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9
“科学定位”就真的是科学了吗?
《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4期,刊登了原某劳改干校连某撰写的《论“监狱人”与“社会化”的科学定位》一文,商榷《中国监狱学刊》2001年第5期笔者撰写的《“监狱人”与“社会化”的逻辑悖论辨析》(以下简称《析》文)。笔者认为,连某的中心论点“监狱人”通过“社会化”变成“社会人”,这一“科学定位”无论在理论上和当今监狱的具体司法实践方面,均没有拿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科学和实践依据,相反,在有关社会化关键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我的感觉是,连某根本没有学过正规的大学《社会学》课程,这是连某观点错误的理论根源。
连某中涉及监狱具体司法实践的部分,均被简单化和机械、公式化了,带有主观臆想、想当然和因循脱离实际的教材的痕迹。反映出连某的工作经历缺乏监狱一线实践经验,不熟悉罪犯,这是连某观点错误的实践根源。
商榷一个问题,双方使用的概念必须是相同的,在概念的科学性上,任何一方不能存在科学性错误。只有在同一概念平台上,双方才能展开真正的讨论。
否则,就会驴头不对马嘴,产生不应有的分歧。而这种“相同的概念”是建立在商榷者自身足够的科学素养、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他人文章“仔细研读”的基础上的。
例如:连某称:“再社会化对大多数罪犯而言,同样存在着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问题,……”我们对比笔者引用《辞海》的解释“在‘继续社会化’词条下,注明为‘见再社会化’”。显而易见,按照《词海》的注释方法,“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是同意语词。
而连某却连两个语词是不是“同义”都没搞清,就轻率地断言“犯了什么错误”,未免太不科学了!必然结果是:概念错误,推论虚假。又如:连某列举《析》文三个逻辑格式并分析其错误,并认为“这就是作者错误观点产生的逻辑根源”。
我们不妨把连某分析《析》文三个逻辑格式错误的这一大段剪下来,插入《析》文中会出现什么?连某你自己看一看上下文是否连贯,你是否是在充实我的观点?翻开《析》文三个逻辑格式前面的一段话是:“那么所谓‘社会化’与‘监狱人’之间,是怎样产生了错误的逻辑关系呢?为便于较直观的分析,我们把它的思维推理模式抽象一下,即可分列为下列逻辑格式:”,三个逻辑格式结束,后边还有“按照以上逻辑模式,似乎得出了‘监狱人’必须通过‘社会化’转变为‘社会人’的结论。这一推论的过程,乍看起来并没有错”,―――“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却不尽然。
”―――“以上列举的逻辑推论的格式中,‘监狱人’和‘社会化’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都是不周延的。因而,产生错误推论是必然的”。
文中已经明确是“它的”,可是在连某中却被连某换成了“孙先生的”。《析》文的观点本身,就是对所谓“‘监狱人’通过‘社会化’成为‘社会人’”这一观点的彻底否定。
相反,赞成这一观点的逻辑,怎么就变成“孙先生的”了呢?在《析》文后半部分,笔者两次谈到中世纪酷刑监狱的“监狱人”,认为我国监狱已不存在“监狱人”产生的土壤,“监狱人”的产生在我国监狱失去了生理和社会基础。即近年监狱学界的所谓“监狱人”无论其是广义还是狭义,都不是笔者文章立论的“监狱人”。
然而,连某却称“很显然,《析》文中所说的‘监狱人’应是狭义的”,即连某引述《析》文中“因在监狱服刑,性格打上监狱生活烙印,刑满释放后,适应社会确有困难的人”。这种换位和推测,前提错误,立论虚假。
必然导致连某所谓的“逻辑根源”的推论错误。 证明其逻辑的不成立,就是进一步论证连某所谓“监狱人”须经过“社会化”成为“社会人”的观点不成立!连某的这个“社会人”在哪里?有多少?他们这些“社会人”现在都在做什么?连某没有讲清楚。
类似于“军队人”(两用人才培训)、“下岗人”(再就业培训)------“医院人”、“学校人”“公司人”、“出国人”、“商人”、“农村人”、“不学无术的人”、“信奉邪念的人”、“滥竽充数的人”、“误人子弟的人”、“信口开河的人”-------,象蛋糕一样,一块一块切掉,无限地切下去-------连某的所谓“监狱人”和“社会人”在哪里?? “社会人”这一提法,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是从管理心理学“经济人”、“社会人”理论中直接“拿来”的。需要注意的是,监狱学界所谓“社会人”的含义,与管理心理学“经济人”、“社会人”理论中的“社会人”的含义是不同的。
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说:“西方管理心理学者认为,从传统管理到管理心理学,实际上存在4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提出‘社会人’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
‘社会人’的特点是
1、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
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社会人’的观点,比之‘经济人’的观点,无疑是一大进步。”“相应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观念是:
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外,更应该注意工人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并设法给予满足;
2、在控制激励工人之前,应先了解他们对团体的归属感,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
3、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励制度。-------”(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99页)显然,“社会人”已经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已经具有了独特而且丰富的含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在我心中
- 祖国颂
- 回顾六年
- 风雪无情,人有情
- 真正的朋友
- 祖国母亲,我爱您!
- 祖国,我爱您
- 看《走进新中国》有感
- 祖国啊!我属于你
- 中国“60”周年大典
- 祖国,我想对你说
-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 父母的爱
- 祖国的力量
- 国庆阅兵
- 整治运营商恶意扣费须切中要害
- 热点人物关注
- 中国电影需要与互联网融合成就影业巨头
- 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制度红利释放
- 企业文化要从执行力文化转变为创业文化
- 超级稻甬优15单产超800K/667m2栽培技术
- 为什么中国的浪费型投资这么多
- 重要问题面前不要当和事佬
- 关于园林绿化苗木管理的粗浅见解
- “军令状”落空折射行政命令式治污窘境
- 深圳公务员军训难治“慵懒散”
- 百度云OS宣告ROM丛林时代终结
- 允许证券从业者炒股要有制度规范
- 我们将在中国的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推动者角色
- 后格力时代的断想
- 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九(第二课时)最新推荐
- 葡萄沟教材分析二案例
- 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二最新推荐
- 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六最新推荐
- 09日月潭之教材分析最新推荐
- 日月潭教学反思二最新推荐
- 日月潭教学反思最新推荐
- 日月潭—教学设计3
- 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五最新推荐
- 09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一最新推荐
- 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八案例
- 日月潭教学后记最新推荐
- 10葡萄沟之教材分析案例
- 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二十(第二课时)案例
- 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八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