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1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一个文化多元杂陈状貌的时代悄然而至,站在这个文化勃兴的时代长廊,我们没有理由回避那些最为活跃的文化类型。青年亚文化,无论从其承载、消费、再生产环节看,还是从其不断涌现的态势看,它都是当代中国文化版图不可或缺的地标。“研究个体心理,就是要分析个体在其身临的社会条件和具体情况下的活动。”[1]我们首先要清楚传统文化接受群体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界定。普遍来讲,传统文化接受群体大多是80年代以前的人群。而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则是80年代之后,具体说就是所谓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传统文化接受群体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间产生的心理对峙原因分析如下。

一、童年经验的排他性

童年经验,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它是一个人在童年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意识等等。这一元素不仅是人认知积累的来源,更对个人的心理发展,即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两种文化接受群体心理对峙的原因。

传统文化接受群体的童年时期所接受的文化多是道德、教条、伦理等等,这些文化也就潜藏在他们的内心,当他们对外在事物进行批评时,就会本能地显现出这些童年经验的迹象。因为随着他们后天的知识积累这些经验会随之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一种既定观念,致使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有了一个“标准”,对于不满足“标准”的事物 便会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而“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2]青年亚文化的属性特征几乎与传统文化是对立的,所以会被本能地排斥。而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多出生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他们受物质享受的影响极大,致使陷入一种“迷狂”,又由于与前者相同的原理,他们大多本能地排斥传统文化,或是无法使其成为他们的中心兴趣。

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观点说:“一个人的思想发展过程的每个早期阶段仍同由它发展而来的后期阶段并驾齐驱,同时存在早期的精神状态可能在后来多少年内不显现出来,但是其力量却丝毫不会减弱,随时都可能成为头脑中各种势力的表现形式”。[3]将人的童年经验可以看作是一种内心潜力,当人们的主导观念受到充斥时它便会发挥作用,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力量去抵制外侵的与观念不符的事物。所以传统文化接受群体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必会因此而形成心理对峙。具体说来,这就是二者童年经验的对峙所导致的。

二、恐惧感下的自保心理投射

通常情况下,当人们真切地热爱某种事物时,当有人试图推翻甚至威胁到其存在和发展时,便会本能地站出来保护它们,而且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这是心理保护机制的一种变式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讲,传统文化接受群体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就是源于彼此的自保心理对对方的投射。就像两个对立的学派为了自身不被对方驳倒,就要不断地去攻击对方,并认为对方是“错的”,把对方看成是自身所不能接受的某种事物。同时,传统文化接受群体也存在一种恐惧,即他们担心后生群体对新文化一味地沉迷接受,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淡化而失去主流地位,甚至在几十年、几百年后可能会是传统文化的末日。因而他们要去抵制亚文化以自保。而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则是受于传统文化对其的压制和批判而同样地进行自我保护。

三、个性干涉下的抵触

“个性”是个麻烦的东西,因为它是个千面人,是一种极其不具统一性的事物。它只代表一个方面并且是与其他方面无对比性的一种观念。如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又包含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独立的学派,这些也都是“个性”。所以,学科是一个大“个性”套小“个性”的整体。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也是两种“个性”,它们本应是两种互不相扰的“个性”,但因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干涉,从而致使二者相互抵触。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青年亚文化是各个时期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群体文化,它由青年亲身创造,往往会被媒体宣传、放大,在传统文化的观念角度讲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和批判性。虽然后者在某些方面有违“道德”,然而这两者应是两种不同的整体,无论是哪一方,它作为一种“个性”的存在权我们无权否定。因而,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在文化的大集合里是作为两种小“个性”而存在,他们自然有自己的接受群体,这些群体的接受心理也是作为一种“个性”而存在着,但因互为干涉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峙。

综上所述,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心理在当前是被指为“非正常”的,除了是因为它与主流文化对峙外,还涉及到民族文化心理,这就也要涉及中西文化交流。由于中西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而致。当然这只是客观上的考虑,从对立双方的内部入手,主要还是因接受群体的童年经验、心理抵御机制、以及“个性”的相异性而造成的心里对峙。青年亚文化的形成与时代的进步是紧密相关的,电子科技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是青少年甚至中年人对现实失去信心,而去追求虚拟的享受,例如当今流行的博客、空间等等。也许是传统文化接受群体太死板,也许是青年文化接受群体太张扬,总之,二者的心理对峙还会延续很长的时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益友-----书
图书大会
这就是我
小蝌蚪
心愿
爱看书的我
包饺子
美丽的广场
我的绝招
可爱的小金鱼
烹饪大赛
学做韭菜炒蛋
买菠萝
耳朵
读书之乐
水利施工的安全控制分析
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投资管理探析
E垃圾的资源化
浅谈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应用及防御措施
基于特征词的垃圾短信分类器模型
燃煤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增长的数值研究
电信行业呼叫中心座席远程接入方式技术可行性研究
流媒体编码和应用层组播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视觉文化背景下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建构与实施方式
铣床卡盘电动化
特高压线路端部转向笼式硬跳线应用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数字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ZigBee技术在智能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展望
A文件数据如何快速进行人工质量控制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五年级阅读课教案
生活中的文明 学生作文范文
让生命教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教师随笔
论辩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抓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
读领风骚 教师随笔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读
我和三国五年级阅读课教案2
何为真正的语文 教师随笔
感谢苦难——读《草房子》有感
高科技利弊 备课资料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点滴谈
营造诗歌氛围,提高人文素养
甘为教育铺路石默默耕耘育栋梁 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