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互联网+”时代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分析

“互联网+”时代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互联网+”时代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分析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传统银行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本文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分析面临金融网络化、利率市场化、农村城镇化、地方开放化、银行民营化等诸多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形势 对策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延伸,互联网几乎渗透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所有行业,各个领域都在与互联网的碰撞和融合当中不断地颠覆传统和创新变革,当今社会已毫无争议地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行业之一的金融业也不例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互联网金融”一词被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标志着这一新生事物取得了名正言顺的市场地位和决策层的认同,农村信用社等老牌金融机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严峻形势。

一、金融网络化

余额宝、活期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以“野蛮生长”的速度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即对传统银行业的个人储蓄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积极应对,纷纷研发相应的理财业务与创新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基于网络平台突破传统银行业务网点和柜面的限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又能通过网络以极低的成本将众多散户资金予以集中,消除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限制,对活期储蓄存款有较强的替代效应。随着互联网络向农村的快速延伸、农民理财观念的逐步转变和农村财富向年轻一代转移,互联网金融对科技水平落后而存款又以单户余额较低的农村储蓄存款为主的农村信用社的冲击将会日益凸显。

二、利率市场化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一是由于点多面广、人员众多,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费用相对较高;二是由于代理业务匮乏、中间业务缺失,农村信用社的活期储蓄存款和贷款派生存款占比极低,利息支出较大的定期储蓄存款占有极高比重。随着存款利率的全面市场化,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从贷款资金的垄断分配者变为存款资金的竞争参与者,而其竞争的本质就是资金成本的竞争,以存贷利差几乎为全部收入的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将受到压缩,股金分红和员工增收的压力增大。

三、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二元经济将逐步解体,城乡界限趋于模糊,将会有更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在县域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的加快,农户阶层不断分化,农村信用社传统的农户贷款需求将大幅减少;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将向金融机构提出更加高端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农村信用社当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更多的优质涉农法人客户将会流向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可能趋于恶化。

四、地方开放化

互联网的出现使各地方区域信息交换和传播的速度大幅提升,与之相辅相成,公路、铁路等物流网络的兴建更进一步加大了地方的开放化程度。但是,以县级法人为经营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单一县级机构在短期内都无法达到监管部门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指标,在存款领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任凭其他金融机构入驻地方抢占市场份额;在贷款领域,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比,信贷资产质量过度依赖于一县之地的经济结构,而无法到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营销优质的信贷项目,个别行业贷款集中度偏高,信贷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范和分散。

五、银行民营化

当前,我国的民营银行已进入试点阶段。与农村信用社等国有金融机构相比,民营银行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管理经营完全不受政府的干预和掣肘,机制活、效率高、逐利性强,在特定的客户群体内将成为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有力竞争对手。

穷则思变,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农村信用社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历史结点,必须以放手一搏、孤注一掷的勇气和决心,在各个领域改变自我、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内外部形势的快速变化,以有效的应对策略在逆境中求得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一)从“因您而变”向“因我而变”转变,创新产品推广思路

“因您而变”是最早由招商银行提出的产品研发、推广理念,即根据客户需求情况的变化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农村信用社而言,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推广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巩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特别是高端公司类客户,逐步改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相对较低、风险偏高的现状。一是强化产品包装,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具有信贷审批高效灵活的优势,但信贷产品缺少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且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外部包装,甚至产品名称仍简单地以“抵押”、“保证”等担保方式或“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贷款用途来命名;二是细分客户市场,结合当前农户阶层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的市场形势,推出针对性较强的信贷产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担保方式贷户的融资特点和风险状况,设计不同期限、不同利率和绑定不同配套金融服务的信贷产品,提高产品对客户的适应性;三是开办中间业务,扩大与客户的关联度,增加派生存款,提高资产业务对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拉动力。

与其他商业银行和营利性组织相比,农村信用社在产品推广做到“因您而变”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因我而变”。尽管农村信用社也开办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但此类金融产品的销售情况远低于预期。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从总体上看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机构、人员优势,从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变,积极改造广大个人客户的理财意识和消费观念,从满足客户需求向创造客户需求转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顺利接受农村信用社对各类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充分满足其金融和非金融的全面需求。

(二)从“各自为战”向“协同推进”转变,创新客户营销理念 长期以来,在农村信用社三大银行传统业务板块中,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中间业务沦为负债业务的附庸,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占据主导地位,营销行为过分着眼于某一笔业务、某一项产品或某一时期的收益。在当前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从高管的工作思路、员工的营销行为、绩效考核办法的制订和机关职能部门的设置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在不断扩大客户群体的基础上,努力与客户建立多重业务关联,要通过广泛开展组合营销与交叉营销,充分满足各类客户全方位、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建立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大业务板块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营销机制,使拥有最大业务规模和客户群体的农村信用社实现最大的客户回报率。

(三)从“实施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创新机关工作职能

在当前网络化和开放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银行的任何一项业务都涉及信息科技等多个机关部门,因此部门设置要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促进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同发展,体现业务集中和本部经营的模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配合和协作,充分满足一线员工的各种服务需求,高效解决各级营业机构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层级较多、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各级机关务必要在充分调查研究、顺应形势发展结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审慎科学决策,避免对基层的服务和指导出现脱离客观实际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倾向,更不能以行政指令代替服务指导,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员工积极性严重挫伤,甚至企业发展倒退的严重后果。

(四)从“资产保全”向“全面覆盖”转变,创新风险防范意识

科技风险具有瞬间停摆、全面瘫痪的特点,当前金融企业的各项业务都依赖于网络系统和电子设备,电子银行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替代作用日益增强,科技工作这个支撑不牢,农信大厦就有轰然倒塌的危险。以清收不良贷款、保全信贷资产作为风险专业的主要业务是由农村信用社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随着近年来的稳健合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改善。农村信用社在继续加大力度化解处置存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同时,必须创新风险防范意识,以防范信息科技风险为引领和抓手,从事后防范向事前防范转变,从片面防范向全面防范转变,树立覆盖各专业和各业务流程的全面的风险管理观。

(五)从“专业防控”到“全员参与”转变,创新案件防范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银行业务突破了营业网点的限制,但是也使案件风险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扩散,步入“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单纯依靠内部专业队伍已远远不够,必须基于网络平台调动专业和非专业两支队伍,借助内部和外部两支力量,构建全员参与、互相监督的案件防范机制,以营造稳定、和谐、安全的经营环境。顺应当前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网络终端广泛普及的形势,开放非实名网络论坛,为普通员工搭建一个分享心情、测评高管、匿名举报、测验民意、检举揭发、投诉上访的平台,不断扩大案件防控的群众基础,及时疏导普通员工的不良情绪。面向社会,特别是在广大贷户中公布企业网站地址、主任办公信箱和客户服务电话,对可能产生的负面舆情加以引导、利用、控制和转化,督导员工完善金融服务、查补安全漏洞,震慑高管合规守法经营、注意社会形象,同时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大妈
不一样的体验
大方的小曾
我的爸爸
精彩的魔术
读追梦有感
一张照片的故事
贪吃的爸爸
校园的秋色
我想对你说说心里话
我的哥哥
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千手观音
快乐的秋游
我给妈妈看病
法的科学性质疑民法论文(1)
该不当得利款的举证责任究竟由谁承担民法论文(1)
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论文(1)
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与财政改革
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民法论文(1)
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民法论文(1)
试论我国财政模式选择
关于姓名平行的侵权责任问题民法论文(1)
公共政策供给不均与中部地区发展
闲话民事司法解释民法论文(1)
财政支出约束优化的框架分析
大股东侵权行为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
见义勇为者应当获得补偿民法论文(1)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五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四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二
《美丽的小路》教后体会
《美丽的小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实践课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A、B案
《美丽的小路》口语交际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二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