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6
沉醉书香,情归写作
读书人,在思考中沉醉。人读书,在写作中深刻。
阅读从来都是一种狩猎。元代诗论家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今之学者,倘有志乎诗,须先将汉、魏、盛唐诸诗,日夕沉潜讽咏,熟其词,究其旨。”他从实际操纵的角度来告诉有志学诗的人该如何进行阅读。这种有目的性的阅读,旨在对写作进行指引。
“模仿是上帝赋予你的特权”,蔡明老师如是说。诚然,我们可以模仿作品的创意,模仿他人的生活,模仿别人的构思,还可以模仿诗歌的意境。但这种模仿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于你的生活实践,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你的阅读积累。
那么该阅读哪些书籍呢?我认为,一类是技法阅读,即阅读与写作技法相关的文章。古代诗法、诗格类著作汗牛充栋,这也算是作文指导的前身。一般来说,这类读物的指向性很明确,通过一系列的技法指导,以高屋建瓴的姿态进行一语点醒梦中人式的点拨。此类文章筋骨分明,阅读时只有凝神静气、刨根问底才能获得较大收获。本期“活动巡礼”部分的“浙江省慈溪市初中语文教师读书报告会”即属于此类阅读。他们以《写作教学的智慧》为范本,进行深入研读,这些技法的指引使教师受益。对学生而言,技法的阅读同样重要,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各异,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写法也各异,如果对这些技法类的知识一概不知,学生作文就易走入文体混淆的误区。另一类阅读就是性情阅读,比起技法类书籍的筋骨强劲,性情类书籍就显得体态丰腴。许多经典的名著小说、不拘一格的诗歌、情感充沛的散文等都可以成为书桌必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但倾吐的是否合于法度,这就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写作与阅读的连接点在哪里?”陈兴才老师在《每次写作都是一项微课程的实施――评孙艳老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亦如是提问。的确,只有将阅读的材料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我们才可以称之为有效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确实是一种悠然自得的读书境界,对待浅显直白的文字我们可以依据此法,但对于经典文章的阅读,唯有精读细品,才能真正融化吸收。要想把阅读的文字成功地为我所用,就要做到对阅读内容进行去粗取精,准确把握文章精髓,然后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加入或议论或抒情的评述,在读写结合中抒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在这方面,孙艳通过对《呼兰河传》的精细讲读,让学生据此写《我的美丽小世界――我的精神家园》一文,算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课例典范。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在青山隐隐间学写作的技法,在层叠的书海中找寻写作的灵感,相信,行云流水的表达就在此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西边日落东边雨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花儿不会谢
- 长大的感觉真不好
- 蜘蛛开网吧
- 精彩的生活
- 孙圣佛赴会记
- 爱,就是这样简单
- 论“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
- 吹气球
- 痛苦并快乐着!
- 我喜欢……
- 月到中秋分外明
- 春节记事
- 妈妈的批评
- 宪法论文之依法制权
- 关于公法与私法的根本宪法区分
- 研究宪法作为行政法直接渊源分析
- 简述约束人大代表履职的现实手段
- 探讨我国违宪审查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
- 残疾人社会保障权分析研究
- 浅谈彭真与宪法监督
- 探究征收农民房屋和土地的宪法法律问题
- 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分析
- 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浅论
- 简论宪法的选择适用
- 试论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完善
- 村民委员会行政主体地位探讨
-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宪法论文宪法权威论略
- 《马说》教学设计
- 《月上柳梢头》教学设计
- 生命,生命
-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 《说“木叶”》备课笔记
- 《将进酒》教学设计
- 泪珠与珍珠
-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 《梵高传》教案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 《哲学的冰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