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独领风骚三百年_独领风骚三百年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独领风骚三百年

独领风骚三百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独领风骚三百年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这个地处南北要冲的“运河之都”,以其经济繁荣、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而独具魅力,成为古代人们向往的地方。明清之际,随着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地位日趋重要,加之两淮盐运使司衙署设在扬州,各地盐商多聚集于此。那些一掷千金的巨富,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或大量收藏古玩书画,或与文人墨客交往附庸风雅,或以书画送礼,从而带动了文化艺术的空前发展和思想的活跃。

石涛虽以山水画著称,但其花卉作品却是晚年的另一座高峰,气势纵横、奇异多变,一扫“正统”画派的摹古之气,令人豁然开朗。石涛爱画荷花,或清逸,或疏放,或苍茫,各有风韵。1697年作于扬州的《荷花紫薇图》(图1),绘荷塘夏日风光。画面上,一丛蒲草,几枝新荷,俯仰偃侧于清波之中,各具曼妙之态;岸边紫薇,低垂花枝,与荷花点头呼应。其自题诗云:“紫薇花放庭前树,花放紫薇郎正来。却羡繁红今日好,始知草木爱仙才。”可谓寻常之物皆有灵性,禅意盎然,妙趣横生。

乾隆、嘉庆时期,扬州经济鼎盛,文化艺术交流更加活跃,吸引了各地画家到此卖画谋生。这些画家各擅所长,张扬个性,以偏离“正统”、“正派”之“怪”,大胆独创之“怪”,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杰出的群体;他们明码标价,公开竞争,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绘画商品市场和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的局面。而其中最具特色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当首推一批被称之“扬州八怪”的画家。虽说“怪以八名”,但并无一致记载,被列入诸籍者多达15人,即金农、汪士慎、李W、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华弧⒏叻锖病⒀罘ā⒗钊x、边寿民、闵贞、陈撰。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这是因其居扬州卖画时间最久、且学养最为渊博,诗、书、画、印及琴曲、鉴藏,皆称大家。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等,钱塘(今杭州)人,性好游,“足迹半天下”。与“八怪”诸家不同的是,金农50岁后学画而成大器,画风亦不以恣纵狂肆见长,而是以丰富的学养和金石意味入画,故所画花卉、山水、人物,无不古拙、奇奥。画中题识多以自创的“漆书”为之,令人耳目一新。其所画之梅,自称“江路野梅”,冷艳脱俗,不疏不繁,暗香可闻,在“扬州八怪”众多画梅高手(如汪士慎、李方膺、高翔、高凤翰、罗聘)中,独树一帜,堪称写梅史上的一座高峰。其所画鞍马,亦赞誉甚高。《番马图》(图3)为临摹元人之作,但笔墨仍然表现出金农的艺术个性。此图绘二人遛马偶遇:一人胡服,一人汉装;一马刚烈,一马温驯。形与神、动与静,形成强烈对比。笔墨枯润变化,拙中寓巧。人马聚于一团,其余为留白或款题,意境空灵而悠远。自题诗云:“龙池三浴岁VV,空抱驰驱报主心。牵向朱门问高价,何人一顾值千金。”抒发了金农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慨。

“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这是郑燮寓居扬州的坦然自陈。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由进士出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因关心民间疾苦,赈灾救荒,被当地富豪诬告而罢官,于是雇了3头毛驴,驮着琴棋书画,两袖清风来到扬州。其画多以兰、竹、石为题材,远师青藤、八大,又自辟新径,笔墨精妙,意境深远,以“真性情”、“真意气”表现人格魅力。在章法上,以“六分半书”或“乱石铺街”体著称,达到了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兰竹石图》(图4)绘陡峭的山坡之上,岩缝中长出几枝幽兰和叶竹,生机勃勃,气度非凡。画家以浓墨画兰竹,淡墨绘石,笔力劲峭,疏密有致。又以“截角法”构图,将重点笔墨浓缩于左下一隅,造成奇崛、险峻之势,再以右上题识压角破险:“知君胸次有幽兰,竹影相扶秀可餐。世上那无荆棘刺,大人容纳百千端。”

袁江(约1671-1746年),字文涛,号岫泉,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初师仇英,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其画传统功力深厚,色彩鲜丽,精细入微而又气势磅礴,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梁园飞雪图》(图6)所绘之梁园,为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园圃。刘武广交天下文人名士,当时的枚乘、司马相如等文坛大家,皆为其座上宾。袁江以这一历史题材入画,描绘大雪纷飞时节,主人豪宴宾客的热闹情景。不过,画家把视角主要集中于庭园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物的精细描绘,利用屋顶的皑皑白雪和远处迷蒙的雪景山水,形成虚实的强烈对比,将恢宏壮观与华丽精致融为一体,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令观者亦陶醉其中。

禹之鼎(1647-1716年),字尚吉,号慎斋,江苏兴化人。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曲尽其妙。而立后,入选宫廷画师,誉满京师,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其肖像画在清中期有“当代第一”之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一位满族国戚要求禹之鼎跪地为其作“行乐图”,禹“甚以为耻”,严词拒绝,愤然离京,流寓于洞庭湖畔。晚年在扬州等地作画。《王原祁艺菊图》(图7)为绢本设色长卷,描绘大画家王原祁庭院赏菊的情景。王氏端坐绣榻,赏菊品酒,容光焕发,悠然自得。榻上古籍、画卷井然有序,榻前各式盆菊灿烂开放,童子左右呼应,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嗜好雅兴和气质风度。此图人物气韵生动,设色清秀典雅,构图韵味悠长,不愧为清代人物画的典范。

晚清时期,受经济地位的影响,扬州画坛相对较为沉寂,但仍然聚集了不少本土绘画精英。其中,以王素为首、以“小”字命名的“扬州十小”,以及虞蟾、张赐宁、陈崇光、李石湖、陈康侯等画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追求绘画的本体语言,强调造型,贴近生活,雅俗共赏。

王素(1794-1877年),字小梅、小某,晚号逊之,江苏扬州人。“幼师鲍君芥田,以其拙,而日夕临摹新罗山人至再至三,凡人物花鸟以及走兽鱼虫,无不入妙”,尤以仕女画成就最高。《钟馗图》(图8),描绘钟馗醉酒夜归的情景。这位喝得酩酊大醉的“打鬼英雄”,张髯大腹,步履蹒跚,双目乜斜,五美女簇拥于前后左右,或提灯,或搀扶,或护送。此图构思新颖,设色淡雅,兼工带写,美人清秀不俗,钟馗俗而不野,是王素人物画中的佳作。左上自录吴山尊杂诗一章。诗画相谐,针砭时弊。

陈崇光(1838-1896年),字若木,号纯道人,江苏扬州人。初为雕花工,被太平天国画家虞蟾赏识,收为弟子,至天京为诸王府作壁画,并奉命管理宋元名画,饱览之余,勤奋临摹。后客寓皖中蒯氏家,又多见宋元名迹,潜心钻研,画艺大进。以致当时扬州论画者“咸推若木为第一手”。1887年,黄宾虹专赴扬州造访陈崇光,学花鸟和山水,赞其“画山水、花鸟、人物俱工,沉着古厚,力追宋元。”黄宾虹山水画的巨大成功,陈氏功不可没。《枫菊画眉图》(图9)绘秋天山野之景:一株小树,杈分两枝,两只画眉,悠闲而栖;树上红叶与树下秋菊,争妍斗艳,遥相呼应。画面看似平淡,然精心构思,处处周到,笔笔精彩,寓丰富变化于均衡和谐之中,令人尽享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

陈康侯(1866-1937年),字锡蕃,号风来堂主人,扬州人。工山水、人物、花鸟,有纵横之趣,清秀之风,是王素以后扬州画坛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其突出的成就,是在深厚的传统功底基础上,注重写生,引入西画技法,使笔下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并由此步入了“海派”名家的行列。《赤壁夜游图》(图10)写苏轼与随从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东山,夜雾横江,水光接天,清风徐来。画家以浓墨泼写峭壁危岩,深沉雄奇,巍峨如铁;又以淡彩渲染月光波影,若有若无,宁静而幽远。一叶轻舟,两丛苇草,几棵岩树,以传统为骨,中西融汇,拓展了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令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纵观清代近300年绘画史,扬州无愧于最繁荣、最具魅力的城市。据统计,仅见于文献著录的扬州画家,多达六七百人;仅“扬州八怪”的作品,就有8000余幅为海内外200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更重要的是,扬州画家所迸发的创造精神,以及才气和个性之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艺术大师如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无不从扬州画家的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巍然独立于艺术之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刘爷爷·旱烟袋·筛子眼
《景阳冈》(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热爱生活的外婆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神秘的他
《草船借箭》缩写
我的老师
《草船借箭》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门窗工程通病及治理
城市规划与建筑节能
浅谈国产CAD厂商之间的合作
浅谈工业厂房的防爆设计
如何使车库设计经济实用一些
地面与楼面工程质量预控
美国建筑企业ERP应用现状分析与思考
浅谈混杂建筑是否为环境和谐之音
工程设计管理部岗位职责
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分析
建筑设计常见的错误详解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工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门窗工程质量预控
工程质量不是儿戏、不是空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