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鄱阳一中凭借“明理、求知、强身、报国”的教育理念,通过显现的环境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走出了一条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

鄱阳一中十分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环境整体设计成“五区、四点、三路、一廊”,使整个校园成为学生德行文化教育的大课堂。该校广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校园的西南角有东晋太尉陶侃的衣冠冢,这是学校的一处面积1 800多平方米的“惜阴园”,原陶侃衣冠冢移建为园中主体建筑物。冢前立有惜阴碑,碑前还配了一座象征时光的雕塑,园中植以长青松柏,融古今于一体,寓教育于久长。由此形成了以“惜阴园”为中心的自然观赏点,这个自然观赏点与以校史陈列室为中心的校情教育点、以文学报刊《红叶》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点、以田径场为中心的学生活动点共同构成了校园环境整体设计中的“四点”。此外,校园道路的命名也富有文化内涵,“三路”分别为香樟路、荐福路、士行路。学校还在主干道旁设置了9个板块18个宣传橱窗,形成了全长300米、蔚为壮观的文化科学知识长廊。“校园无处不育人”这句话在鄱阳一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和升华。

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积淀,是深入开展人文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优势资源。教师们将陶母“截发延宾”、陶侃“惜分阴”等典故渗入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各学科组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因素,使传统美德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政教处组织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展评活动;语文组、校文学社举办“孝敬父母与爱心奉献”作文比赛,对评比出来的优秀作文,一部分在宣传窗内展出,一部分由文学报刊发表;学生会、团委联合举办以“孝心献给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等等。

汶川大地震后,该校师生踊跃捐款,捐款额位居上饶市同类学校首位;2009年暑期,高二学生刘凯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壮举,博得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中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大街小巷……这些都映衬出鄱阳一中学子胼手胝足、厚德载物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是一中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这或许正是鄱阳一中70年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一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哭了
果树一家比本领
参观气象站
我合格啦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第一次照相
我的小鸡
我最敬爱的老师
我的邻居
浓烟和烟囱
我是微风
厨艺大赛
聪明大王(一)
九江长江大桥
校园的玉兰树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鲁迅简评《红楼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