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拓展研究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拓展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7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拓展研究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收集资料的一篇关于艺术体操平衡能力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艺术体操是一项艺术性极高的运动项目,针对目前艺术体操平衡能力训练现状,将艺术体操平衡能力训练方法,从力量、耐力、心理素质和本体感受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拓展,希望能从其他体育项目中获得新的训练平衡力的方法,以创新艺术体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艺术体操 平衡能力 拓展训练

一、艺术体操平衡能力研究现状

自1981 年我国首次参加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至今,艺术体操经历了将近30 年的发展历程,其运动技术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但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强国相比,无论在动作编排、身体技术、器械技术及艺术表现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艺术体操是一项艺术性极高并要求不断创新的运动项目。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身体难度是组成全套动作的骨架,也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在艺术体操技术向更高更新更难方向发展的今天, 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优秀选手, 在完成跳步、转体、平衡等动作已经做到了几乎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地步, 把身体动作的技术质量又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而我国大部分运动员在技术动作完成质量上与外国优秀选手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高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差距更为显著。被称为艺术体操新女皇,在08年奥运会上获全能冠军,四个最高分的俄罗斯选手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在表演中将人、操、音乐融为一体,表演得如痴如醉,特别是她的 后搬腿转体1080 度立让人记忆犹新。乌克兰选手安娜贝索诺娃,彩带以难度动作转体2160度立开场,表演的完美无暇。能够将这些舞姿完成得干净利落,优美稳健,与其具有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是分不开的。

平衡和舞姿造型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平衡的目的是为了舞姿造型,而舞姿造型则是平衡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所以能否掌握各式平衡动作在艺术体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衡能力即指在各种姿势中保持身体稳定性所需要的一种技巧。平衡动作是衡量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及构成高难度动作的重要内容。艺术体操平衡类动作均是以单脚或单膝支撑在地面上进行的。在最小面积的支撑中,完成具有一定幅度的、正确而优美的舞姿造型,并明显保持一定时间的控制,其对运动员平衡能力要求非常高。

平衡动作是反映运动员静力性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志。当今艺术体操在平衡动作的造型上,更多的是采用上体向前、向后、向侧弯屈至水平位,同时结合大幅度控制腿的姿态,这是对以往的平衡动作只注重腿的高度和腿的幅度,而上体保持直立简单姿态的突破;另外,在最新规则中还把慢转技术引入平衡难度中,丰富了技术的多样化,从而也反映了平衡动作技术更加复杂化的趋势。

目前,在艺术体操中对于平衡能力的训练比较陈旧,为了能追上世界发达水平,我们一定要对平衡能力训练的方法进行创新,以难出奇,以巧出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目前在其他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很好的训练平衡能力的方法,运动均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其他运动中的训练平衡能力的方法运用到艺术体操上来,全面改进目前艺术体操的锻炼方法,从而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来完成高难度的身体动作,更好的发挥水平。

二、其他体育运动平衡力的研究

在各种体育运动专项中,平衡能力均非常重要,如射箭、射击体操、武术、摔跤等项目。张一兵对射击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的研究认为,射击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静态平衡控制能力。木村昌彦等的研究中认为,由于柔道项目的特点,使得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身体经常地受到很强的外界冲击,使得迷路的适应能力提高,所以当身体受到外界冲击以及无视觉条件下,恢复及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要明显优于一般人。

在健美操运动中,人体重心容易出现偏斜,因此要靠维持原有的平衡与克服运动所产生的倾斜来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动作移位和二维空间转换时保持良好的身体重心,平稳是非常重要的。健美操无论动作如何复杂多变,身体姿态要求始终控制在良好的姿态位置,即使在长时间复杂多样的步伐动作组合完成过程中,整个身体良好的姿态不被破坏。可见平衡能力与竞技健美操技术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对平衡能力训练方法的研究在国际上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南仲喜(2003)在《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提出了一些训练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如,延长保持姿势的时间、缩小支撑面积、提高支撑平面的高度、使用不稳定支撑、使用对抗作用、模仿滑雪、滑冰动作等。以上的训练方法比较具体,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练习平衡能力的方法是否容易让他们接受,应该因人而异。

三、艺术体操平衡能力训练方法的综合拓展

平衡有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静力性平衡是静止状态中所作的平衡动作,动力性平衡动作则是在走、跑、跳、转体后随即连接的平衡动作。对平衡的研究, 往往构成认识运动的基础和理解运动的钥匙。因此, 在体育运动的研究中,应重视平衡能力的研究。为了揭示体育运动的动态特性和变化规律, 应首先对其静态特征和稳态条件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 亦即应从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平衡入手。

(一)力量训练

平衡能力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艺术体操平衡难度是身体姿态大幅度的静止与器械快速运动的动、静技术结合的运用。在各项体能中,平衡能力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主要涉及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动作韵律性、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

因此艺术体操平衡动作的训练首先应从掌握重心位置入手,以提高维持平衡所必须的整体肌肉的控制能力和相互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大脑皮层对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这是平衡动作训练的核心和基础。从静力学观点分析,影响人体平衡的主素,有支撑面的大小及重心的高低,支撑面越小,重心越高,维持平衡就难。其次,要针对身体的核心肌群进行训练,核心肌群对维持机体平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艺术体操训练期间,人体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失衡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身体姿势的维持和平衡的调整则主要依靠核心大肌群和核心小肌群的共同收缩做功来完成。有研究认为躯干控制能力与身体平衡功能的相关系数高达0.783。这些肌肉维持体态,产生运动并协调肌肉活动,有稳定身体、吸收并产生力量,将力量传达至全身的能力。在核心区训练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能将运动肌和稳定肌整合起来,使其更好的协调工作。

结合各种运动的训练方法和艺术体操的特点,可以通过增强核心力量最终达到平衡能力的提高,在此提出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1、 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以身体形态练习、身体控制力、平衡动作以及跳跃的辅助性练习为主。它不仅能够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 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和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和力量,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得到提高。

2、不稳定支撑面器械练习

从力学角度来看,影响人体平衡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人体重心的高低,二是支撑面的面积, 三是支撑面的稳定性。人体的重心越低,保持平衡时支撑面面积越大,支撑面越稳定,平衡就越容易保持。平衡能力是人体的基本运动机能之一,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由于其支撑面不稳定的特性,故将此类器械名称归纳为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这些器械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以练习平衡能力、提高核心区肌肉力量为主。已有很多的实验证明,运用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和核心肌肉力量均有显著效果。

国外体育工作者已把它引入许多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当中。例如,在挪威有高山滑雪、跳高、高尔夫、足球、棒球运动员等。专家推测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提高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其平衡能力。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也已引入不稳定支撑面器械,意在将其应用于平衡能力训练中,发展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平衡能力及核心区控制能力。目前在我国的竞技训练中已经开始逐渐推广,这种方法如果应用到艺术体操的平衡力训练上,应该也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

3、悬吊训练

实践证明,通过在悬吊训练这种动态不稳定环境中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对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有明显作用,而且能够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及躯干的稳定性。若核心肌群无力,就需要身体脊椎、周围的软组织及周围的肌肉去承受多余的负担,才能够维持身体正常平衡。由此可知,核心肌群的力量越大,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就越好。在艺术体操中经常会有腾空的动作,在人体位于腾空状态下,右侧躯体进行运动时,左侧躯体和躯干部位就是维持其平衡的支撑点,因此,艺术体操运动员要在日常的训练中,除注重身体右侧肌力的训练外,还应适当加强其异侧肌肉力量训练,做到肌肉的平衡性训练。

(二)耐力训练

艺术体操也是一项高强度的训练项目,对人体的机能和耐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耐力,避免由于疲劳影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Antonio等研究表明人体过度疲劳影响人体平衡,另外,劳动负荷影响人体平衡功能,指出劳动负荷加大,身体动摇的各项指标均倾斜方向上增加,而动摇速度却影响较小。Day等研究发现两足站立宽度的缩小可提高重心动摇的位移和速度,而且在左右方向的影响比前后方向更明显。Lackner等注意到手指尖对周围环境的轻接触,可以增加本体觉的输入,减少重心动摇的程度。

(三)心理素质训练

艺术体操运动员临场发挥是体育比赛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水平很高,但在比赛过程(特别是重大比赛) 中,由于受到观众、比赛场景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比赛失常。对于这类运动员,可以用模拟比赛现场的气氛、条件等,在赛前进行平衡能力的实验检测,再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以提高运动员抗干扰能力。

人体平衡的维持依赖于前庭、视觉和人体感觉系统的输入以及中枢神经的整合。而前庭系统受到噪声刺激后,会影响人体平衡功能。人体平衡能力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一种人体神经系统控制下的自我调控平衡的过程,其影响的因素除了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外,还受外界环境的噪音、光照强度、气味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研究时往往会带来一些迷茫。李文彬对噪音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噪声强度对人体动摇的左右轨迹长和动摇速度等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动摇总轨迹长、前后轨迹长、左右轨迹长和动摇速度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从90 dB (A) 开始人体动摇明显增大。

(四)本体感受器训练

人体的姿势平衡依赖于中枢系统对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信息的协调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比如肌梭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腱梭感受感受肌肉末端附于骨上的肌腱的伸展,还有关节感受器能感受关节韧带的运动。这些感受器主要在于感知运动器官的位置变化,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运动时中心偏离某一范围,则通过前馈调节来维持机体姿势的平衡。体位的变动被视觉和前庭器官所感知,其中视觉感受周边环境的移动而前庭系统则感受头面部的移动和重力相对位置的改变。前庭系统反应要比视觉系统反应迅速,因而在姿势的维持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艺术体操训练中提高平衡能力更是如此,如:瑞士球练习、平衡垫练习、无器械的垫上练习等都是很好的提高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借助本体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状况,为大脑皮质运动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创造条件。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使人的本体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而且对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动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度均得到发展。例如,不同训练水平的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种感觉也就是平常说的球感,而体育研究证明运动水平高的球手的球感要好于普通水平的球手。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它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运动动作。

由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必须注意与运动相关的刺激, 所以他们要依靠肌肉、关节内的感受器, 前庭器取信息以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姿势。当视觉刺激被消除或分散时, 损伤的肌肉和关节内感受器要想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就要对肌肉和关节进行重新训练, 从而提高感受能力。恢复阶段, 本体感受器的训练,也是对运动形成的一个刺激。

踝关节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关节,艺术体操的很多动作都需要脚尖着地,对踝关节的锻炼非常重要。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感受并向中枢传入位置觉、运动觉、力觉、震动觉信息, 参与神经系统反馈调节。研究发现, 恢复受损的本体感受器功能可为关节提供保护性感觉信息, 预防关节不稳。踝关节运动的调节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的复杂过程。首先是机械性感受器感受到刺激, 然后神经信息传递至中枢, 神经中枢整合信号并传出信号, 激活肌肉, 最终产生作用力。这是一动态的调节过程, 躁关节的最终活动是由关节的生物力学与物理学性质如关节运动范围、肌肉力量、耐受性等共同决定的。关节运动稳定性的控制需要来自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的。

查找国外资料,练习平衡能力的手段还有很多种,如减小与地面的支撑面积、在平衡木上的动作练习、在三维空间里的单脚站立、突然改变重心的移动等等。在韩国跆拳道队训练的素质训练中也有突然改变重心位置的练习,如俯卧撑后的起身跑、仰卧后的起身跑等等。这些在艺术体操的平衡能力训练中均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童维贞. 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 广州体育学院,2005, 25(83): 100-103.

[2]刘长清. 简论艺术体操的平衡能力.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9,12(3): 51-54.

[3] 戴晓敏, 洪小平.艺术体操身体动作难度的发展方向.体育学刊,2005,12(3):120-122.

[4] 黎健民. 影响平衡功能的因素分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9, 30 (5): 95-98.

[5] 李文彬,高双林,胡传双. 噪声对人体平衡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 ,25(3):100-104.

[6] 马更娣,维小燕. 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 四川体育科学,1994,4:22-26.

[7] 吴婷琦, 俞继英, 渡部和彦. 体操训练与青少年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体育科学,2004 .

[8] 李作为,徐向阳. 踝关节稳定性与本体感受器.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1):21-22,24 (8): 50-5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最新行政法论文格式标准
试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实施困境研究
签证中使用可擦笔的法律问题论文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论文
关于行政强制法的实践难题与因应之道
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构成分析
解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浅谈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论文
浅谈我国行政裁量司法控制模式的建构
浅谈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论文
风险行政法研究前提问题探讨
简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的构成
浅析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效力的审查认定
2000字行政法论文行政事业
《邮票齿孔的故事》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巩固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1
《动手做做看》 趣闻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点句子探究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师语录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2
《动手做做看》 考点练兵2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提高篇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1
《邮票齿孔的故事》 相关介绍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提高篇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2
《动手做做看》 重点问题探究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