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确定恰当的对话话题

确定恰当的对话话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2

确定恰当的对话话题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必须是平等的。作为师生对话的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地指导、帮助、评价,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学会对话,去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师生对话;平等;话题的设置

一、案例分析

1、案例《柳叶儿》

师:读完课文,请你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我读出了苦。

生:我读出了乐。

老师继续问:那么先讲苦还是乐呢?

很多学生响应说:“先说苦。”

而老师却说:“我们还是先说乐吧。”

然后出示幻灯:“二读,说说少年的快乐”。之后的幻灯是:“三读,说说成人眼中的苦涩。”

【剖析】显然,这里老师问学生先说苦还是乐所得到的回答,并非原先所预设好的想要的答案,先说乐再说苦本来就是已经预设好的教学程序,而此一问显得根本毫无意义,多此一举,反而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不受采纳会有挫败感。

2、案例:《愚公移山》

在分析愚公人物形象后,老师问:“你觉得愚公到底应不应该移山呢?”

生:他的做法虽然很愚昧,但是却足以证明了他的毅力以及勇敢。他敢于尝试别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开拓。

生:先暂且不说他的结果,移山有意义吗?毫无意义的事情只等于是浪费时间、精力,倒不如干些实际和有意义的事。

生:不该,跟一个人去闹革命没两样。

生: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利弊的,山是移走了,但他根本没想过没有山的后果。

生:虽然他有很强的意志力,但他这么做只会生灵涂炭。对一些人和小动物是一种灾难,再说他违反了自然规律。

生:该!因为他不移动山,就没有人来把移山这种想法变成现实。他以及他周围的人就只有继续绕远路,继续浪费时间。

生:倘若他是个有文治思想的人,可以去思考,想出一种简便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面前的问题。比如他不移山,他可以动员大家发展本地经济,吸引外来人来这里,然后人一多,自然那时的领袖就会考虑交通的问题。

【剖析】小辩手们唇枪舌剑,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真可谓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但试问,这样的争论到底想给学生什么呢?表面上看起来对话热热闹闹,但实质上显然游离于文本主旨与教学目标之外,是一种无谓的争论。这种无谓争论型对话在当前的课堂中屡见不鲜,究其深层原因,是教师对“对话教学”理念理解的偏差,误认为“争辨”即“对话”。

3、案例《父母的心》

在本课尾声,作为课文拓展,老师问:“他们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今后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生:我想,他们这么贫困还要养这么多孩子,肯定会很艰难,甚至真的会饿死。

生:也许,他们会又遇到好心人,父母找到工作,养大孩子,孩子们也各个都有出息。

生:我想,父母拿着那个贵妇人给的钱,去做生意,后来发了大财,也成了富翁。

【剖析】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顺手将问题抛向学生,看似生成了一段充满学生多元感悟与个性体验的“精彩”对话。小说的结尾原本就是给人很多遐想,但小说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父母矛盾纠结中深深的爱子之心。教师不假思索地选择这一话题,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脱离了文本的重心。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教师对“尊重、平等”理念的误读,尊重异化为一味地迎合,平等异化为引领的缺失。

由以上三个案例发现,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师生对话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的前提首先是平等,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关系民主了、平等了、信任了,才能无障碍交流、愉快地沟通。对话是师生的平等互动。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平等,把课堂全部都让给学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畅所欲言,应该要让对话进行双向沟通,达一定的目的。

作为师生对话的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对话理念和良好的组织对话的管理能力技能。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地指导、帮助、评价,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学会对话,去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的对话,一般总是围绕“话题”展开。话题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巧妙,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只有恰当的巧妙的话题,才能启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热情。因此如何确定话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话题的选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二、“话题”的选择

1、抓住主旨,设置话题

教师在课前要与文本进行深入的、直达心灵的对话。抛开一切所谓教参、课件等资料,反复细读文本,读出情理、趣味。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而这种“情”与“美”的内涵却会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读者,甚至不同的阅读情绪、阅读心境等因素而呈现出多元的、广博的审美空间。教师必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真实的、独特的感受,以便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为了避免一问一答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对话,使对话具备一种逐步深入的过程性,教师应根据文本的主旨,抓住那些能对理解文本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关键点,并结合自己对课文的深入钻研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话题,以较高的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对话的切人点。

这类话题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课文的标题入手。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三颗枸杞豆》,我就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依次讨论:哪来的三颗枸杞豆?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要给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感受三叔悔恨的一生和他对我的期望。 (2)从课文的中心思想入手。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我学习程红兵老师的教学设计,另辟蹊径,没有从整理小说的情节或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而是把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作为切入口,一下子激发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对话的热情。

(3)从课文中可以激起争议之处入手。

例如:在教学《社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找作者自己对去看社戏这件往事的评价,即文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然后请学生讨论豆是否真的好吃,戏是否真的好看,学生的意见不一,争议也引发他们去细读文本,找出依据。

“主话题”的设计能破除阅读教学中多问杂答与碎问碎答,能精炼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是激活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

2、关注细节,探寻话题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不言者”。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示,也可以隐蔽于文字的“空白处”、“矛盾处”、“模糊处”等一些细微之处。这些细微往往是体味情感,启迪思维的话题孕育处。而正因为其细微,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感与思维的“生发点”,设计一个或多个富有启发性的话题来激活对话。

例如,在教学泰格特的小说《窗》一课时,文中写到“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和“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两句中都提到一个词“照例”,联系学过的鲁迅《社戏》一文中“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中也用到“照例”一词,我让学生来揣摩一下文字背后的深意,学生经过讨论,可以想象那位近窗病人的用心良苦,而那位远窗病人每天听着同样的故事时心理的期盼和纠结,正是这种想占有美好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进而变得自私自嫉妒,私欲逐渐膨胀而最终导致悲剧。

3、课堂生成,捕捉话题

课堂生成具有即时性、动态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关注课堂生成,是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需要。但教师必须意识到,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不少生成是无效的,对教学起阻滞作用的。教师的智慧恰恰在于凭借自身的教学底蕴及时进行教学诊断,及时捕捉课堂中的有效话题,并灵活地对话题进行转化、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提高捕捉、取舍话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内功”,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总之,只有明确教学对话的重要意义,掌握提高组织有效对话的技能,提高对话的有效性,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自然美景之可爱的月季花
自然美景之绿萝
妈妈我想对你说(4)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5)
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自然美景之桃花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2)
说说我的心里话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1)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工艺
新保利大厦机房消音工程介绍
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的分析
竹子的森林
沼气焚烧发电首先为污染减量
武汉市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
好歌厅酒店等音响噪声的传播特点及防治
污泥的高温堆肥处理法
变电站的噪声及其控制
简析建筑固体废物污染的资源化防治
柴油发电机组噪声计算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手段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
环境排污达标的噪音污染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吸声处理与室内降噪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小小鸟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提高篇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难点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巩固篇
《松鼠和松果》考点练兵:这木头里有虫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整体阅读感知
《松鼠和松果》老师语录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梳理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二讲义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一讲义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探究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意思
《松鼠和松果》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