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人教版)
翻新时间:2015-09-16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分析
课标分析: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内容,教授1课时。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教材在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安排了极地地区的学习。
学情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为区域地理,学生通过前四章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极地地区,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技能分析新区域。
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在以两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上辨别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别方向;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以及目前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问题情境驱动下促使学生分析问题,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让学生自主采集、整理信息,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差异,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自然环境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环境和人类行为对两极地区的影响,认识保护极地地区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0”像什么,象征着什么
- 小猫吃鱼
- 我学自行车了
- 无锡的奥运缘
- 丁丁是傻瓜
-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 第一次乘大轮船
- 我为妈妈做好事
- 我的小乌龟
- 磨刀老人
- 钟表
- 神奇的“日全食”
- “福娃”手电筒
- 我的爸爸
- 献给我亲爱的老师
- 进水口漩涡问题研究综述
-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
-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试验研究
- 生态网络东塘水库大堤抢险最佳机械技术实施
- 土质边坡防护研究
- 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 渭南市防汛形势及其对策
- 防汛防台防暑应急预案
- 惠州LNG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研究
- 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
-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操作指南
- 关于普查数据获取阶段山塘工程处理方式的答疑
- 合水水库不同径流尺度的变点检测
-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阳光》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2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1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2
- 《影子》教学设计1
- 《四季》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2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