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

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

"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 特点 规范

论文摘 要:网络语言有个生动的名称叫“Q言Q语”,也称“火星文”。它给日常用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具有简约、形象、创新等特点。但由于网络语言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它进行规范、引导,以促使它朝着优美、健康、丰富的方向发展。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偶稀饭粗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即“火星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上网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但由于网络使用的特殊性,网络语言的使用也给全社会交流带来了障碍,必须对其加以规范,以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 网络语言的特点

1.1 简约性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网络语言是通过进入网络的计算机屏幕与键盘得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一般的语言,因为打字没有说话快。为了遵循效率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这就形成了网络语言明显的的简约性。比如有的是利用汉语拼音的简写,如“GG”(哥哥)、“PPMM”(美丽女孩)、“BT”(变态)、“NQS”(你去死)等。有的则是利用英文的缩写,如“BF”(男朋友)、“S”(SEE,我明白)、“K”(KISS,吻你)等。还有的是直接运用数字谐音,如“呜呜呜呜”,它表示哭泣的声音,在网上,就直接使用“5555”来表示,想离开或逃跑时,则是使用谐音的“886”或“666”,与此理相同,“687”表示“对不起”,“526”表示“我饿了”,“8147”表示“不要生气”。这些都缩短了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完整的语词音义结合体,当然也就大大缩短了在网上交际所需的时间。同时,这所有的方式都是通过改变语言中原有的某些语词音义结合的约定俗成,产生出新的音形义结合体。这种新的结合体又与已有语言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也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从另外一方面看,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大部分的改变主要是体现在“形”上,它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语言交际的跨度,缩短交际时间,这种设置,人们可以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来进行跨越,而后产生一种新的愉悦,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这些新的结合体在网上风行也是自然之事。 网络语言运用的修辞方式,多为活跃文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的基本修辞格。如比喻用法:“泥巴”,指“MUD”,一种网络游戏,这种游戏多人参加,越玩越想玩,不能自拔,象被泥粘住一般。“网虫”,是人们把对因特网特别入迷,经常在网上漫游的人称为网虫。电脑上的某些命令象虫在跑,把长时间在网上漫游的人称为虫子在电脑上爬,可谓形象生动,充满善意的调侃。“灌水”指是随便写写,“造砖”则是潜心创作。也带有很强的比喻色彩。借代用法:“美眉”,网上对女性的尊称,以女性的某一部分相貌特征指代全体。拟音用法:“偶”,我,拟用方言语音。“东东”,东西,拟发音不清的婴儿语音,表现可爱和调侃。夸张用法:“瘟95”,指这两三年中发展得非常快的操作系统,一个“瘟”字夸张而又形象地描绘出了对现实的无奈。另有“菌男”“霉女”,指相貌很丑的男女,这种词的使用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双关用法:@生代(即伴随电脑、互联网等电子媒体长大的新一代。)以SOHO的方式工作,以EMAIL的方式交际,以一见(键)钟情、一往(网)情深的方式恋爱。所有这些,都让枯燥的计算机生动起来,成为交流情感的一方乐土,让人流连忘返。

1.3 创新性 总的来说,求新、求简、求趣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特色,它符合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和时尚,因而迅速从网上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但是由于网络语言的这种特定约定俗成性,却又使生活中的人们看得一头雾水。如今,“Q言Q语”已如狂澜汹涌不停,冲击着汉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它是汉语的现代化“革命”吗?还是对汉语的“亵渎”滥用?从“Q言Q语”的构成、使用等来看,“Q言Q语”是一种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杂糅使用的极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它究竟能否健康发展成为丰富优美、表现力强的普通用语,能否从社会方言变为全民性的语言,还应当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及时予以引导和规范。

2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是直接从发出者到接受者,没有中间环节的编辑作用,作者难免有疏漏或欠缺之处,因此网上常有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错别字较多,有些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等。但是,有的不规范现象却似乎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如有的网民喜欢刻意地使用方言语音的替代字“泥”来代替“你”以及“油(尤)其素(是)“等;有的网民喜欢率性乱用标点符号,如多个问号和惊叹号的连用或套用。对这些,应该加强规范意识,因为它们会干扰读者的正常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不好的语言习惯,破坏语言系统的纯洁性。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要容纳其变异,注重其发展,又要进行规范,积极引导。

2.1 倡导语言文明

语言文明是语言规范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网上交谈者身份隐蔽,交谈环境封闭,谈话双方可以毫无顾虑,语言的文明与道德规范也受到挑战,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广大网民的语言行为,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语言行为。要禁止在网上发布攻击人身、恶意中伤、色情淫秽的言语。一旦有人敢以身试法,则追究其法律责任,严加惩治。

2.2 提高网络用语的品格

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体现着个人或社会的道德意识、道德标准以及道德价值的取向,因此,道德建设和教化是网络语言文明的根本出路。由于欠缺面对面接触特有的肢体语言、声调、表示及情态等,便造成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既抽象又不稳定的情况,要提高全社会国民道德水准,以避免诸如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用字不雅和宣传颓废腐朽的生活方式等道德失控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语言的纯洁性。

2.3 建立统一开放的言语规则

目前的网络用语是数字、符号、中英文及其缩写和方言、别字联想的大拼盘,无丝毫规则可言,且不说与现代汉语少有共通之处,就是网语内部也是没有体系而乱作一团。一义多词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斑竹”“版主”“板猪”都是指电子公告牌上专栏的管理人,表示笑脸的符号有∧-∧、∧0∧、:、:-)等多种,此外,有的数字语言是据汉语发音谐音,如“9494”(就是就是),有的则是据英语发音谐音,如“88”(BYEBYE)。缩写形式也是汉语、英语混杂难分。这种不统一必然会影响初始的交际,只有待双方彼此熟悉了对方的话模式后,交谈才能变得无障碍。这明显有悖于网络快速沟通的原则。网站不妨联手建立起一套基本一致的言语符号体系,该体系具有开放、能产的性质,统一的仿造模式和依据,这样,使初次交流的人就可以通过常规逻辑推断出特殊网语的含义,以缩短沟通的适应期,使网络真正成为快捷便利的信息通道。

网络用语虽然失却了许多语法规则,但它能够在一定抽网域内约定俗成并流行,说明它有存在的意义,它形象生动,联想丰富,符合年轻人的心情和习惯。至少目前是尚有生命力,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生活的。

网络是最新的媒体,也是最有前途的媒体,人们应当运用语言在交际中的自身调节和净化功能,对网络语言进行筛滤,去粗存精,排污纳新,引导它向丰富、健康、优美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2] 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J].修辞学习,2006

(2).

[3]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

[4] 刘亚丽.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

[5] 潘明霞.网络语言的语言地位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放风筝
夏日的小溪
我成功了!
参观寿光蔬菜博览会
长大后的我
我的死党
我很幸福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难忘的一次进“鬼屋”
表扬稿
我的妈妈
游阜阳生态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秋天,真美
我家的一块小田
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以西方现代理论方法认识语言理论模型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试论口语课中态势语的训练
试论人文素质教育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之浅探
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
试论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的规范性
试论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原因
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
浅谈语言习得和思维角度观察语言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浅谈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2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7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
《彩色的翅膀》教学建议
《彩色的翅膀》课文简说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8
《中华少年》有感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5
《彩色的翅膀》有感
《中华少年》课文简说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6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7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3
《中华少年》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