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教育哲学的品牌学校发展

基于教育哲学的品牌学校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基于教育哲学的品牌学校发展

哲学是教育学的立论基础,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者教育哲学思想的表达。因此,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处处折射出办学者教育哲学的思想光芒。然而,在现代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由于过度的教育行政化、机械的教育技术化和浮躁的教育功利化,造成很多学校越来越看不出办学者的教育哲学思想,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模式化的千校一面。学校似乎成为灌输知识的人力资源加工厂,课堂似乎成为教师的工作车间,学生似乎成为这个工厂的加工成品,而考试成为对产品质量检验的程序。这种背离教育本真价值的教育行为,正是脱离了教育哲学基础的异化教育,需要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警醒。

基于教育哲学要回归教育本真价值

价值论是哲学基本问题之一。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哲学的核心议题,更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动力。由于教育实践者的教育价值取向不同,教育实践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有的教育行为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了政治性价值取向;有的教育行为强调选拔人才,关注人的技能培训,表现为经济性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论认为,教育既有政治性的价值,也有经济性价值、社会性价值、文化性价值,但教育的最根本价值是教育性价值,即教育的本真价值,或称教育的元价值。教育的本真价值是对人的生命的发展价值,即通过教育使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智能和潜能能够逐步开发。教育的本真价值是其他价值实现的基础,没有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没有了教育的其他价值。大峪中学提出的“山谷教育”,形成了“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山谷相生”本指高山与深谷相辅相成,喻指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互助共进,教学相长;“自然天成”既是顺应教育的自然规律,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天赋才华,又是后天教师吐哺不倦的教育引导和个人跬步千里的自然累积。“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师生生命本真的尊重和回归,使教育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自然过程。这是回归教育本真价值的哲学实践。

基于教育哲学要顺应认知规律

认识论是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于教育哲学来说,认识论是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教育实践中从课程建构到教材编写,从课堂教学到考试测量,这些主要的教育行为都要遵循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偏离认识论基础,教育行为就会走弯路,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大峪中学“山谷课程”的编制和组织过程,体现了对教育哲学认识论的遵循,体现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知识体系建构规律的遵循。他们认为,教室本源于自然,但是当师生在教室里的时间长久之后,教室的围墙就成了阻隔师生与自然相通的屏障。于是,“山谷课程”成为让师生们自由穿越山谷内外的通道,用山谷内的实践问题做探索发现的起点,用山谷外的先进思想和技术解决山谷内的问题;用山谷内的自然生活孕育灵动清澈、朴质方正的人格,用山谷外的广阔天空强化大器如山、虚怀若谷的追求;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求学道路上形成大峪中学师生的行为准则――乐山乐水乐自然、敬人敬事敬学问。“山谷课程”从实践基地萃取案例、问题、活动,从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方法与手段,师生在用科研前沿的方法解决实践案例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山谷课程”的开发遵循着人的认知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因此,大峪中学带领学生从身边实践环境和实践问题入手的课程建构体现了教育哲学的认识论基本规律。这里面,我们仿佛看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思想,也仿佛看到了陶行知创建的乡村学校的影子。

基于教育哲学要统一理论与实践逻辑

教育实践中往往提出一个口号容易,但要把教育的口号和理念真正落实,就需要厘清教育理念的理论体系,并建构与理论逻辑相适应的实践与逻辑。没有理论体系的教育实践是“盲人摸象”,没有实践落实的理论逻辑是“纸上谈兵”。基于教育哲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厘清教育实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实现两者统一。大峪中学提出的“山谷课程”是基于教育认识论基础的课程实践。学校在课程构建中准确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了实践起点、理论支持、师生相生、价值引领的四棱锥型课程建构逻辑。这一课程建构逻辑,把课程生成与产出、过程与结果、资源和空间、主体与客体有效整合为一个逻辑整体,构成了课程建构稳定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整体,为“山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了坚实有效的理论逻辑。基于这样的逻辑,各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带领学生在山谷的真实环境和问题中尽情遨游。学生们在自然的遨游中到达知识、认知和情感的彼岸,教育过程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过程中完成。

基于教育哲学要把握教育真谛

教育真谛就是教育本体,其核心是如何认识教育的问题。自从有教育学这门学科开始,对教育本体的认识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般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行为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即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与媒介(或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本体认识,就是如何认识这三个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的问题。我们认为,被教育者是教育三元素的根本。从生物科学知道,高级生命诞生伊始就本能地具有了生理性学习属性和需求。人作为高级生命从诞生伊始也具有强烈的学习本能和需求,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生命背景下被动诞生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影响始终在探寻一个能让被教育者有效接受的过程和媒介。教育哲学也是在努力回答教育的这一真谛,探寻教育的真正本体。大峪中学的“山谷教育”也在努力探寻着教育哲学的这一真谛。他们在实践中勇敢探索,逐步找到了他们认为的教育真谛。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与生俱来的天赋才华,发现并发展每个人的天赋才华,是教育的天然责任。自然天成的“山谷教育”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顺水推舟,顺势而为,不做学生天赋发展的阻力,即教育顺应学生的天赋方向;其二,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顺应学生的天赋方向,施加教育者的外在推动力,启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力量,为学生的天赋发展施加助推力,增加加速度,即教育加强学生的天赋发展;其三,成就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每个学生的成长最终都是“自+然”的过程,即自我完成的过程。“发现、发展、成就”,这就是大峪中学所遵循的教育真谛。

人类不断发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永无止境。“教育的好坏与否,教育的有用与否,其实不在于统一的方向和标准,而在于能提供多少方向上的支持、帮助和效果。”但愿更多的学校能够像大峪中学这样坚守教育真谛,回归教育本真价值,做基于教育哲学的优质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学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精彩的篮球赛》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中秋赏月晚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6)
《雪孩子》故事梗概
春天的校园
《开国大典》观后感(8)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女孩节”联欢会》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建筑构图的基本要领
国产CAD的生存和发展
特级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色彩与心理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钻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
关于高校新校区规划的思考和担忧
某花园工程设计管理部经验小结
地面与楼面工程通病及治理
地下连续墙分项工程监理细则
土方与基坑工程
建筑新人经验分享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经验
《荷叶圆圆》第二讲义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小树苗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的故事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
《荷叶圆圆》第一讲义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荷叶圆圆》教学重难点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