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表达异同

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表达异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2

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表达异同

摘 要: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具体分析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达的异同。通过具体例子说明,相同的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并不具有完全等同的表达,这主要是由每种语言各自的句法形式、词义的概念化以及使用该语言的人群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

关键词:概念隐喻;源域;目标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1 .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存在于人的思维和行为,属于认知活动。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结构相对容易理解的源域(source)投射到结构相对难以理解的目标域(target)上,也就是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Lakoff & Johnson(ibid.)同时指出,一个源域只能帮助理解目标域的某些方面;如果要对目标域有更全面的理解,只有借助更多的源域。

有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如B a r c e l o n a,

翻译实践表明,不同语言的隐喻性表达可以互译。这样,该如何确认A语言中的一个隐喻表达在B语言中是“等效”的呢?为此,我们选用了Lakoff & Johnson(ibid.)里讨论的英语隐喻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更具体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资源)最可接受的16种表达,再与相应的汉语译文相对照,尝试分析同一概念隐喻在两种语言表达中的同与异。

研究一个概念隐喻的异同,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因素或参数。现代英语是从古英语发展来的,依然保留了综合语(Synthetic)的某些特征,同时具有了分析语(Analytic)的特点。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英语所具有的屈折变化,在构词构形方面和汉语完全不同。所以,英汉例句中反映出来的词形差异不在我们的分析之内。我们重点考虑四个方面:

A. 英汉两种语言中时间概念的字面意义是否相同?

B. 英汉两种语言中与时间概念搭配的词汇概念意义是否相同?

C. 对应词汇所含的概念隐喻意义是否相同?

D. 句式是否相同?

2 . 对比

我们对Lakoff & Johnson(ibid.)里所讨论的英语隐喻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的16个例子的具体分析如下:

(1)You’re wasting my time.

(1’)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这句汉语是对英语句子的直译。汉语词语“浪费”和waste词义相同,都表示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或使用得没有节制。英汉例句都建立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之上,句式语序也相同。

(2)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r hours.

(2’)这个小玩意儿会节省你的时间。

同样,这个句子的直译程度也相当高。英语单词save和汉语里的“节省”语义相等。不过,英语单词hours(小时)在汉语里实现为上位词“时间”。如果直接译成“小时”,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英语里可以使用hours(小时)来转喻时间,在汉语里并没有这种用法。英汉例句的概念隐喻还是“时间就是金钱”。

(3)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3’)我没有时间(给你)。

(4)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4’)这些日子你是怎么打发你的时间的?

在汉语里,虽然可以使用和spend语义等效的“花/花费(时间)”这个词语,但通常要有数量词等对时间进行限定,还要有具体做某事的补充说明成分,如“花一周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句子才完整。(4)里的spend译成“打发”,两个词词义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打发(时间)”有“消磨”之义,语体色彩更为口语化,类似于英语里的while away one’s time。汉语句子无法体现“时间就是金钱”这种概念隐喻,而是把时间做了拟人化处理。 (5)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

(5’)轮胎没气了,我花了一个小时才修好。

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在句式上做一些调整,例如把英语中的主语that flat tire转换成小句“轮胎没气了”更符合汉语的习惯。英语代词that可以省略,是因为汉语的主语位置通常都是相对确定的成分。英语动词cost要求主语是物,而相对应的汉语“花(费)”却对主语是人或物没有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cost与“花(费)”在句法要求上并不完全重合。汉语与英语的概念隐喻相同。

(6)I’ve 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

(6’)我已经在她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英语动词invest可以对应译成汉语的“投入”。这两个词的概念义都可以理解成是从“时间就是金钱”的隐喻中演化出来的。把“她”当作了“投资”的对象。从句子语序来看,状语位置不同。这可以从类型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不属本文论述的范围。

(7)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

(7’)我抽不出足够的时间用来干那个(事儿)。

从句法上来看,我们不能直接按英语的结构把(7)译成等同的汉语句子,但从语义上完全可以获得等效的译文。英语句子里的隐喻是来自动词have和spare,把时间当作了资源。而汉语中使用“抽(不)出”这个表达,也是把时间看成了已有的资源储备。金钱就是一种资源,所以都符合“时间就是金钱”的隐喻。

(8)You’re running out of time.

(8’)你的时间不多了。

从词典的释义上来看,run out of sth.主要是用来表述粮食、汽油等具体实物被用完和耗尽。同时也可以延伸使用到抽象的耐心、时间等概念范畴。我们很难从字面义找到对应的汉语词汇,因为“跑出”(run out)尚未衍生出和英语一样的隐喻义。另外,英语使用了进行体来表达时间(此时被看成资源)慢慢消逝的过程,而汉语中只能进行静态的描述。

(9)You need to budget your time.

(9’)你要安排好你的时间。

英语budget做动词和时间组合有“安排”的意思,汉语词汇“安排”和时间连用也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所不同的是,budget的本义是“预算”,它的内涵是“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现代汉语词典》,2000),这说明该计划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汉语的“安排”却没有把“合理的范围”这样的内涵包含在其概念语义当中。如果要和英语的budget相对应,只能再加上一个补语成分“好”表达才显完整。在这种语境之下,budget和“安排”都借助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

(10)Put aside some time for Ping-Pong.

(10’)留出一些时间打乒乓球吧。

put aside可以直译成“留出”,这两个表达是等值的,也是等效的。他们的概念基础都是基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句式不同:英语用介词结构for Ping-Pong做目的状语,而汉语采用“留出……打……”这种连动形式。

(11)Is that worth your while?

(11’)你值得在那方面花时间吗?

例(11)里的英语词汇worth是形容词,是“值……钱”的意思。而while是名词,表示“一段时间”。这个例子的字面意思是那件事情是否和你所用的时间等值。汉语里所用的隐喻依然是基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意义,从而使用了“花(钱)”这个动词。

(12)Do you have much time left?

(12’)你还有很多时间吗?

“还有”即意味着在所拥有的资源中已经用去了部分后,尚有留存或可用部分,其意义相当于英语中的left。这个例子说明,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时间看作物质或资源,可以从整体中,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步利用。英语表达是以“时间就是金钱”为概念隐喻,而汉语更多地把时间看做了物质资源。

(13)He’s living on borrowed time.

(13’)他大难不死。

be living on borrowed time是一个英语成语,意思是一个人在经历过一场足以夺去其生命的大病或危机之后,依然存活了下来。汉语中没有相关的表达,只能采用意译的手段,而不能按字面翻译成“他靠借来的时间活着”。英语的borrow可以和时间搭配使用,就是根据“时间就是金钱”的隐喻。汉语的“借”有时也可以和时间概念一起使用,如有首歌的名字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但这种用法尚不普遍,而且后面要用具体的时间单位,不能笼统只说时间这个概念。这表明,“时间就是金钱”的隐喻在汉语里的使用不如英语那么广泛。

(14)You don’t use your time profitably.

(14’)你白白浪费了时间。

汉语动词“(使)用”(use)基本不能用“时间”这个上义词来做宾语,但具体的时间单位可以当宾语,如“用了一年”;也不能和副词“有益地”组合使用。由此,我们在翻译这类句子时,就不能从字面来翻译,只能把英语句子所表达的概念义投射到汉语的类似概念上,再通过句法表层结构表现出来。从概念隐喻来看,汉语与英语相同。

(15)I lost a lot of time when I got sick.

(15’)我生病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

英语动词lost是“丢失”的意思。汉语里同样不能用“丢失”和时间搭配,只能用“浪费”等词汇。英语把时间看作金钱,汉语同样把时间看作金钱。这说明虽然英汉语对时间的概念隐喻相同,但是在具体词汇的选择上还是有区别的。 (16)Thank you for your time.

(16’)感谢您付出时间(做某事)。

在汉语里,只说“感谢某人的时间”表述并不完整。这种隐喻行为需要把施事对时间的需要说得明确无误,即接受感谢的对象花时间做了什么事情。同时,“感谢”(thank)一词隐含的意思是对方的时间宝贵,就如同金钱或稀缺的物质。这个例子说明英语与汉语采用了相同的概念隐喻:“时间就是金钱”。区别是句法方面的:汉语需要表述完整句子才合法,英语不说具体所做的事情句子依然合法。

3 . 分析

在对比“时间就是金钱”在英语和汉语里的隐喻的基础上,我们做如下总结:

英语中可以和time搭配的动词有waste, save, give, spend, cost, invest, have, spare, run out of, budget, put aside, worth, leave, live on, borrow, use, lose, thank…for等等。而汉语里直接和时间搭配的词有:浪费,节省,(没)有,给,打发,花(费),投入,抽(不)出,安排,留出,付出,等等。从数量上来看,英语中可以和时间概念搭配的动词明显多于汉语。这说明“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隐喻在英语中的应用较汉语更加充分和紧凑。由这些汉语词汇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时间概念在汉语里更多的是建立在物质概念的基础上。金钱是物质的一种,也就是说汉语对时间的隐喻表达还没有英语那样明确。

通过这些简单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时间概念在两种语言里都有,所以词语对应率是最高的(93.75%)。然而,对时间概念的表达必须要借助于动词或介词等,这方面对应率只有53%,这和前面我们总结出的汉语里的用词比英语少一起印证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在两种语言里有重合,也有错位的现象。我们所选择的四个参数中,对应率最低的是句式,这完全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类型,彼此为语言信息编码的手段不同造成的。

对于语义的理解和表达,除了掌握其语言结构之外,还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结构。所谓文化结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或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决定语言选择的是民族文化,即具有共同地理环境、共同经济结构、共同社会制度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生活方式(平洪、张国扬,2000:7)。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客观事物必然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其中有重合,也有错位。任何一种语言里都有隐喻现象。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达,折射出的是两种文化对该事物的不同隐喻构建,也就是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是直接拿金钱去比喻时间,而我们“更是用想金钱的方式去想时间”(张敏,1998:88)。

4 . 结语

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隐喻的解读要借用一个经验来理解另一个经验。这两个经验就是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也就是要把源域的经验投射到目标域的经验上。这种经验的获得,和施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我们分析的概念隐喻,主要是建立在心理相似性上。语言的学习和表达必须植根于文化,脱离了文化的土壤,很多隐喻的理解都会出现问题。而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生硬地在两种语言之间翻译,也绝对不会是符合目标语的好翻译。

参考文献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腾飞吧,巨龙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腾飞吧,巨龙
腾飞吧,巨龙
我们都有一个家
珍惜资源从点滴做起
我们都有一个家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腾飞吧,巨龙
建筑工程施工员工作总结
2012年建筑资料员年终总结
建筑监理资料员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建筑公司资料员年终总结
施工员工作总结
建筑施工员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工地土建资料员年终总结
现场施工管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资料管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房地产资料员年终工作总结
项目部资料员年终施工总结
施工员年终总结
建筑专业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合约部资料员年终总结
建筑工程资料员11年个人工作总结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一)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的意思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重点
《小壁虎借尾巴》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提高篇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问题探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梳理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
《小壁虎借尾巴》相关资料
《小壁虎借尾巴》写作指导:新“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范文习作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