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尝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尝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1-0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尝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抓着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等于抓着了化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是推动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推手,中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和改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使学生通过设计体验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有助学生学习兴趣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与发展的。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会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化学学习的第一堂课中展示趣味实验,“白兰地变红葡萄酒”(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滴加无色酚酞变红色),“自制牛奶”(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乳白色)。奇妙的表演引起一片哗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创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设置探索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再进行实验探究。

设置一、二组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另一组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顿时觉得迷惑,我及时引导同学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讨论得出:第三组实验是由于反应产生的气体进入空气中而使质量减轻。

启发扩展:怎样防止气体跑掉呢?同学们在积极思考、讨论之后得出:在锥形瓶口套上气球或塑料袋,或塞上橡皮塞,或放一块玻璃片,接着按同学们自己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演示。

通过启发、设疑、探究 ,很容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忽视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了知识。

再如:氢氧化钠溶于水要放热的实验,学生需要触摸才能感知到,这给学生观察带来很大的不便,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演示时先将试管中的水煮沸,然后移离火焰,水立即停止煮沸,迅速加入两小粒氢氧化钠,水又沸腾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改进,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且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是那么的奇妙和必要,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思维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大胆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就做了如下的设计,使装置简洁、轻便,操作简单;同时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安全环保。取一条约30厘米长粗细适宜的铁线,一端弯成小圈,锤扁作成小燃烧匙;取一支长一点的破底大试管和合适的橡皮塞;把自制的燃烧匙插入橡皮塞里;放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中加入一些水;在试管的浸水处做记号;并分成五等份把白磷放入燃烧匙中;塞紧橡皮塞;引燃白磷(可用凸透镜聚光引燃或在锥形瓶中加热水等)。

为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用一根长玻璃管一端封闭,向玻璃管中先加入一半的水,再加入一半的酒精至整根玻璃管满,用大拇指堵住玻璃管的开口端,来回颠倒玻璃管,这时玻璃管中的气泡越来越大又如教材中单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时间长,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先将铜丝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生产黑色的氧化铜,再将氧化了的铜丝插入装有木炭粉的试管中加热,一会了取出铜丝,铜丝表面恢复红色,改进后实验效果明显。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学生探寻科学真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演示实验的创新,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了有关化学知识,而且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不迷信课本,敢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创新。

四、联系日常生活,让化学知识生活化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的时候,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所感知,而平时不留心,故没有什么疑与不疑问题,但一旦在课堂上提出,学生的兴趣就极大的。如提出“香水”、“臭丸”为什么我们会嗅到它的气味,这是什么现象?燃烧蜡烛时,质量守恒吗?为什么?这么一问,学生平时感知,但不留心细思的问题,一下子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学语文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知道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情况,这时及时向学生介绍玻义耳和指示剂的发现史及牵牛花从早到晚的颜色变化,并设置实验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物质可以作批示剂呢?”,“如何证明这些物质可以做指示剂呢?”,“花为什么有五彩缤纷的颜色?”等问题,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常见指示剂的探究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并带着问题进行:①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实验;②对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的实验,更有目的的完成学习目标。

五、开辟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任何一门学科,仅凭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也要重视第二课堂。事实上,部分化学实验,更适合于学生课后探究,课后探究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时间的限制。

新课程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也是作为学生实验的课外延伸,目的是为了延续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课程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实验,如在学习完硬水软水的知识后,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把用久的旧毛巾变软,学完溶液之后,体会用食盐作为容雪剂的功能,学完乳化和溶解之后,可以在家用清洁剂去体会它的乳化功能,这类家庭实验习题,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他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优秀设计方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其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养成科学习惯和学习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只要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以实验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潜在的能量就会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方的小曾
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一张照片的故事
读追梦有感
不一样的体验
精彩的魔术
我的哥哥
我的爸爸
我的大妈
千手观音
我想对你说说心里话
贪吃的爸爸
我给妈妈看病
校园的秋色
快乐的秋游
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与财政改革
试论我国财政模式选择
该不当得利款的举证责任究竟由谁承担民法论文(1)
见义勇为者应当获得补偿民法论文(1)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
公共政策供给不均与中部地区发展
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民法论文(1)
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财政支出约束优化的框架分析
法的科学性质疑民法论文(1)
大股东侵权行为分析
关于姓名平行的侵权责任问题民法论文(1)
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民法论文(1)
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论文(1)
闲话民事司法解释民法论文(1)
《美丽的小路》实践课设计
《美丽的小路》口语交际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后体会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二
《美丽的小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五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四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二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A、B案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三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