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护兴趣还是扼杀兴趣
翻新时间:2015-09-15
是保护兴趣还是扼杀兴趣
案例中的教师不止一次地引导孩子画得大些,目的是想让孩子因画得“好”而感受到成功,从而维持对绘画的兴趣。而事实上,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再也不敢画了,怕自己画得不符合教师的“要求”,长此下去孩子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了,这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
孩子的手部小肌肉动作尚在发育中,他们还控制不好力度和方向,因此常常会出现“想画苹果,画着画着成了梨子”的现象。我觉得这可能是案例中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绘画活动本身就是引导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逐步学习控制手部小肌肉动作,提高动作灵活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人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动作特点,保护孩子绘画的兴趣,使孩子的身心日趋成熟和完善。
案例中,教师的“妙招”剥夺了幼儿感知、记录、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机会。正是因为幼儿在绘画时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才形成了幼儿绘画独有的稚拙、梦幻甚至是荒诞的风格,而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幼儿的思维及其内心世界。教师所谓的“妙招”恰恰干扰了幼儿的探索,无异于“揠苗助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 土地和大海
- 秋天的校园
- 阿Q新传
- 当一天“家长”
- 责任
- 我与土地
- 意外的收获
- 尝试——当一回凯伦
- 阿Q新传
- 永垂不朽的精神
- 精神救助
- 阿Q新传
- 土地
- 家乡的土地
- 小学校园环境设计
- 新加坡国家级规划建筑大师眼中的规划设计
- 城市绿化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 景观行业的转变与创新
- 风水看厦门的城市规划
- 小区景驳岸设计三原则
- 关于建筑史的一些思考
- 城市道路绿化技巧
- 姑苏水陆盘门 浓缩江南之“秀”
- 关于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
- 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
- 居家经典配色方案
- 浅谈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
- 建筑照明设计
- 古代景观设计造景手法
- 《大自然的启示》整体阅读感知
- 《夜莺的歌声》重难点分析
- 《夜莺的歌声》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 《夜莺的歌声》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麻雀
-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习作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问题探究
- 《夜莺的歌声》老师语录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大自然的启示》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夜莺的歌声》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