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7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4)刑法论文(1)
我国刑事再审的理由包括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证据有暇疵及审判人员审理该案时有职务犯罪行为。这些理由只是规定了影响案件实体处理的理由,而没有把违反程序规定作为再审的理由。
我国刑事再审案件的程序适用是根据该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审级来确定的。有的依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当事人可以上诉,检察机关可以抗诉;有的依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当事人不得上诉,检察机关不得抗诉。
(二)如何重构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 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但是有人提出,将实事求是这一哲学上的理性原则直接运用到某一学科领域,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体现。刑事诉讼有其自身的特点,追求案件的真相往往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理想。
我国的刑事诉讼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再审制度偏重于追求实质正义,过分夸大了再审程序的纠错功能,因此对提起再审的期限和次数未作出任何限制性的规定,导致法院的生效判决永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使公众对于司法的权威性和终局性产生怀疑,动摇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而且使被告人时刻面临着被反复追诉的危险,从而遭受不应有的侵害,这与国际公约的规定及大多数国家的作法是相违背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项规定,任何人依一国法律及刑事和序终局判决判定有罪或无罪开释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审判或判刑。
为了善意履行国际公约,加强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进行重构。
1、将“审判监督程序”修改为“再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沿袭了前苏联的叫法,从名称上看以监督为主。
监督在刑事诉讼中的含义很广,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还包括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上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以及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这一名称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从字义上理解,审判监督程序,应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监督,重在纠错,而不论纠正错误后对被告人有利还是不利。
且该名称的职权主义色彩很浓,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均是依职权进行监督,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自然被排除在外,因为他们没有监督的权力。而现在世界各国的再审程序普遍以对被告人救济为主要目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是申请再审的主体,我国的再审制度改革也应将当事人作为申请再审的主体,而将“审判监督程序”变为“再审程序”,能很好地解决仅有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的弊端,从名称上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成为申请再审的主体合法化。
2、提起再审的目的应着重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实现程序正义。 目前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目的着重于查明真相,纠正错误。
诚然,追求实体真实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建立在损害被告人的权利基础上。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要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而且要注重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程序正义比实质正义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刑事诉讼是保障个人基本人权不受政府非法的或无理侵犯的程序”。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界普遍将程序作为实现裁判结果的工具或手段,重实体而轻程序,为追求实体真实而漠视程序公正。其实,离开了程序上的公正,人们如何去相信裁判结果是公正的而不是不公正的,因为程序是人们能够看得见的,而事实真相人们不是明知的。
如果人们看得见的都不能体现出公正,那对于看不见的又如何去体现呢?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否有犯罪事实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法官和社会其他公众并不知晓,但只要法官是公正地对案件进行审理,即在程序上保证公正,则其他社会公众便会以他们看见的公正而有理由相信裁判结果也是公正的,尽管裁判结果可能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在程序上不公正,即使裁判结果很正确,很公正,社会公众也会认为裁判是不公正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公正。
因此,“公正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实体公正应是程序公正前提下的公正。英国大法官基尔穆尔说过:“必须遵守关于审判活动的程序,即使——在一些例外的场合——有损于事实真相也在所不惜。
”美国法官杰克逊也指出:“苛刻的实体法能够被忍受,如果它们是被公平和公正地适用的话。确实,如果在两者之间选择的话,人们宁愿生活在用公正的诉讼程序实施的专制的实体法治下而不愿生活在用不公正的程序实施的宽厚的实体法的社会中。
” 可见,人们对于程序公正的追求是多么的强烈。为查明真相,而漠视程序公正,漠视被告人的权利与现代刑事诉讼理念是完全相背离的。
正如有学者认为:“追求案件真相是刑事诉讼的当然性目的之一,这是现代各国据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条件。然而,刑事诉讼又不完全是为了追求案件真相而存在,甚或可以说,刑事诉讼主要不是为了追求案件真相而存在,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把侦查、追诉和审判机关合而为一,同时完全剥夺被告人辩护的权利,放任国家司法机关按照便利原则去开展追诉和审判活动,在查明案件真相以切实打击犯罪的效能上都要高的多,但这是任何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现代诉讼的存在肯定还具有独立于查明真相以外的独立目的。” 这个独立目的应该就是保障被告人人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找秋天
- 小老鼠
- 粗暴的伯父
- 我的表哥
- 空调和蒲扇
- 工作狂——爸爸
- 我的故事
- 我的一个教训
- 观察发现
- 屁股,我让你受委屈了
- 2008年科尔沁国际夏令营
- 游古城西安
- 我家门前的小燕子
- 给外国运动员的一封信
- 我身边的奥运
- 客运公司宣传片文案
-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实施意见
- 市老龄工作思路
- 县公安局工作思路
- 4月开发区幼儿园教师春游活动策划案
- 工商局度督查方案
- 党建宣传方案
- 小学生春游方案
- “寻找春天的足迹”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县招商引资工作思路
- 矿业局工作思路
- 幼儿园春游活动计划
- 社区服务活动计划方案
- 民政工作要点
- 县工商局促进广告业发展2011-2014五年规划
- 分析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下)
- 民间非营利研究机构的成长与21世纪的中国
- 私法权利的转型-一个团体法视角的观察(1)论文
- 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
- 试论民事审判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1)论文
- 总统制,议会制及其他
- 分析寻求电视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
- 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责任-对一个法律漏洞的分析(1)论文
- 分析电视相亲“门槛低”!潜逃杀人犯竟成应征男嘉宾
- 美国关于原告资格功能之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论文
-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 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
-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自我责任(下篇)(1)论文
- 对影视产业竞争力研究透析
- 《数星星的孩子》课堂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画》综合资料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案
- 《阳光》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