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挖掘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德育因素探析

挖掘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德育因素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5

挖掘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德育因素探析

摘 要:通过从情感与精神教育中挖掘德育因素、从培养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公民上挖掘德育因素、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挖掘德育因素三个方面,阐明如何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进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职业院校;情感;挖掘;人格;创新

很多人用培根的名言道出了历史的魅力,即“学史使人睿智”,这种睿智不单是历史知识带给人们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教育充满着情感,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能以其特殊方式跃然纸上,触动每个人的心弦,使人若身临其境而感叹不已。无数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历史教育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含有丰富的道德智慧和道德情感。现结合当前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初步挖掘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一、从情感与精神教育中挖掘德育因素

纵观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无一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人的发展,指向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发掘人身上的价值作为出发点。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素材。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联系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事迹,尽量地将他们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那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使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实现德育功能。如“鸦片战争”教学中,关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重点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态度之坚决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把大量林则徐禁烟的言论和事迹展现给学生后,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形露于色,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以中华文明史为主线学习中国古代史,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历史教材的编排对于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十分有利。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为主线学习中国近代史,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能正确理解这句话含义,学习中国近代史后一切谜底都解开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面对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斗争,在探索中前进。关于列强的入侵,在主题活动中,我让同学们构思如何用文字与图案既展现出侵华史实,又展现出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程度。同学们积极思考发言,个别同学干脆用彩图制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段心酸历史的“憎”。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也明白了自己现在的任务,无形中树立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从培养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公民上挖掘德育因素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现在一些中学生,存在怕吃苦、贪图享乐的心态,面对困难经受不起挫折。如何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呢?实际上,历史课的教育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寻找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调整,见缝插针,融入德育,效果较为明显。比如针对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在学习春秋争霸的吴越战争时,我把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又以重庆电视台知名栏目“生活麻辣烫”中的一个真实故事作对比,让这一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虽然一时纠正还不太可能,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存在这种问题的三分之一同学都表示已认识到问题并开始调整,可以说还是有一定成效的。针对那种文明礼仪意识薄弱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当天历史课上涉及有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历史小故事,在教学中我就利用课前准备的内容去感化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步入文明礼仪的正轨。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有相关内容的,要合理取舍,不要刻意乱找联系,那样会适得其反。

三、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挖掘德育因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怎样去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呢?实际上,要回归到学生如何自己亲自参与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教学而言,更直接一点就是如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生活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两宋时期的经济时,一位学生对两宋期的陶瓷非常感兴趣。课后我与综合实践老师联系,开展以仿制手工制品为内容的学科合作实践,让学生们合作动手设计自己想象中的两宋时期可能存在的手工品。 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达,又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到了科技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动手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实为两全其美。

以上对历史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仅仅是日常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历史教育中如何融入德育因素,进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魏青素.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新文具盒
爆竹声中一岁除
小鸡得救了
过新年
逛超市
吹泡泡
争当作业小明星
小兔的蘑菇伞
找春天
神奇的纸和笔
过年
弹玻璃蛋
打油
春天
没有粮食吃,不会吃肉吗
浅谈龙门山石灰石矿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
谈中美两国产褥期护理方法的差异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
浅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论应用探讨
胰腺外伤24例诊治分析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双低油菜秦优10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快乐生成
浅谈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煤层气开发经济模型
关于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
《地球爷爷的手》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乌鸦喝水》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画》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四
《要下雨了》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