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永久起搏器术后使用家庭监护随访管理系统的论证

永久起搏器术后使用家庭监护随访管理系统的论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0

永久起搏器术后使用家庭监护随访管理系统的论证

摘要:永久起搏器术后的家庭监护随访管理系统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对患者家庭监护随访的一种新方法。该系统能及时发送信息,使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患者术后的信息、了解患者的康复病情并进行辅助指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供日常保健服务。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家庭监护 随访 管理

随着心脏起搏器技术的日益完善,起搏治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由于起搏治疗的特殊性,对患者的术后随访工作尤为重要。其原因是,自心脏起搏器植入之后就开始进入随访观察,目的是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了解并处理起搏器的不良反应,调整、优化起搏器工作参数使其发挥最佳工作效能。同时,还能从流行病学角度统计起搏器的应用状况、病人生存质量等,对深化认识起搏器的功能和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是起搏治疗的重要环节,是起搏器植入后治疗的延续。而家庭监护随访管理系统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对患者家庭监护随访的一种新方法。家庭监护管理系统每天定时发送信息,且多数发送设在夜间患者入睡后,此时外界干扰少,能确保信息正常发送。常规信息包括起搏器的工作信息及患者自主心律的相关情况。对于紧急信息,例如,当起搏器发生严重故障时(如电极导线断裂、电池耗竭等)监护系统能及时发送信息,使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这些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因此,家庭监护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起搏器的随访形式,使患者在家中即能接受随访。

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正在拓宽,从单纯治疗心电活动衰竭(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扩展到治疗心电活动的紊乱(如心房颤动),从治疗心电疾患扩展到治疗非心电疾患(如心力衰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神经介导性晕厥等),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如室速、室颤)等。起搏器技术进展迅捷,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使用寿命越来越长,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对起器随访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也看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工作的重要性。随着起搏器植入量的增加,手术后的随访管理工做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患者行动不便不能及时就诊、夜间睡眠时发生异常等等。资料表明,67%的患者随访结果正常而不需修改参数,这无形中造成了医患双方时间的浪费,也导致了部分行动不便或居住地较远患者的失访。此外,在两次随访间隔期内,起搏器发生故障或工作参数不适当时,也无法被医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会给患者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而家庭监护(Home Monitoring)管理系统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家庭监护管理系统每天定时发送信息,且多数发送设在夜间患者入睡后,此时外界干扰少,能确保信息正常发送。常规信息包括起搏器的工作信息及患者自主心律的相关情况。对于紧急信息,当起搏器发生严重故障时(如电极导线断裂、电池耗竭等)监护系统能及时发送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快速通知医生,使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这些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其优点在于患者自动分类管理,安全网络访问,自动传输报告,在临床症状发生前早期识别,完全自动,无须手工设置,待机时间长,重量220克,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安全高效,使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这些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因此,家庭监护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起搏器的随访形式,使患者在家中即能接受随访。

一、利用家庭监护管理系统目的

起搏器植入者临床症状是否改善,调整起搏参数,发挥起搏器最佳工作效能,能满足生理功能需要。

了解起搏系统潜在的故障、功能异常和起搏治疗中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保护好起搏器,并配合医师做好随访工作。

二、使用对象与方法

在我院已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痊愈后并持有家庭监护的患者起搏器为例,患者出院前由厂家安装并调试好机器,安放于患者床头接收信号,由服务中心接收并监控信息,并于患者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到医院进行程控并进行随访,并对每个起搏器植入并拥有家庭监护的患者建立起搏器随访档案,以便医护人员在随访过程中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的变化。

(一)起搏器植入时建立起搏器随访档案

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疾病资料:包括植入起搏器前的基础疾病、心律失常类型、心电图、胸片。

起搏器植入资料:包括起搏器植入时间、手术者、手术过程、伤口情况等。

发放病例手册,要求每次随访携带,以便连续记录每次调节的参数,所有起搏器的状况,使用电量及导联状况。

(二)体格检查 重点是与起搏系统有关的特殊检查

起搏器埋藏部位的检查,检查切口愈合和起搏器囊袋。

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脏大小和心腔形状会改变,患者起搏导线在心腔内随心室收缩而摆动,产生音乐音。起搏器植入早期出现心包摩擦音,应警惕心脏穿孔。

膈肌刺激的检查,发生膈肌刺激,应考虑起搏导线移位或穿孔,需重新植入起搏系统或调整起搏参数。

起搏器植入侧肢体、颜面及颈部检查,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导线的患者,老年人,起搏器植入侧肢体制动过度,发生肩周炎,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明显疼痛。

三、健康指导

首先,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起搏器植入1-3个月后,一般运动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工作及做家务。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用植入起搏器侧肢体做强烈运动;其次,乘坐交通工具,外出乘坐交通工具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安检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再次,通信工具,应用手机时,避免把移动电话放入起搏器同侧上衣袋内,用起搏器对侧的耳朵通话,始终保持移动电话与起搏器距离15厘米以上。绝大多数起搏器具有屏蔽射频信号的功能,可防止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固定电话对起搏器没有任何影响;最后,家用电器,常用的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电热毯、电剃须刀等通常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工作,尽管如此,当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应尽快关闭这些电器,使起搏器恢复到原来工作状态。

对疾病本身的诊疗和起搏器的应用问题进行咨询:对目前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起搏器进行解释,解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态;教患者简单的自测方法包括自检脉搏、记住外出随身携带起搏器担保卡、定期医院复查等;在出现埋藏起搏器处肌肉跳动、呃逆并影响日常休息时,切口出现红肿、发热、疼痛,出现心悸、黑蒙、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情况下,应及时就诊。在患者起搏器程控后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辅助指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供日常保健知识,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发现患者出院后,对疾病康复和日常保健知识的认识程度、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说明,永久起搏器术后使用家庭监护的随访管理是护理工作优质服务的延伸,通过良好、有效的人性化沟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四、 一点体会

全信息监护:家庭监护是一种长期不间断的心律监护,其对患者的自主心律、起搏心律及各种心律失常进行持续监测,医生借此能对患者心律失常做出动态与客观地评估。如某患者连续7天内发生了50次房颤,房颤时间加一起达10小时左右,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后,还能计算随后7天的对应数据,对药物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节省时间: 一项研究(REFORM)结果表明,起搏器家庭监护功能使医生的随访时间减少40%,同时也为患者节省了时间。

永久起搏器术后利用家庭监护随访管理系统使患者在家也有安全感,并增强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起搏器程控的满意度。缓解患者术后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永久起搏器术后使用家庭监监护后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减少门诊量的同时相信通过我科护理人员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家庭监护随访工作会越做越好,前途会越来越光明远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秋游
我给妈妈看病
贪吃的爸爸
不一样的体验
精彩的魔术
我想对你说说心里话
读追梦有感
我的大妈
我的哥哥
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校园的秋色
我的爸爸
大方的小曾
千手观音
一张照片的故事
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民法论文(1)
公共政策供给不均与中部地区发展
关于姓名平行的侵权责任问题民法论文(1)
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与财政改革
该不当得利款的举证责任究竟由谁承担民法论文(1)
法的科学性质疑民法论文(1)
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论文(1)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
大股东侵权行为分析
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民法论文(1)
财政支出约束优化的框架分析
闲话民事司法解释民法论文(1)
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试论我国财政模式选择
见义勇为者应当获得补偿民法论文(1)
《美丽的小路》教后体会
《美丽的小路》口语交际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四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二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一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三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A、B案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路》实践课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二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五
《美丽的小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