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当前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应该从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发掘课文中的美育底蕴,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作出准确判断,这样,学生就能在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审美教育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我的体会是:

一、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一篇文章内容虽好,如果用平平淡淡的语调朗读就很难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美。

“三分文章七分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更能使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汇,把文章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忽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要加大阅读的力度。

现代汉语语音明朗响亮、和谐优美,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言抑扬顿挫的美感。课堂上教师应以富有感情、起伏跌宕的范读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进作品创造的优美意境中去获得美的感染。现有的与课文配套的朗读音带,其朗读者都是具有很高水准的专业工作者,让学生听这些录音,更具示范性和科学性。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亲自体会作品中的美。当然,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朗读时有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有的轻言细语,沁人心脾;有的如滚滚激流,直陈感受;有的如霏霏春雨,感人肺腑。这样在朗读教学中借助声量的高低、语调的起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强弱等不同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使学生产生激情,点燃心灵的火花,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二、通过重点分析,引导学生领略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色彩美

语文课本中各种体裁的文章,大都出自著名的语言大师之手,他们作品中的景色描写色彩鲜明,遣词准确到位,对此,我们要进行重点分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色彩美和动态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那雪后的小山景色,简直是一幅颂冬图,一连串描写色彩的形容词,写出了山的色彩美和动态美。通过指导学习,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受到美的感染。《故乡》中鲁迅笔下的月下瓜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形成一种活泼新鲜、瑰丽动人的色彩美,令人神往。朱自清在《春》中则巧妙地运用了“红的”“粉的”“白的”三种色彩,描绘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妍之景,其景犹在读者眼前,叫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又如扑进春天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神奇般的美妙。

三、通过换字比较,引导学生赏析词语准确鲜明的生动美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告诉我们要注意关键词,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美。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课文准确传神、遣词炼句的精巧技艺讲解出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其妙用,并通过选用其他词语替换来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的一系列动作,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使他禁不住落下泪来。这里背影的描写,把父亲对儿子的一腔爱怜之情以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和盘托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用一个“泻”字逼真地写出月光照在荷花上时聚时散、动静相映的美景。学生改用“照”“射”等来替代,其表现力大大减弱,更谈不上情景交融。

四、通过激发想象,引导学生赏阅文中诗情画意的艺术美

文学艺术之美,常常蕴含在生动逼真的意境之中,怎样把学生领进作品的意境中,进而探其深意,获得审美愉悦呢?靠想象。教师在讲解中要做到从艺术形象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艺术形象得到审美的愉悦,获得艺术美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百草园的一段文字,勾画了一幅花繁树绿、鸟飞虫鸣、妙趣横生的百草园美景图。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想象,学生定会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美意油然而生。这是一节讲读课,更是一节艺术美的享受课。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鲜明的艺术画面:在春风缓缓地吹拂中,江南岸慢慢地出现一片片绿色,小草绿了,柳树绿了,群山绿了,江水泛波,跳荡奔腾。春燕啄泥,早莺鸣啼,蜂飞蝶舞,自然万物无不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幅江南春景图,色彩明丽,虚实相间,动静结合,是一幅立体的富有生机而又极具美感的春景图。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其画面就越具体鲜明,他们从中感受到的美就越多、越深刻。

总之,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种多样,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根据学生审美的意识、审美的需要,把审美教育置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美好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董振华.浅论语文审美教育策略[J].语文学刊,2007(1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父母的爱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开卷有益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支票的托收手续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助人为乐的毛泽东
《王二小》重点字词梳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介绍
《王二小》老师语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巩固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感恩的回报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重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目标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问题探究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一杯牛奶
《吃水不忘挖井人》整体阅读感知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提高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一饭千金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难点
《王二小》重点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