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意境

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意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意境

当前,汉语热已遍布全球,国际社会掀起儒家经典的学习热潮。熟练掌握汉语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古诗词重在意境的理解。

何为意境?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一、实感性意境理解诗意

实感性意境即王国维所云“写境”。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常言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有的诗通过破败景象,表达一种忧伤的心情。杜甫的《春望》就是这样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亲眼所“望”,看到这样一幅意境图:国都沦陷,成池残破,乱花遍地,林木森森。通过这幅意境图,谁不为自己的祖国遭受苦难而悲痛伤心?我们便能理解作者战时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情怀。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又是另一幅春景图:“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一幅春光明媚的西湖春景图:春水涨平提岸,春云舒卷贴近湖面,莺在阳光照到的树上鸣叫,燕子衔泥喃喃筑巢,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绿荫般的春草可以淹没马蹄,垂柳拂着苏堤。诗人通过水、云、莺、燕、花、草等的描绘,表现西湖春色的美好,意境美在本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曹操的《观沧海》是通过勾勒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意境,来抒发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水何澹儋,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宏伟,意境粗犷深远。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意境图: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草木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日月星辰的运行似乎环绕着大海的怀抱。诗人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通过开阔宏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二、改造性意境理解诗意

改造性意境即王国维所说的“造境”,或“有我之境”。西方文艺理论将其称为“表现”,即将客观环境和事物,经过主观的想象加以改造再表现出来。其手法或者是以人拟物,赋予无生命的事情和物体以生命动态,或是赋予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或是以物喻人,将无知的物体寄以灵性、托为有情,以造成物我交会的境界。王国维曾以北宋词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初花弄影”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境界全出”的“有我之境”。

一种改造性意境是以人拟物,即让无生命事物带上人的感情和动作,从而使得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据孟綮的《本事诗》:中唐诗人崔护清明时节在郊外城南庄有次艳遇。第二年清明,他再次游城南庄,“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此诗的特点:以人拟物,让无生命的桃花带有人的情感和知觉。“笑”是灵长类独有的表情,桃花是不会“笑”的,那么,诗人刻意地强调“桃花依旧笑春风”意义何在呢?今年与去年,春光依旧,桃花仍然那样鲜艳,但是去年那个和桃花一样艳丽的姑娘却不在“门中”了。这株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发对往日的美好回忆,徒然增添无限的怅惘外,再就是对好景不长、命运多变的感慨。这些都是通过以物拟人的手法来实现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以物拟人诗例还很多,如龚自珍的“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紫皇难慰花迟暮,交与鸳鸯诉不平”等。其中“东海潮来月怒明”的“怒”字,将东海夜色的黝黑,海上浪涛的汹涌,在此背景下月亮在海上的升腾,皎洁和幽冷、硕大和园足,写得极富动态感,充满外张力,给人一种魂悸魄动的异样感受。

另一种改造性意境是以物拟人,即是用无生命的事物或动植物来喻人。这种手法为古典诗人们常用,如用鲜花比喻美女,以猿猴比喻人的矫健,前面提到的以草喻愁等皆是如此。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使人兼摄了物的时态功能,使抽象的人情意态有了具体的形状和过程。如,前面提到的“愁”,这本是一种人的情绪,它不断地变化,又不好形容捉摸。中国古典诗人为了使它变得具体可感,并使它的发展变化过程清晰可见,就使用了多种以物拟人之法,如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等。前者,词人以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之多、愁之深、愁之滚滚而来,源源不断;后者则比作春草,春草的特征则是既多又乱,而且蓬勃滋生。南宋词人李清照擅长白描,善于通过寻常事物来比附自己内心曲折深隐之情,她的词作中的愁不但可以移动,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且还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改造性意境,从而达到赏析、理解诗词的目的。

总之,意境领悟得越生动准确,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词的主旨,提高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景阳冈》(缩写)
神秘的他
《草船借箭》缩写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分析
建筑设计常见的错误详解
如何使车库设计经济实用一些
工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装饰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实践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工程设计管理部岗位职责
浅谈工业厂房的防爆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工程质量不是儿戏、不是空谈
门窗工程质量预控
屋面(刚性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我为你骄傲》 教师语录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画家和牧童》 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