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德尔曾讲到:“教育的育人功能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由此可知,高职教育的职能也在于人的发展,即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既掌握生产技能又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培养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物质财富的人。

作为教育者,力使学生走向心灵的成熟和人格的健全。但是作为被教育者——高职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似乎并没领会到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在高职院校中文科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有着学科的优势而工科的学生就存在“先天不足”,加之他们对高职院校认识不明,认为进高职院校就是为了学专门技能以便就业。在他们看来,科学知识、专业技术才是真学问,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均是空头理论,他们只爱专业技术,置思想道德修养于不顾。在他们身上,存在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一些学生虽在学校,但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甚至周围一切,人文素养差,人格品行低;一些学生走出学校后,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并不利于其职业发展;还有一些学生急功近利意识较强,人生理想信念淡漠,甚至个别学生伦理道德修养差,法纪意识差,缺乏社会公德,成为社会的极端分子。因此,高职院校对工科学生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工科学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人文教育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如社会交往中讲“诚实守信”;家庭生活中讲“孝父母,敬兄长”;居家过日子中讲“勤俭持家”;待人接物讲“礼仪”;大是大非讲“正气”。道德上要求褒善贬恶,追求高尚人格和崇高理想;事业上提倡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和百折不挠。正如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回忆录中说:当他身为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发现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人为他讲《孟子》。杨振宁教授说他后来在物理学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这种教育分不开。而李政道、竺可桢、华罗庚等大师级科学家在给青年做报告时,都特别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成长起的重要作用,告诫青年们要多学习了解祖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先要学好做人,才能做好学问,才能报效祖国。所以,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帮助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做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现实的意义。

进行人文教育时,在内容、方式和操作上都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应选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

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学生。避免“填鸭式”的灌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讨论、辩论、启发、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自省自悟,唤醒他们内在的人文渴求,培养他们基本的人文素质。二是结合学生所关注的潮流时尚引导学生认识商业化影响下的“戏说”、“穿越”类古装影视作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受其误导。鼓励学生多读原著,接触真实的历史。三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做一个极端的“愤青”,或者随波逐流的盲目者。四是借助各种平台和机会,大力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特别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伟人、学者、名家都非常推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和自豪骄傲感。五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也不能否认西方优秀文化。六是应重效果,轻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吸收、内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完善自己的人格品性。切忌借各种考试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免引起学生抵触和逆反心理。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生存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和感情,并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一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高职院校加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帮助其转变重专不重文的观念并弥补其“先天的不足”。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丰厚的人文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认真挖掘其人文内涵,导以教育学生,对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能力具有难以替代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兵.文化的力量.团结出版社,1998-10.

[2]江泽民.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题词.1995-10.

[3]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
情感的权力
一步与一生
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
试题评析
探知的阻碍
作文试题
《看着我的眼睛》
转折
2003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杂而不乱归于大同
品味高考
转折
转折
列车•茶•春花
转折
阿拜经济思想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1)
“传统型”幼儿教师的蜕变
FDI增长与外贸发展实证研究(1)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北京奥运会(1)
试论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及应用策略
对幼儿教师“指令’’的另一种解读
农民收入低、提高慢问题的探索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议
关于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究
上海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1)
关于幼儿教师服饰美的内蕴及其运用探析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理论综述(1)
从技术环境论看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引进与选择(1)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税收优惠政策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五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影子》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三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四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三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