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的有限教育观

我的有限教育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6

我的有限教育观

当我们仰望星空,当我们航行大海,当我们徜徉于某种浩渺的学问,当我们穿梭于某种深邃的思想,我们常常会对“无限”生出无限的向往来。

我也向往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我也向往让潜能的开发趋于极致,然而,我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我们想要获得“无限”,必得守着“有限”,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如果我们的课堂有无限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就非常地有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学习无限多的课程,学生的发展就非常地有限;如果我们的教育无限地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学生的发展反而会非常被动;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无限地给学校以各种各样的任务,学校的发展就步履维艰;如果学校的管理无限地给教师以各种各样的规定,教师的成长就会裹足不前。

要实现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要追求潜能开发的极致,我们必得基于“有限”,恰恰是“有限”,才能换得可能的“无限”。

我们总是以为,要的多,得到的也一定会多。但事实上,我们总是要的太多,因此,失去的也就更多。

我的有限教育观,就是主张进行“有限”的教育,以追求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让我强烈感觉到“有限”这个观念的重要价值的,是我们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想要的东西总是太多,想给的东西也总是太多。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例,有人说,语文课是上不好的课,因为一篇课文能教可学的东西,实在是一个无限,而我们一节课能够用于教与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于是,语文教学就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你上得人文了,他说“工具性不够”;你凸显工具了,他说“人文性不足”;你注重朗读了,他说写字教学没有得到重视;你注意写字教学了,他说写作方法、表达形式、思维训练、道德熏陶不够……于是乎,一节课,我们总是什么都想要,而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思维,恰好造成了我们什么都不能好好地学,语文课堂成为了各种知识、技能的“走过场”“搔痒痒”,我们的课堂太满了,太求多了,太想“无限”了,于是,学生的学习空间被塞满了,真正的学习就无法展开手脚。无怪乎李镇西老师要感慨地说:管它工具不工具,还是人文不人文!

当然,这种把课堂“塞满”的现象绝非仅语文如此,几乎所有的课堂,我们都会很容易地费尽心思地去霸占学习空间。于是,我们的的课堂,往往就显得逼仄,让人“喘不过气来”,缺少空间感!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有空间感”的课堂探索,而这种“有空间感”的课堂,首先就要立足于“有限”,课堂上,我们要的东西必须是有限的!当我们想要的东西无穷多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课堂空间塞得满满的,像“实心”的一样。从头到尾,一环一环,环环紧扣,学生的思维被细绳紧紧缚住,根本就无法振翅,怎样可能去飞向“无限”呢?

其实,只有有限的课堂,才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我的有限教育观,第一条,就是认为课堂是有限的,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有限课堂”的起点是教学目标的有限。我寻思“有效教学”的实质,乃是“有限教学”,有效教学的目标,乃是“有限目标”。在我们吴江将区域教育的关键词锁定在“有效教学”的时候,就有人说:“有效有什么稀奇,我们要追求‘高效教学’!”可是我们一直坚持用“有效教学”的说法。崔允t老师有一次说:干脆就叫“巨效教学”吧,这样就没有人能够超过你了!根据我今天的理解,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达成目标的教学,就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这是一种“有限教学”,而不是包罗万象什么都要学的“无限教学”。有效教学的“有限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学目标的“有限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忍痛割爱地设计教学目标――一节课的目标,一定要是有限的,只有那么三个左右,你想要更多的目标,那么你的教学一定是蜻蜓点水的,一定不会造就真正的学习!

而当我们把课堂的设计、教学的设计立足于“有限”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教师“无限任性”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实现。我们有一位老师,经过艰难的“改课”,终于删去了一项项“想要”的目标,终于还学于生,神奇的是,当我们“想要”的目标“被限”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创造力,后来,她写了一篇非常让人振奋的叙事:《我终于有了一节有空间感的课》。

由课堂开始,我们继续观察,观察“课程”,继续“限权”――教师有权,不可任性;学校有权,不可任性;政府有权,不可任性!

学校课程是有限课程,课程开发是有限开发。我们倡导课程开发,于是,就变成课程开发大比拼,你有50门,我有80门;你有80门,我有100门。课程的丰富性,是我们的美丽梦想;但是,校本课程开发,我是一直持比较低调的主张,那就是“有限开发”。我从来也没有说过,也从来没有奢望过“为每一个儿童开发他需要的课程”,就我有限的想像力,也没有办法想像出这样的课程神话――“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我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总是有限的,学校的第一使命是满足学生基本的、普遍的学习需要,这个要以国家课程的有效教学来保证;第二使命是尽自己的能力满足学生其他的学习需要,这个要以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来“有限解决”。有一些学生无法在学校满足的学习需要,则需要整个社会教育资源来提供,这笔帐不能全部记在学校头上。我的有限教育观观点很明确:学校课程是“有限课程”而不是“无限课程”,学校不是课程开发的无限责任公司,事实上,学校也承担不起这样的无限责任。

我最担心的,还不是学校把自己定位为“课程开发的无限责任公司”,而是学校与家长联手,将课程无限的“硬卖”给学生。学校开发了这么多的课程,总是要“卖”给学生吧,于是,学生的“课程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再加上家长的联手,把“课程”拓宽到双休日,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文有武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孩子的闲暇时间没有了,发呆的时间没有了,像小狗一样转来转去“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时间没有了,他们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我们以“课程”的名义占领了,他们的时间全部都是“有用”的,我们以为,他们这样,就会无限地发展,然而,我们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当他们的时间全部都是“有用”的时候,我们也许早就忘记了老子启示我们的“无用之用”,我们也许早就忘记了“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无法舒展了,他们又怎么可能“无限发展”呢? 对于学校的“无限开发课程”,我不是一味反对,而是认为学校没有必要把一切责任往自己身上扛(我们也扛不起),而忘记了自己的基本责任,学校课程开发要量力而行;我提倡“有限课程”的真正意义,是反对把我们开发的课程无限地往学生身上压,无限制地向学生“摊派”。学校如果资源足够好的话,可以有足够丰富的课程,这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如果无限地“摊派”给学生,那就是一件大坏事了。

学校教育是有限教育,学校使命是有限使命。再说大一些,说到“教育”这个概念。我们要注意的是“教育”是个大概念,“学校教育”是个子概念。这样的关系,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学校教育是有限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现在社会也好,家长也好,想把全部的教育责任赋予学校。这个其实是做不到的,如果哪个学校说他们能够做到一切,那百分之百的是吹牛。学校只能完成它所可能完成的学校教育使命。把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责任扩大到无限,那是对学校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推而广之,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该都是“有限管理”,而不是永无休止地“要求”和“规定”,用无限的“事情”遮起了“意义”,使学校与教师陷于“忙忙”终究“碌碌”,从而在这种被无限多的“活儿”充实了的“实心”的生活中最终失去了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我说“有限”,决不是推卸责任。相反,这恰好是负责任的表现。其实,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恰好是“无限追求”所导致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往往因为追求“无限目标”导致的;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往往因为无限的学业要求导致的;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受到禁锢,罪魁祸首也是“无限教育”。其实对于学校来说,重要的是把该担的使命担起来:有效教学,是我们的责任;有限课程,是我们的责任;有限教育,也是我们的责任。这些责任,我们必得担当,认真担当!瞄准“有限”,才能给学生的成长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有限课堂,有限教学,有限课程,有限管理,我的有限教育观。

但我的“有限教育观”不是为“有限”而设的,更不是由“有限”来划地为牢。说到底,我的“有限教育观”,正是为了追求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但是,我们不能把“无限可能性”直接地变成“无限的要求”,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这个道理,我们应该从老子那里得到无穷的启迪。在我看来,一部《道德经》,在反复地告诉我们这样类似的道理,无才能生有,什么都想有,什么都想满,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如果我们为了自己“无限追求”,把什么都无限地“塞满”了,那么,就无法成就车轮远行、器皿容物、房屋居人的无限梦想。

我们倡导有限教育观,我们的逻辑是以“有限教育”创“无限精彩”,寻“无限可能性”。践行有限教育,我们必得有三戒。一戒在“贪”,什么都要,最后就什么都失去了,解放自己,才能解放他人,承认“有限”就是争取“无限”,课堂目标三个左右足矣,学生的课程选择量力而行,教育的功能强化本质与基础,而不是把课堂变“实心”,把课程变“实心”,把教育变“实心”,什么都是“实心”的,孩子们撑得过饱了,还怎么去创造无限呢。二戒在“急”,最近看到微信圈在传北京市教育改革对每个学段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学前教育一个“玩”字,小学教育一个“慢”字,初中教育一个“宽”字,高中教育一个“活”字,职业教育一个“高”字,高校教育一个“新”字,很以为然。这样,一个阶段一种定位,而不是将所有的要求对所有的学段狂轰滥炸,“无限教育”是从容的教育,在从容中获得无限可能性。三戒在“满”,强调“有限”,就是强调“节制”,就是强调“不可任性”,就是强调“解放”,一个人,一所学校,一种教育,其无限的创造力决不是在忙不完的事务中获得的,而是在广阔的空间中纵横驰骋的!

为了那个美丽的“无限”,让我们从“有限”出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父母的爱
名著故事梗概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3)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愤怒与惋惜(1)
《开国大典》观后感
《灯光》梗概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5)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职业安全健康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预案
工程部年度总结
工程质量控制
某地产集团工程部与前期工程部总结
2010年度工程部工作总结
2012监理工程师应试指南
工程部年终总结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建筑材料工程教育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材料员岗位职责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介绍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物业公司工程部年度工作总结
安全工程专业介绍
浅议金属拱形波纹屋面承载能力影响因素
《笋芽儿》考点练兵
《笋芽儿》随堂练习-----巩固篇
《笋芽儿》整体阅读感知
《笋芽儿》课前透视
《笋芽儿》考点练兵之字词
《笋芽儿》同步写作范文
《笋芽儿》同步写作训练素材
《笋芽儿》趣闻故事
《笋芽儿》同步写作指导
《笋芽儿》作者资料和主要作品
《笋芽儿》重点问题探究
《小鹿的玫瑰花》整体阅读感知
《笋芽儿》随堂练习-----提高篇
《笋芽儿》重难点分析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