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真情温暖“留守儿童”

真情温暖“留守儿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30

真情温暖“留守儿童”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如何教育这些孩子顺利、健康地度过他们一生中的黄金岁月,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师面前一个日益迫切的教育课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新时代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为创业、为生计奔波在外,雏鹰般的他们没有父母双翼的护卫,被寄养在亲戚朋友的家中。他们柔弱的身子是多么渴望父母温暖的怀抱,他们稚嫩的心田多么渴望享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如何教育这些孩子顺利、健康地度过他们一生中的黄金岁月,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师面前一个日益迫切的教育课题。笔者从教十几个春秋,先后在不同的乡村小学任教,曾担任班主任数载。其中耳熟能详的、尚有不少时常萦绕在脑海中的几件鲜活的事例,多少与这些尚有父母、但身心俱孤的“留守儿童”有关。几年的观察与比较,我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感觉到:农村孩子求学艰辛,“留守儿童”的处境更是险象环生。

一、留守儿童的问题

现象之一:隔代哺育。这些家庭多半是祖孙相依为命,与“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家庭乐园相去甚远,孤独的老人陪伴孤独的孙子,这类情形占农村“留守儿童”的70%以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本已年老体衰,且大多数还得耕种责任田,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让老人们不堪负重,对孙子孙女的抚养,能管住一日三餐就够了,哪能谈得上教育?这类学生衣裳脏乱,或是倔强不听话,或是性格孤僻。笔者也多次接触过这些老人,老人们或者担心孩子教育不好,或是老虎咬刺猪――无从下口,教育孙子孙女束手无策,矛盾的心态管教出不少问题学生,逃学、自私、游历在社会的边沿。出现了不少令人扼腕叹息的危险少年。

现象之二:单亲相依。这类家庭,父母双亲有一个留守家园,与年迈的老人比,孩子们与自己的父母心灵更容易沟通,感情更融洽,但单亲家庭,就像断翅的鸟儿,欲展翅高飞,困难不少。留守家园的父母单亲,大多家务冗杂,体力劳动加上家务劳动,青壮年男子都吃不消,能抽出时间来认真管教孩子,实属微乎其微。长期的两地分居,生理与心理的煎熬,很多家庭产生变异,在孩子幼小心灵投下的阴影,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现象之三:游牧四方。这类“留守儿童”如草原的游牧部落,一年四季,无固定的家园。父母为了外出打工挣钱,今年托付给外公外婆,明年又寄养在姑姑家,后来又辗转到大姨家,一年一所学校。孩子只得无休止地适应无数家庭的生活习惯,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转学成了家常便饭,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现象之四:候鸟迁徙。小时托儿带母,举家外出,由于农民工普遍工资不高,在打工的城市上一所像模像样的学校,昂贵的选校费往往令不少民工望而却步。只得把孩子交给城郊结合部的私人学校、农郊学校,环境的生疏、语言的障碍是摆在不少农村孩子的拦路虎。勉强上了一两年,只得又送回了老家就读。老家是在无人看管了,又接到外面读书,如此折腾几个回去,孩子受教育的黄金年华被白白耽误了。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耳闻目睹“留守儿童”的艰难处境,思“留守儿童”之前程漫漫,吾辈教育工作者怎能熟视无睹?冰心老人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爱的工作,之后从内心深处充满对孩子的挚爱,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田。几年的思索与总结,交流与尝试,笔者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广开学校千万所――纳尽“留守儿童”。要实现农民工挣钱与教育孩子的“两不误”,消除城乡学校差距,让农民工孩子能就近入学,实乃根本之策。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进城随父母就读的孩子将越来越多,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运筹帷幄,做好城镇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如果每一个城市、每一所学校,能像对待本地孩子一样看待农民工子女,将他们入学的门槛降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不复存在,可喜的是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还是全国各地,已开始把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摆上了议事日程,美好蓝图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走过“留守儿童”。 在眼前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难还得不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还得面对形势,因地制宜,想“留守儿童”所想,急“留守儿童”所急,做“留守儿童”所需,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1.边“等闲视之”为“关爱呵护”。留守家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心照料。本来身心倍感孤独,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多“雪中送炭”。在学习上,生活上比一般同学多一份关心。学习遇到困难时,一起解决一道难题;天冷时一件衣服一声关切的问候,都能使“留守儿童”心底腾起温暖的火苗。只要我们和他们的心灵更近一点,学习指导上更务实一点,机会多给一点,奖励放宽一点,对出现的问题放宽一点,何尝会使“留守儿童”的心更冷,情更孤。

2.变“上访”为“下访”。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单靠传统的家长会收效甚微,“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许年老体衰,或许是亲属,大多不愿意参加家长会。我们应创新家访方式,变“上访”为“下访”,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带着感情,挨家挨户走进他们家,这样掌握的情况更全面,更真实,以便配合监护人做好教育工作。

3.变“长期走读”为“寄宿学校”。由于居住山区,“留守儿童”起走贪黑,老人和亲属为照顾起居麻烦不少,冬天冷,夏天热。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应大力创办寄宿制学校。让这部分孩子读书期间住宿学校,从“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心理培育、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和提高。这样,既减轻了寄养家庭的负担,也解了大部分打工夫妇的后顾之忧。

三是万水千山近咫尺――架设“空中”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逐渐摸索了一些门道,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架起空中桥梁,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我采取了“一谈二写三见面”的工作方案:一是填发联系卡,每期将外出父母的电话、地址等通讯方式搞清楚,定期与父母取得联系,谈话时应“多报忧少报苦”多谈积极向上的,少打“小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和父母形成定期通话的制度;二是对在电话中一时难以谈清的可采取书信联系方式,每期填发报告单寄给外出父母一份,以便掌握孩子的情况;三是约定外出父母每年回家时至少和班主任老师当面交谈一次,彼此交换意见,效果更好。

马卡连柯曾说:“在教育工作中没有小事。最好的教育组织工作,是不忽略细节与小事。”尽管“留守儿童”是我们这个教育时代的特殊现象,但我们只有高度关注它,付出我们的爱心和汗水,全民教育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父亲节
在看奥运会的日子里
秋游青春公园
Happy Father's Day(父亲节快乐)
看未来科学家的“照片”
我最喜欢的老师
狡猾阴险的狐狸
我养成了爱运动的好习惯
大象救小青蛙
假如我是老师
杰克利历险记
游岳阳
爱的真诚——读《孝女绳》有感
远离香烟
快乐的星期天
机械自动化核心和制造模式探讨
ZnO掺杂对KNN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基于性能参数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研究
铁路货车检修调度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设计探讨
强化县级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的方法措施研究
人脸信息技术应用新热点浅析
基于Java语言的求职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杭州市余杭区加油站防雷检测情况分析
浅谈某黄铜壳体内底转角裂纹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
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
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分析与大数据征信体系构建
触电事故与触电急救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教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多一些宽容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墨池记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在太空中理家
《夏之绝句》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