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导学案引导预习”

“导学案引导预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导学案引导预习”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是必要的,而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从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预习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入手,来探究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有效预习,认为通过教师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为打造高效、“自主互动探究”课堂打下基础。

关键词:导学案;有效预习;自主;合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最重要的阶段是预习。”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认识预习的作用,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

减少依赖性。预习的本身,就是自学的演习。因而,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效预习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扫除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对新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地了解重点、难点,上课时就可以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听课。这样,学生的听课目的明确,态度集中,听课效率就高。有效预习可以使历史与社会课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之后,能明白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和主要内容,上课时就能及时地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及时弥补,扫除新知识的障碍,这样学生就能学得积极,听得

轻松。

新课标下的教学,应由教师的全堂讲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组织引导。而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预习之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更容易理解课上的内容,听讲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会更强,尤其是对那些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能加深理解。几乎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上都能解决,也不用课后花时间补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目前预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预习方法指导

主要表现为只要求学生预习什么,却不教给学生怎样去预习,学生也不懂得预习的方法,比如,怎样提炼历史章节的知识结构;立足于预习感受,你应该如何提问等等。老师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所以不少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也就很简单草率。长此以往,学生不会方法,也就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也就不去预习了。

(二)预习的重点偏离课本

教师在新课之前将预习作为作业布置,但在上课针对课文知识进行提问时,发现对课本内容有所了解或是熟悉的学生相对较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满满,内容却多基于自己原来的知识积累,而偏偏遗漏了课本上所提及的重点内容。

而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教材的生疏,而这种生疏则源于盲目而缺乏导向与目的性的预习,把学案引入预习之中,使学生带着对教材初步了解和对重点的印象或是疑问听课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导学案引导预习的优势

(一)能正确指导预习

1.提供预习方法,让预习有法可循

编写导学案时,在导学案的左右侧备注预习的方法,如,在《丝绸之路大运河》一课的导学案左侧,在“大运河分为哪几段?沟通了中国哪五大水系(自然河流)?流经今天哪些省(市)?”这个问题时,备注参考书中插图和《中国政区图》,并指导学生按从北到南顺序预习大运河连通的五大水系、流经今天的省市名称。在导学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备注相应的预习方法,如,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联系哪些知识点、参考哪些篇目、建议使用列表形式等等。

学生有了这些预习的方法之后,预习在学生看来就不是一纸空文了,循着这样一个方法来预习,预习也会显得更有效果。预习习惯养成之初,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给予悉心的指导;还应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法,按时检查预习作业,逐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控制性调节转化成自觉性调节,使历史与社会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2.改变预习时间,让预习有效可行

(二)有效的导学案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分小组预习,在合作中共享预习的乐趣。

在预习时,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成预习小组,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成功。如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文章,让学生自由组合成预习小组或由老师将学生分成多个预习小组,组织学生分工合作,从不同的渠道获得相关资料,再进行交流学习,思维得到碰撞,成功得到分享,预习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导学案能变革传统、机械的预习作业,以“预习学案”为主要呈现形式,让预习关注“减负”,更注重“增效” 备课的过程主要是备导学案,每一课时或者一块内容编写一张导学案,按特点分,导学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初读式预习学案

(1)读一读课题,你产生什么疑问?

(2)带着这个问题,把本节课认真得看一遍。

(3)课前的问题通过阅读能否找到答案?

(4)这节内容主要讲了什么事件?尝试概括一下。

【点评】这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一节课都要做的预习功课,是最基本的预习方法,也是预习的必要环节。主要遵循“通过自己的阅读,理清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原则,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完成预习笔记。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2.自助式预习学案

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预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次的自助预习学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发展。于是我在预习学案中时常这样设计: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点评】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

3.教学一体化预习学案

这一类的导学案一般可包括这么几个环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自学、课中交流、课堂小结、当堂训练、知识链接、课后反思、课后作业。

【点评】这种预习学案是典型的“教学一体化预习学案”,这种预习学案融合了教与学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与学的思路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预习学案提出的几个问题,就是教学中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关于预习学案的运用,可这样操作:提前一两天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预习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习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小组讨论交流,并在“预习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充分发挥了把握学情、铺垫降难、活跃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作用,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促进教学相长,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指导是实现有效预习的关键,能够减少预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全面增强预习的实效。当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会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以后也就能自觉地去进行预习了。当然,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能够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由简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24)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香港与内地电影的发展关系探讨
探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分析贺岁电影“嘉年华”
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跨国华语电影发展的新途径
论金钱化的好莱坞与艺术化的欧洲电影
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别把电影当艺术品
《乌鸦喝水》范文习作:童年趣事
《乌鸦喝水》写作指导:童年趣事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的意思
《乌鸦喝水》教案 一
《乌鸦喝水》教案 二
《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狐狸与乌鸦
《乌鸦喝水》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乌鸦喝水》训练素材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梳理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司马光》老师语录
《乌鸦喝水》教学难点
《乌鸦喝水》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