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儿童创造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儿童创造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儿童创造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 要:创造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大主题,创造力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对有关儿童创造力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阐述,提出了将毛笔书画的自由创作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相结合;以儿童的书画为依托,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书画的传承,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正在从纯理论研究向实践过度,并从实践中不断丰富已有的理论和创造新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培养途径;毛笔书画;研究现状及展望

国外学者指出创造力需要从小抓起,从小采取培养措施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国内研究者也提出,创造力的培养要以儿童绘画的“符号期(3-9岁)”为突破口,加大力度对低龄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为他们所喜爱的和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而这个过程就是启迪创造性思维的摇篮,并被认为是最具有效性的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之一。

一、创造力的内涵

(一)创造力的概念。科学的创造力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今创造力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吉尔夫特认为,创造即是产生出新产品或新观念,或表现为改造原有事物和观念使之转变为新颖形式的能力;华莱士和格鲁伯认为,创造力是新颖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体;斯滕伯格认为,创造力是生产出具有新颖性和适切性产品的能力;托兰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创造力即是对问题形成一定假设,然后不断的修正和验证假设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

综合百家之见,目前创造力有公认程度较高的内涵: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本领,是许多的品质和复杂因素结合而成的一种能力,是一个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其产生的新思想和新产物总是和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新颖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

(二)儿童创造力的特点。儿童创造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此阶段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一阶段儿童的创造力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这一阶段随着其生理的变化、经验的丰富和完善,其创造力和创造倾向会有及其显著的变化;这一阶段儿童的创造力是一种表达式的创造,随意性强,灵活度高,较少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阶段儿童的自发性强,多为自发性的创造。

儿童阶段的创造力发展也有其年龄和性别的特点,性别上:除流畅性外,变通性和独创性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年龄上:创造力总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3岁出现回落,4岁迅速发展,5岁继续发展,发展速度趋缓。在一项22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3岁到3岁半,儿童的创造力与自制力呈正相关,但是在5岁以及5岁之后的一个阶段中,儿童的创造力与儿童的自制力成反比,幼儿园大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应采取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儿童创造力的持续发展。

二、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的探寻

(一)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先天的由遗传引起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脑功能、机体素质及神经活动类型等方面,生理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研究创造力的物质前提。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直接环境,主要受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态度和期望的影响,拥有民主型父母的儿童,创造力水平偏高,对待儿童耐心宽容,并赋予积极期望,都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学校因素中,主要是受学校管理体系、教师态度、教师教学方法和班级氛围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的差异,社会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环境来起作用。

主体因素:影响创造力的主体因素主要集中在创造力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上,一定程度的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基础;内部动机水平可以促进创造力水平的发展,以及自信心、独立性、荣誉感、幽默感和坚持性等因素均对创造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培养途径。着眼于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改良教育模式,为儿童的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探索出有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逐渐的儿童美术、游戏、音乐、剪纸等都被纳入培养创造力的教学体系中去,创造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智力活动,创造力活动需要活动者充分调动感知、经验、理解、情感和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是一种基于现实并超越现实的高级精神活动,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想象力、幽默感、理解力、感知能力和主动性尤为重要;儿童本能的具有绘画的冲动和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和幼儿园的儿童来看,实事求是的来讲,绘画是培养该年龄段儿童创造力的最佳选择,其他的培养途径实施难度和要求较高,甚至存在风险。心理及环境的安全和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教学要为儿童提供安全和自由的环境;绘画没有对错之分,成人不能以自己的观念上的好坏来对儿童的创作进行批评,成人应对儿童的各种创作持积极的态度,这样有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进一步发展。美术的培养途径也要推陈出新,顺应时代潮流,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相得益彰。

三、创造力的培养与中国书画的自由创作相结合的优势

目前书法教学的模式主要以临摹为主,这种模仿教学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激发,但是这种模式对书法的传承确实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辩证看待创造性教学和临摹式教学,正确处理创造性教学和临摹式教学的关系,做到创造性教学与临摹式教学相结合。

小学三年级以下(9岁以下)的儿童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可以进行国画的美术教育,将国画的自由创作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并辅之以少量的技法教学,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去引导每一个儿童。国画的元素更为丰富,点有大小、浓淡、方向、深浅等;线又分粗细、浓淡、长短、笔锋、虚实等;留白与点线相结合也会产生出丰富的韵味,给人不同的感觉;笔法包括勾、勒、描、挫、颤、擦、按、顿、揉、提、转等,墨与水的不同比例,加之笔法的不同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元素;毛笔的毛亦分为羊毫、狼毫、紫豪、兼豪等;笔尖又有尖、齐、圆、健之分;国画的元素博大精深,丰富多样,不同元素的交叉能带来许许多多丰富的作品,不同的心境也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画作,更加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国画的创作主随性,笔法不羁,更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规律相适宜。

毛笔书画的自由创作教学的进行既有利于毛笔书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学习应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进行自主创作,不必过多的加入技法教学,多鼓励,不批评。总之,我国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应继续加强对创造力本质的探索,努力做好培养创造力的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D琳.“符号期”儿童绘画与创造力培养研究[D].湖北大学,2014.

[2] Runco M A,Sumners S E.Creativity Training[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13-116.

[3] 朱永新.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J].教育研究,2013(3)

[4] 叶平枝,马倩茹.2-6岁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J].学前教育研究,2012(8):36-41.

[5] 宋爱慧.创意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4-115.

[6] 腾格尔.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分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3(4):64-65.

[7] 刘学峰.小学阶段中国画教学行动研究[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1):149-14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来了
我心中的美景
心中的美景
我心中的美景
飞往月球
走过四季
心中的美景
心中的美景
走过四季
走过四季
绿,生命的颜色
走过四季
我心中的美景
月亮在看你
走过四季
浅谈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进策略
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言传身教育人心以德树人利千秋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如何引导西藏学生拓展写作空间
浅谈汽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社会制度的人性化转型与环境崩解
“人化自然”视野下的生态困境及超越途径
环境正义视角下邻避治理模式的重构
化解“环境悬崖”的思想机理
让规则与自由同行
显生宙时期生物大灭绝及其对当代气候失律的伦理启示
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漫谈初中蒙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浅读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二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父亲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阅读篇
《触摸春天》考点练兵 积累篇
《永生的眼睛》写作指导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
《永生的眼睛》重难点分析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三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别用眼睛伤害他
《永生的眼睛》范文习作
《永生的眼睛》重点字词梳理
《永生的眼睛》训练素材
《永生的眼睛》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