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
摘 要 就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阐述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读者服务等工作。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使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如此之迅速,无疑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的各级图书馆都拥有数量不等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作为独具特色的文献品牌,是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参与竞争的坚强后盾和主力军,借助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的超时空组合能力,地方文献的影响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拓展,地方文献资源的浓厚地方特色使它在网络环境中如鱼得水。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建设特色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赢得自己网络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网络环境及其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是指对地方文献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开发和利用的工作。网络环境的形成,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网络环境下文献载体的数字化,加强了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者的信息意识。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是大IT时代。信息经济将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人最深刻的影响就是信息意识、数字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反映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就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在进行地方文献采集时,不仅采集纸本文献,而且要采集电子文献、网络文献。文献载体的数字化,扩大了地方文献的采集途径,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形式。
其次,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为图书馆工作者树立了合作意识,推动了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有限的地方文献资源,分布在地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方志馆和地方信息中心等单位。网络环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各单位的特藏文献独家占有的问题,促进了特色文献的上网,加强了各地图书馆的交流和合作,进而克服了各个图书馆孤立、封闭的状态。网络环境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搭建了新的平台。
第三,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工作者提供了创新服务意识。以往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主要有到馆服务、信函服务、电话服务等。由于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新途径,也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这促使地方文献工作者在进行信息咨询时,学习新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并大胆采用新手段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1.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的构成与特点
从物理分布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而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梦中的我
- 跳绳比赛
- 游生态园
- 我的弟弟
- 一年四季
- 海南岛天涯海角之旅
- “五一”劳动节
- 秋天
- 放飞成长的烦恼
- 我爱故乡的芒果
- “冷面”大王
- 怎样画好一个圆
- 暑假计划
- 猫和老鼠
- 福娃唱歌迎奥运
-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 浅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1)
- 试论我国遗嘱继承法律制度的完善(1)论文
-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
- 论毛泽东对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 谈企业品牌竞争的路径选择(1)
- 市场经济下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建设(1)
- 浅谈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在《销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
- 试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 论文学的形象本质
- 食品包装设计中黑白模式的运用
- 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
- 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 《赵州桥》练习设计之一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之二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雷雨》教案
- 《大瀑布的葬礼》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之四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案设计
- 《四个太阳》教案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充气雨衣》教案
- 《金色的鱼钩》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