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长安兴教寺寺史考

长安兴教寺寺史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长安兴教寺寺史考

摘 要:兴教寺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遗骨迁葬地,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享誉国内外。本文探讨寺院的时代衔接、时代传承,兴建缘起与过程、历任住持的倡导与经营,并还原相关的人事脉络及轨迹,展现其风貌。本文考察完整的历史痕迹,梳理兴教寺变迁与发展的历史,兼论证玄奘舍利的真伪,此乃本文关切之所在。

关键词:兴教寺;玄奘;慈恩塔;历史;舍利

一、前言

兴教寺,又称“护国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现今是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距离西安城区大约二十公里,位于长安区杜曲镇以东少陵塬畔。兴教寺的历史及沿革源远流长,期间几遭兵祸及祝融之灾,却依旧长存不灭,可谓壮哉。近年来学术界对兴教寺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其历史源流与发展情况的研究却很少,绝大多数的文章大多只是略有谈及,从未对兴教寺史作深入的考察。基于此,本文探讨寺院的时代衔接、时代传承,兴建缘起与过程、历任住持的倡导与经营,并还原相关的人事脉络及轨迹,展现其风貌。换言之,考察完整的历史痕迹,梳理兴教寺变迁与发展的历史,兼论证玄奘舍利的真伪,此乃本文关切之所在。

二、对兴教寺历史发展及沿革的考察

检诸文献,发现对长安兴教寺历史的描述有很多,但很多都是重复性的描述话语,因此,要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进行去伪求真,才能如实还原兴教寺的历史发展状况。经过分析,发现兴教寺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玄奘与兴教寺的渊源及寺名的由来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法师前往印度取经,长途跋涉五万多里路,长达十七年的时间,走遍了一百多个国家,在贞观十九年(645)终于回到长安,同时也带回佛教经典著作六百五十七部。玄奘大师回国后又耗时十九年相继在长安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等寺庙来翻译所携回佛经七十五部,共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玄奘法师在唐麟德元年(664)圆寂于译场玉华宫,葬于白鹿塬。唐高宗李治与玄奘为师徒关系,曾在《答法师玄奘谢启书》中称:“忽见来书,J扬{述。抚躬自省,惭悚交铡@褪R臻,深以为愧。”①由此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据说唐高宗常常在大明宫含元殿前遥望白鹿塬上玄奘法师的墓地,感慨万分,时动悲思,便于总章二年下令迁葬于今址也就是现在少陵塬,并建五层灵塔,“其中塔特{大,为唐三藏法师元奘瘗身之所”,②并亲自《御制大慈恩寺碑》。在《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中这些事迹记载得非常清楚,“敕坊州刺史窦师伦令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枢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泸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余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于樊川北塬。”③

唐中宗即位后赞谥玄奘法师遍历各国学法,弘扬佛法和大觉大悟的事迹称之“大遍觉”,所以又被称为大遍觉塔。唐肃宗游玄奘舍利塔时题“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兴教寺便因此而得名。兴教寺的和玄奘法师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玄奘法师就没有兴教寺。在玄奘法师之后,他的两位两个高徒窥基(唐初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和圆测(新罗王孙子)也先后埋葬于兴教寺。窥基乃奘师的人室弟子,才华横溢,尤精因明和唯识,著述颇丰,有百部疏主之称。《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并序》里写道:“后被名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识论疏》十卷、《解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般若观所缘论》、《般若心经》、《无量义经》等疏,羽翼膀典耳目。时人所以赞佐奘公,使佛法东流,大兴无穷之教者也。”④唐永淳元年(682年),窥基在大慈恩寺内圆寂,起塔于兴教玄奘塔侧。圆测是玄奘法师门下的新罗弟子,对唯识的经典研究有很高的造诣。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圆寂于洛阳佛授记寺,葬于龙门香山寺并起塔,其弟子携圆测法师部分灵骨带回长安,先是葬在终南山丰德寺东岭,又于宋政和五年(1115)迁葬于兴教寺玄奘塔左侧。

(二)唐到清末兴教寺颓毁与重修及文化交流情况

(三)民国至今兴教寺的沿革与文化交流情况

三、玄奘法师舍利的真伪考察

对于上述争议,我认为两派所持观点皆有可商榷之处,他们各说各话,没有互相质证,无论主张舍利是真或伪,均属推测,经不起推敲,无法提出让对方信服的证据。首先,两派所召开的学术会议乃以志同道合,立场一致为前提,使得正反双方未能正面交锋;其次,在双方所提的意见方面,均以有利的史料陈述,对于现存史料的缺陷却避而不谈,以致缺乏最直接的证据说服对方。第三,双方所论假设学说太多,考古调查较少,且很多结论逻辑不清,漏洞很多。如户县的研调资料,称可政和尚取走顶骨舍利,后人将其余遗骸安葬到敬德塔内,末考虑到历次的迁供、分供等问题,也未有明确的探测纪录。总之,玄奘法师舍利真伪问题的争议,背后还有一个地方政府的因素。当下各地为争夺观光资源,各地无不卯足了劲的与历史名人拉拢关系。如在河南值师玄失故里也有一个玄吴三藏法师的坟墓,梁山伯的坟墓还闹出好几个的争议。但是作为学者,是否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做学问的荣誉,将文化名胜的开发和利用置于以史实,实在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我们认为,如果未有进一步证据证明的前提之下,假设学说还是少定一些才好,起码也不能以假设的学说进行对垒。

四、结语:兴教寺的历史意义

庙宇一向是当地人民的信仰中心。华夏人民在繁衍与发展过程中,总不免遇到战争与种种生存的难题,于是寺庙的产生给人安定人心的效果。陕西长安文化底蕴深厚,历来佛学都很繁盛,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徒,他们面对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面对与战争的困境中,生存的压力,还有旱涝、瘟疫等的威胁,生命飘摇不定,心绪自然茫然无依,需要一个精神支牲,因此陕西的先民对于寺庙的态度是虔诚的,作为樊川八大寺庙之首的兴教寺,不论是观音佛祖,还是玄奘舍利,都给予陕西人至今仍不坠的信仰中心,于千百年来不移不变。回首庙宇一角,矗立许多刻于石上之对联,如“人依生佛群争感,共戴福星亿万春”、“何幸培塾临华岳,月明雁塔趁余光”、“德化番苗光史笔,欢腾妇子叩生祠”等,除可看出寺庙历史之悠久,也可见在这片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先民先祖对于佛教信仰的虔诚。

同时,兴教寺或者说大慈恩寺乃唐以来科举中举的进士和状元题目所在,历代以来科举进士乃中华民族的精英,这些中了进士们在大慈恩寺雁塔题名留念,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崇尚智慧的集中体现吗?他们寄托了汉民族先民对于知识与人才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兴教寺不仅是全国佛教徒的圣地,也是历代以来寒窗苦读的儒生们的心灵圣地,兴教寺恰恰在其中扮演了儒释合流的形象标杆,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后人进一步挖掘。

注 释:

①(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二第296页,四部丛刊景明本.

②《(雍正)陕西通志》,卷二十八第1095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清)董诰,《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第7666页,清嘉庆内府刻本.

④大慈恩寺志编纂委员会.《大慈恩寺志》卷二十二《碑铭》,三秦出版社2000.

⑤(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十三,清嘉庆十年刻同治钱传等补修本.

⑥大慈恩寺志编纂委员会.《大慈恩寺志》卷二十五《大事记》,三秦出版社2000.

⑧参见陈景富.《兴教寺玄装灵骨耀古今一一“玄奘发塔”真伪辨学术文集》,第22-39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命的献礼
田园的清晨
乡村景色(3)
因为有爱
乡下美景
感悟生命
我的傻瓜爸爸
乡村生活(1)
我敬佩我自己
可爱的小虎子
生命大树
一个真实的故事
乡村趣事
乡村景色(4)
战争代给孩子的痛苦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小小鸟
《两只鸟蛋》范文 爱护小鸟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意思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整体阅读感知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老师语录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一讲义
《松鼠和松果》背景知识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梳理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探究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种小鸟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二讲义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