人员年终总结
- 质量验收涉及资格与资质要求
- 安全施工责任书
- 分析二级建造师阅卷流程及体会(2011二级建造师阅卷)
- 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须知(建筑类)
- 浅谈工程质量管理及创优策划
- 项目经理的一篇建议,希望新人能走出迷茫期
- 工程师教大家在工地上"说话"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的范围
- 施工员报考条件
- 冬季施工方案
- 安全管理四环节
- 冬季施工措施
- 《王二小》教学难点
-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2
- 《王二小》相关资料
- 《我为你骄傲》 范文习作
- 《三个儿子》 趣闻故事
- 《王二小》整体阅读感知
- 《三个儿子》 知识点精析
- 《王二小》随堂练习:提高篇
-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王二小》教学重点
-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2
-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1
- 《王二小》教学目的
- 《王二小》重点问题探究
-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