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女性主义解读《大地》中阿兰的形象

从女性主义解读《大地》中阿兰的形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从女性主义解读《大地》中阿兰的形象

摘 要: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赛珍珠;大地;阿兰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1 . 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Feminism)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对社会不平等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

2 . 赛珍珠及《大地》简介

赛珍珠一生关注女性生活,对女性的遭遇和命运始终保持敏感。在华近40年中,她长期在农村居住,与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在一起,这也是赛珍珠笔下中国女性人物性格、命运如此真实动人的原因。因为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中国妇女生活的酸、甜、苦、辣,了解她们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受男性压迫的社会现实,洞察到了中国妇女心灵深处的感受。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哈尔斯特龙早在1938年就指出:《大地》中“一个最严肃最忧郁的问题就是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郭英剑,1999:105-108)。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于1931年以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到的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大地》讲述了普通中国农民王龙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贫穷小子到一个拥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的富裕地主的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王龙、阿兰、杜鹃以及荷花,而故事的主线是王龙和这几个女人以及生养他们的土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的最后,当王龙病重卧床不起时,他仍不忘告诫儿子们千万不能卖地,土地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础。赛珍珠也凭借《大地》在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大地》被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一度成为美国热销书籍。而通过这本小说的发行与阅读,让更多西方人了解到中国妇女受压迫的现实生存环境,尤其是产生了对小说中女主人公阿兰的同情与怜悯。由此可见,《大地》的成功不仅仅是赛珍珠把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经历苦楚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更是因为赛珍珠的这些逼真描述背后所表达的态度:对当时中国封建制度下男权社会不公平人际关系的抨击、对中国妇女受屈辱压迫社会地位的同情怜悯以及对中国妇女身上所具有的勤劳、善良、坚韧等美好品德的歌颂。赛珍珠的《大地》在无形中为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素材、推动了当时以及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

3 . 阿兰的女性主义形象

赛珍珠在《大地》中对女性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阿兰的塑造,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

诸如类似的描述在小说当中比比皆是,而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赛珍珠对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认同和赞美。

在对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欣赏的同时,赛珍珠对传统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给予了批判与抨击,对中国女性的悲惨遭遇给予了同情。

《大地》中阿兰10岁被父母卖给了地主黄家,由于身材粗壮,相貌难看,她一直在厨房做粗活,尽管她每天都拼命地工作但是仍被少爷小姐甚至是其他佣人欺负歧视,受尽了人格侮辱与人身虐待。在嫁给王龙之后,在夫妻二人的共同辛苦劳动下他们的家庭富裕了,但是王龙开始嫌弃阿兰的丑陋相貌以及她那没有缠足的大脚。缠足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糟粕,中国古代以女子小脚为美,甚至不惜牺牲女性骨骼的正常发育。赛珍珠对于缠足情节的刻画反映出她本人对这种恶习的痛恨和对中国女性要忍受这种痛苦的同情。王龙开始沉迷妓院,为了讨荷花的欢心,他强制向阿兰索取曾经承诺给阿兰的两颗珍珠,而面对王龙的变心以及取妾,阿兰没有反抗而是沉默地接受。书中还有很多阿兰受男权社会压迫的情节,而通过这些生动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赛珍珠对于当时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深入了解以及她对中国女性地位的怜悯。

但是赛珍珠并没有局限于仅仅把阿兰描写成一名受害者,而是赋予她主体地位,一定的独立人格和反叛精神。阿兰在面对王龙的无理要求时,并没有表现出普通中国妇女对男性的一贯惟命是从,而是大胆表达自己的态度。阿兰能够主动地对中国封建制度下不合理的社会秩序进行抗争,能够在受压迫的恶劣环境中积极为自己寻找立足表态空间。 阿兰的主体地位以及独立反抗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处理家务事,而另一方面表现在帮助丈夫王龙应对外界各种变化的情况。

发生了饥荒,王龙优柔寡断,不舍得杀家里瘦弱的老牛,只知道面对从未见过的苦难唉声叹气,是阿兰勇敢果断地拿起厨刀杀了牛,来养活全家人。当他们一家来到南京,王龙痛责因饥饿而偷肉的幼儿并表示自己坚决不吃这偷来的肉,阿兰却默许了这样的偷窃行为,煮了那块肉,喂饱了濒临死亡的一家老小。当王龙娶了荷花回来做小妾,阿兰坚定地拒绝为荷花烧水服务并不顾王龙的再三反对与杜鹃进行争吵抗议,她强调自己的家里女主人地位,强调自己为王龙生了两个儿子的事实,她在为自己争取一定的生存权利与尊严。赛珍珠的这些描写证明了阿兰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形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压迫的客体形象。

赛珍珠笔下的阿兰在面对外界各种变化的情况时也能沉着应对。闹饥荒时,当王龙的叔叔带领着被饥饿折磨难耐的乡亲们来王龙家抢劫掠夺时,王龙无计可施只能干着急而平日里低调内敛话不多的阿兰却站了出来,她用平静缓慢的声音喊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和你们是一样的。我们不比你们多一粒稻谷,也不比你们多一粒豆子――不,你们现在比我们还多,因为你们把我们的全拿去了。如果你们再拿别的,你们会遭天打雷劈的”(赛珍珠,1998:59)。在阿兰掷地有声的劝说中,抢劫的乡亲们都感到羞愧,一个个都离开了。阿兰在全家做出要去南方城市闯荡的决定后,便在没有询问王龙任何意见的前提下把家里一些不能在旅途中随身携带的不重要的东西都卖掉,换了银两,而就是这些银两全家才得以乘火车去南京,否则就饿死在逃荒的路上。当一天夜里无意间听到城里的一个大户人家遭抢劫后,阿兰却说服王龙去那户地主家查看,并且自己也凭借在黄家做下人的经验到财主家去寻找可能藏匿钱财的地方,由此获得了一份意外之财――十几颗珍珠。正是这些在大户人家搜查到的财产让王龙一家得以重新回到自己以前居住的村庄并且用这些珍珠换取了没落地主黄家的几亩肥沃的土地和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王龙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很快成为了村庄里最富有的人家。

由此可见,在极其恶劣困难的艰难环境下,阿兰要比王龙更勇敢、聪明、沉着和果断。她一次次地在全家遭受灾难时想出办法,使家人平安度过艰难。阿兰不仅向封建男权社会制度进行了抗争,更打破了“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劳动的性别分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女人不仅可以在家务事上发挥主动性,也可以在外事的决策和行动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可以做得比一些男人更好。

赛珍珠不仅用情节来刻画阿兰的女性意识,衬托阿兰本身具有的反抗精神、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传统美德,而且也塑造了另外两个女性人物――荷花和杜鹃。

荷花和杜鹃这两个女性人物在《大地》中的出现,作者认为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赛珍珠更加现实地反映中国妇女在旧社会男权制度下的悲惨遭遇;第二就是为了对比反衬出女主角阿兰的传统美德和独立的主体意识。杜鹃是地主黄家老爷的小妾,在阿兰是黄家厨房丫头的时候就经常欺凌她。杜鹃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她拜金、好吃懒做、生活奢靡。荷花是妓院的风尘女子,靠自己的美貌和肉体来获得金钱,在她成为王龙小妾后从没有帮助王龙主持过家务只是在内院享受各种珠宝和美食。她们并没有因为自己受男权制度的压迫而感到痛苦反而安然地接受了这样的社会地位,可见她们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是麻木的,她们只要能享受地活着,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人格尊严。而阿兰和她们不一样,阿兰身上除了勤劳勇敢、孝顺父母、勤俭持家这些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之外还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不亚于男人的能力,这就是赛珍珠所想要表达的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处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礼教压迫下的中国普通农村妇女,阿兰不只是“必须听从男人吩咐的逆来顺受的女人”,她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她并没有向男权社会屈服,而是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向封建社会秩序、向不公的男权制度发起坚实有力的反击,为自己争取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证明了女性能够发出自己的话语权,拥有内外兼备的能力,不比任何一个男人差。

4 . 结束语

赛珍珠在深刻了解中国农村妇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成功塑造了《大地》中阿兰的典型形象。阿兰不仅因为她身上具有的勤劳、勇敢、孝顺、俭朴等美好品德赢得了读者们的普遍喜爱与同情,更因为她对封建男权制度的反抗以及自己的独立主体地位赢得了读者们的尊敬,而在对阿兰这一形象的塑造的同时也表达了赛珍珠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要具有优良美好的道德品德和自己独立的个人主体地位特征。

参考文献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444.

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105-108.

黄玲.《大地》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97-100.

林立新、刘月.女性主义在《大地》中的表现[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2-73.

赛珍珠.大地[M].王逢振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5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父母的爱(13)
父母的爱(11)
愤怒与惋惜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神奇的汉字
父母的爱
有趣的汉字
父母的爱
我爱中国汉字
父母的爱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愤怒与惋惜
有趣的汉字2
有趣的汉字1
浅谈陶瓷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浅谈数理经济学教学的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经济与国家安全论文
浅谈防雷行政处罚违法所得论文
试论企业经济如何更好的实现创新性统计论文
试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学论文
残疾人贫困与扶助论文
试论中部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论文
价值创造与财务理论论文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经济性论文
浅谈差异化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经济学论文
试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分析论文
试论民族文化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论文
试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问题经济学论文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荷叶圆圆》第二讲义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小树苗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的故事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
《荷叶圆圆》第一讲义
《荷叶圆圆》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