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评析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4-22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评析

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合了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形的把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研究艺术作品审美标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价值的体现,是艺术家长期以来对生活感悟、体会的情感迸发,既包含了客观世界的形,又融入了主观思想的意。人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首先会被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所吸引。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认知的升华,美的艺术作品必然是较高认识和较高升华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这种集中体现表现出的审美价值,除了能使欣赏者感受到形式美之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审美评价标准。

一、让欣赏者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艺术的进程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是人类文化的先兆,艺术史是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名艺术史学家潘洛夫斯基就曾主张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要结合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研究。艺术与文化相互联系,一件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使人们在历经感官愉悦后,还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使欣赏者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的审美感受。这种文化寓意可分为三个层次:

1.自然。艺术作品的形大多来源于自然。这些形体可由人们通过视觉直接辨认出来。例如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山水花鸟以及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古代神话人物。

2.风俗习惯。这里的风俗习惯是指形所具备的象征意义。大自然赋予世界万物各种各样的形态,不同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象征感受。例如作品中的竹子,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诗歌中,竹子总能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当人们读到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仿佛已置身于山峰。无论风从何方扑面而来,竹子依旧坚挺不拔,毫不动摇。而这里竹子坚挺的属性,正是它在艺术中被赋予的象征意义。

3.内在意义。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囊括了艺术作品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因素。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精神产物,艺术家受所处时代环境的影响,创作出的作品往往会具有时代气息。如英国知名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曾写过一篇描写西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诗歌《荒野》。诗歌刻画了一幅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的情景。画面中主要描写了荒原、水火等意象,表现出当时西方社会慌乱的情境。但是,整篇诗文不仅没有刻画任何一个客观景象,甚至连抒发诗人主观情感的词句也不曾出现。全篇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把诗人的情绪和感想进行意象化处理。全诗采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以此来传达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否定之情。欣赏者只有细心斟酌,才能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二、让欣赏者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使是短短几个字,也能触及欣赏者的心灵深处,这是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的品质。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是描绘了山涧水畔的景色,却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蕴意。诗人在葱绿的山峦间行走,经过条条小径穿过条条溪流,仿佛前方再无人家。正在失望之时,忽然看见花明柳暗处几间茅舍现了出来,这两句虽无半点描写心情的语句,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诗人当时处境艰难,心中愤懑难平,但他并未丧失信心,坚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观者读至此处,通常都会触及心灵,引发丰富的联想,从而引起共鸣,获得心灵的震撼。这种描述方法,使人们在有限的作品内容中获得无限的感慨,极富艺术感染力。

三、让欣赏者感受到作品的神韵

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作品的神韵常常能够引发人们的深思,使人感受到艺术更深层次的内涵。例如我国知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兰亭序》,是他与友人在兰亭饮酒于乐乘兴所作之品,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诗人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王羲之送友人回家之后,又重写了很多遍,均不如原稿,因此原稿被交于后代世世相传,也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虽为乘兴而作,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精髓的自然流露和集中体现。其书共28行,324个字,全篇字大小参差,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如扶老携幼,顾盼生情。王羲之对重复之字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竟无一雷同(以20多个之字的不同写法为代表)。其笔法老练圆熟,精工细巧,气脉相通。《兰亭序》中字的结构、体势富于变化,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法度俨然;整篇章法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整体气势冲和安详,从容不迫,充分体现出晋韵的特色。《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结语

综上所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除了具有悦目之感外,还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能让欣赏者感受到艺术作品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在有限的画面中体会到人生哲理并且感受到作品的神韵。这三点都是相对于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而言的内在品质。欣赏者可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与艺术家进行心灵交融,感受只可接近,不能穷尽的艺术意蕴,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会。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黔。艺术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黔。艺术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朱立源。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简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的构成
试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浅谈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论文
风险行政法研究前提问题探讨
浅谈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论文
关于行政强制法的实践难题与因应之道
浅析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效力的审查认定
签证中使用可擦笔的法律问题论文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论文
浅谈我国行政裁量司法控制模式的建构
解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构成分析
最新行政法论文格式标准
2000字行政法论文行政事业
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实施困境研究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1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2
《邮票齿孔的故事》 相关介绍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点句子探究
《动手做做看》 趣闻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1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师语录
《动手做做看》 考点练兵2
《动手做做看》 重点问题探究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巩固篇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巩固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提高篇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提高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