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猗女史的修齐情结

猗女史的修齐情结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6

猗女史的修齐情结

《李猗女史全书》,2014年7月齐鲁书社出版。整理者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长刘正刚教授。原编撰者为清代康乾时期的广东顺德李晚芳。李晚芳,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所居园名曰‘猗女史’”。

《李猗女史全书》主体分为三个部分:李晚芳早年的《读史孩见》(后名《读史管见》)、花甲之年的《女学言行纂》、其子梁炜的《菽堂分田录》。附录已经发表的研究《李猗女史全书》的学术论文两篇,一篇为刘正刚教授所著,重点在解析李晚芳解读《史记》;另一篇为刘正刚教授与其博士生完成,重点在解读李晚芳亦儒亦贾的思想,兼及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

严格说来,《李猗女史全书》并非完全出自李晚芳一人之力,而是经历了一个裒辑成书的过程,期间亦颇多题跋赞注,有着多人的品读印记。从另一方面来观察,《读史孩见》和《女学言行纂》出自李晚芳是没有疑问的,《菽堂分田录》的肇始也是因为李晚芳,换句话说,没有李晚芳的点拨和指引,是不会有梁炜的分田的,也就不会有《分田录》了。从刊刻时间来看,《菽堂分田录》较早,在李晚芳去世的同年已刊刻,《读史孩见》和《女学言行纂》较晚,是因为李晚芳生前坚守作品不轻易示人的传统。李晚芳离世后其后人将这两种著作刊刻行世。《读史管见》和《女学言行纂》的扉页题署“顺德龙津猗女史李晚芳著,叔李履中介堂、侄梁景璋莪轩校订,男梁炜震科敬梓”。后来,三种著作有补刻,民国期间三种著作始被合辑影印面世。由此来看,《菽堂分田录》就像美丽的凤尾,附在《读史孩见》和《女学言行纂》后,为《李猗女史全书》划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使其浑然一体,翩然起舞于学林,流风所及,至飘然于日本。

一、《读史孩见》

《史记》作为我国传统史学体系正史序列的领头羊,历经两千余年传唱吟诵,成“无韵之《离骚》”。对《史记》进行加工者难全计数,除却重要的三家注外,研究、评点《史记》者,代不乏人。早在司马迁去世后不久,对《史记》的诠释、评订就开始了,《汉书・司马迁传》记载:“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但之后一段时间内,《史记》并未获正位,在经学颇盛的汉代,《史记》的一些标新立异之论为时所轻视。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改观,出现了裴S的《史记集解》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史记》学到唐代形成一次高潮,随着古文运动的兴起,韩柳等大家对《史记》颇为看重,《史记》风重一时,出现了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这样两部与《史记集解》可以鼎立的大乘之作。唐代以后,评点《史记》的风气不绝,宋代许多文人如“二程”、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三苏”(尤其苏辙的《古史》)、黄震(《黄氏日抄》)、郑樵、洪迈(“容斋”系列著作)、刘辰翁(宋倪思撰刘辰翁评《班马异同评》及明凌稚隆《史记评林》收刘辰翁的《史记》评论)、王若虚(《史记辨惑》)等,对《史记》都有评论之功。

明代则成《史记》学的又一高峰,对其评点者恐有近百人之多,也成就了不少颇具深度的专门著作,如杨慎《史记题评》、唐顺之《史记选要》、茅坤《史记抄》、归有光《归震川评点史记》、钟惺《钟伯敬评史记》、王慎中《史记评抄》、陈仁锡《史记考》、邓以赞《史记辑评》等,凌稚隆《史记评林凡例》中说:“太史公《史记》批评,古今已刻者,惟倪文节《史汉异同》、杨升庵《史记题评》、唐荆川《史记批选》、柯希斋《史记考要》;其抄录流传者,何燕泉、王槐野、董浔阳、茅鹿门数家。若杨铁崖、王守溪、陈石亭、茅见沧、田豫阳、归震川数十家,则又搜罗而出之,悉选录入兹刻。更阅百氏之书,如《史通》《史要》《史钺》《史义》唐宋确论,《史纲辨疑》、黄东发《日抄》、邱琼山《世史正纲》《日格子学史》之类,凡有发明《史记》者,各视本文,标揭其上。”以此叙述来看,明代评点《史记》者真是灿若群星。综合计之,《史记评林》收有明代评语八十五家。到明万历后期,福建晋安人李光缙又增补王世贞、李攀龙、焦f等人的评点,完善《史记评林》,补刻印行,计补九家,此可见明代评点《史记》之大概盛况。

清代评注《史记》之风长盛不衰,其要者如吴见思《史记论文》、李景星《史记评议》、汪越与徐克范补《读史记十表》、牛运震《史记评注》、“考据学三大家”(王鸣盛《史记商榷》、赵翼《史记札记》、钱大听《史记考异》)、梁玉绳《史记志疑》、崔适《史记探源》、杭世骏《史记考证》、林伯桐《史记蠡测》、郭嵩焘《史记札记》、蒋同庵《史记汇纂》等。

传统社会中,舞文弄墨、坐而论道几乎是文人的专利,文人则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史上虽不乏才女,但在庞大的文人群体中,可能只有“寥若晨星”能恰当地形容女性之少。女子再去评《史记》,则更是罕见。李晚芳无疑开了一代风气,也成就一代《史记》学。从其点评所引征的前人成果看,诸凡刘辰翁、倪思、钟惺、茅坤、董份、邓以赞、余有丁、陈仁锡、杨慎、唐顺之、王韦、凌约言、李贽、蒋同庵等清前期之前的《史记》评品之成果多有征引,见其涉猎之广,从其篇末“管见”之论,又见其识见之宏阔。日本人池内奉时说:“其辞义稳雅,评骘精细,可为读史之彀率矣。夫晚芳一女子,而灵心如衡,慧眼如炬,论断之明晰,识见之卓伟,起史公于九泉质之,亦应首肯。非贯穿百氏,而邃于性命之学者,所不能解也。呜呼!龙门史家之巨擘,古今之至文,而无所慊志。惟未闻君子之大道耳。兹以史公之寸学文章,修正谊明道之训,得若董子,则其是非自不至谬于圣人矣,岂容区区一女子之指摘也哉。抑女子之具有慧性、弄笔墨、工词翰者,世不为乏其人。今晚芳针线余事,有此著述,真巾帼而须眉者欤。”可谓的论。

李晚芳自己则认为,《史记》成书,颇具其时代意义和独出之成就,“宜其书炳R千古,后世作史者奉为圭臬也”。但是李晚芳认为司马迁著《史记》的情感基调是有问题的,大本失衡,导致庞大的叙事结构体系受到影响。李晚芳认为:“迁则挟一不平之意据于中,虽未必借立言为泄发,而灵台未净,则系累偏僻之私,往往吐露于字里行间而不自检,故其书,肆而不纯,谐而多怨。究其大本所失,失在自是而不知其过。自是则偏,不知其过则蔽”。基于这一认识,李晚芳“独惜其立意措辞,多有愤忿不平之过,或谓其遇使然,亦由其立心偏蔽,未闻圣人之大道也”。所以其管见部分多有补偏持平之论,旁观者清,李晚芳站在如许之多评论《史记》者叠成的高岗上,眼光少了腐儒的驽钝,而有了更多畅酣淋漓的意气和口实,使其评论不流于凡俗。 最近我正在编辑《史记日本古注疏证》一书,其中的很多评论和品读与该《女史管见》有互补之效,可转相印证,可互相支撑,亦可见《史记》学的生命力之强。

二、《女学言行纂》

女学,在中国奠基甚早,《诗经》中关于女子的一些言行和描述可视为源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有着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其中的女学成分不绝如缕。“三礼”初告大成,对女子的仪态和理念都有繁琐的规范,后来衍化为妇德、妇言、妇功、妇容等针对女子的文化之学,成为一大学科,蔚为大观。儒学强化后,关于妇德的内容更是成为社会的科仪闺范,于两千年家庭与社会的稳定繁衍之贡献难以用语言概括。从某种角度来看,传统社会中,男性文人掌握话语权,亦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女子的评价和裁量权,女子的德、才、容受制于男子的欣赏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并不意味着女子在女学方面就毫无作为、一任评头论足,坚冰下面还是有春草在萌动。汉代开始,就不断有女学著作面世。在李晚芳的涉猎范围内,“有班氏《女诫》、刘向《列女传》、郑氏《女孝经》、若华《女论语》以及《女训》《女史闺范》《女范》诸书”,但李晚芳认为这些书“类皆择焉弗精、语焉弗详,即经有宋周程朱张诸大儒,皆以风俗人心为己任者,间亦议论及此,而卒未有全书,是亦闺教一缺憾事也”。这种观点不难理解,女学之著述言论,一经汉儒之强化,再经宋儒之固化,虽有深度,却无升华和系统化,所以李晚芳“纂周汉以来名儒淑媛之嘉言善行,可以补《周官》、戴《记》之阙,而有裨于齐家之助者,采辑成书,间附以己意,名曰《女学言行纂》”。其不乏谦逊之语,但心绪古朴、立意高远、念处高企,修身齐家之初衷表露无疑,推而广之,则着眼于治国平天下:“自知辞义浅俚,难登大雅之堂。但世俗女孩,浅则易入,俚亦不厌,将少而习之,长而弗忘,老而弥笃,可以尽子道,可以尽妇道,可以尽母道。三道尽而家齐矣。余固以之自勉,亦愿推之一乡一国,凡为女子皆知所勉而各齐其家。程子曰:‘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于以默赞圣朝之盛治,或不无少补焉。”修齐治平之论,巾帼岂逊于须眉,闺瑗未为忘忧国。这与《大学》之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的理念不谋而合,也是李晚芳从小处着眼、大处立足的重要镜鉴。

《女学言行纂》或许难以逃脱两分法所说的“糟粕”和“桎梏”的嫌疑,但是李晚芳所汇纂的大量女子言行为正人心、化世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论跨越千古,形迹亘古不灭,成为回顾女学的重要参照和渊薮,在女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

三、《菽堂分田录》

《菽堂分田录》并不是李晚芳的著作,但没有李晚芳,就不可能有《菽堂分田录》。正是基于修身齐家的理念,李晚芳以齐家睦族的观念教子,劝诫儿子“莫辞本分内事,要为名教中人”。其子梁炜踏实经商,“竭力治生,跋涉江湖间者十余载”,忠信笃敬,以经商所得“多置田地,各分拨以实业”,致力于敬宗收族,完成了母亲所耿耿于心而无力或者说没机会完成的事业,成就一世义名,进而有了《菽堂分田录》。从这个角度来说,《菽堂分田录》是李晚芳理念的延续和升级。

《李猗女史全书》作为汇集《史记》研究成果的一个支脉,在《史记》评林中算不上大树,但从才女评史的角度来说,有其不可替代性和独出性,不可或缺,所以能飘洋出海、立足学林不是偶然的。当然,日本人研究我国《史记》的重点是大可注意的。岂独《史记》学,女学又何尝不是?《李猗女史全书》在日本的藏本竟然比在国内的藏本内容还要多一点,且多了日本人的题记,池内奉时的题记说:“余旧藏一本,而人之借求者多,不能遍应所求,遂覆刻以置诸家塾,读者由是以长其识见,则一百三十卷,迎刃而解矣。”一段时间内,《李猗女史全书》只在顺德甚至广州的学人圈子里流传,没有广及国内的影响,阮元总纂的《广东通志》艺文部分提到《读史管见》和《女学言行纂》,《读史管见》在《史记》学中间有提及,却没有获得与其内容相称的学术评价、获得它应该有的定位,令人费解。

近年来,也有学者将李晚芳与郝懿行夫人王照圆对比进行研究。以笔者粗浅的眼光来看,李与王倒不乏相似处,但结局大不相同。两人都重史学、女学,王则又兼涉猎经学、训诂,更像文人;李则过早操持家务,勤俭持家,清苦生活中艰难地奉侍翁姑、相夫教子。多病的丈夫去世后,李晚芳教导儿子经商致富,做好敬宗收族的事情,修祠堂,分田地,赢得了周围赞叹一片。王则一度过着夫唱妇和的生活,赢得了“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论,晚景却凄凉。李晚芳修身齐家的务实学问于此或可予人新的启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为人父母也是一门艺术
我喜欢的一首歌
留在心底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留在心里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
艺术与人生
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保护鸟类
范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浅论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
论安全玻璃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论文化广场设计
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试论农村整洁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怎样写施工方案?
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试验
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十句话记住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
对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落
2012年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