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浅谈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4-26

浅谈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重新建构国民经济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自然价值是为了应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新经济学念。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学术界提出自然价值的概念,并试图以它为基础建构一种新的经济学。

一、现代经济学否认自然价值

虽然东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出发点不一样.但都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经济价值的。这是现代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产生的一个理论根源。西方社会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对它的使用非常方便.唾手可得.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因而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它的使用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东方社会则依据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认为它作为未经劳动作用的天然存在物,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它的使用同样可以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因此,东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人们对它的使用时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作为大自然的赠品,对它的使用从来都是不用付费的。

依据这种理论,社会物质生产采用一种简便的生产方式。它的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这是一种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排放大量废物为特征。据有关资料显示,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只有约10%转变为产品,其余90%都作为废物排放掉了。因为它的前提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对它的消耗可以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在否认自然价值的前提下,采用最简便、排放大量废物的生产工艺,这是现代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由于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把它作为大自然的赠品,你可以开发利用,我也可以开发利用,实际上是你可以掠夺,我也可以掠夺.都无须付出代价,结果鼓励了资源的掠夺、浪费和滥用,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和破坏,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哈丁把这种现象称为公有的悲剧。他形象地把地球比作公有草地,大家竞相在这里放牧,为了增加自己畜产品的收入,都拼命增加牛羊的头数,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对恢复草地进行投资,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最后完全毁了这块草地。这是公有草地的悲剧。

这足否认自然价值的悲剧。

二、关于自然价值问题的思考

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学术界开始了关于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思考,认为需要肯定自然价值.为自然资源消耗制定价格,实行付费使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政策。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经济学家阿伦康特尔认为,自然资源有经济价值,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资源制定价格,以便限制消费和给予保护。

美国学者安德森发表《改善环境的经济动力》(1977)一书认为,需要为资源制定价格,在经济系统中的市场功能正常运行时,每种资源应用的价格等于生产该种资源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

贾里尼在《关于财富和福利的对话》(1980)一书中,主张把海里的鱼的总量作为经济价值来计算。他认为,自然价值是天赋遗产,因为财富和福利是由自然的天赋遗产与人类努力的结合组成的。

美国学者克鲁蒂拉《自然环境经济学》(1975)一书中,把资源价值分为商品性资源价值和舒适性资源价值。

美国学者罗伯特雷佩托发表《自然资源同样是生产性资产》(1989)一文,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资产,即生产性资产,它的价值不在于投资成本,而在于其所能产生的潜在收入。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在《生态伦理学是否存在?》(1975)一文中,提出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包括它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人们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此后他发表一系列论文和著作,论证了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学术界也大体同时展开有关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讨论。笔者在《生态学中的价值概念》(1987)一文中,主张把价值和功利概念引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确认生命和自然界有经济价值,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消耗进行经济计算,并出版了《自然价值论》一书(2003)。

三、自然价值至今没有被现代主流经济学认可

虽然学术界关于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思考在20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发表了许多论文和著作,但是主流经济学仍然没有认可自然价值概念,它仍然没有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1985年,为应邀參加一个学术讨论会,我写了《把功利和价值概念引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一文。此文在《北京科技报》1985年9月2日、16日、23日,分别以《把功利和价值概念引入生态科学》、《环境质量的价值问题》和《生态价值标准和价值计算》三篇短文的形式发表。这是把生态学与价值、环境与价值这几个过去认为没有关联的词联系起来的首次尝试。

我从环境问题的角度提出自然价值的问题,认为否认自然价值是我们面临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为了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把价值和功利的概念引入科学研究和实践。我们要承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具有经济价值,应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和经济价值的计算,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经济政策。例如,人工种植的树是劳动产品,有经济价值,原始森林的树是自然生产过程的产品,有同样的价值,称为生态价值。生态价值概念有不同层次的含义。(1)广义理解的自然界的价值,意指生态系统对人的一般意义和作用。例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包括宇宙、地质、地理、气象、水文和地文、生物和矿藏等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此外,现在认为对人类没有直接功用的动物和植物,如下百万种昆虫,由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维护生态平衡有意义,因而对人类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2)表示事物对人的效用即可利用性,具有使用价值,例如清洁的空气和水源、原始森林和草地、野生动植物和各种矿藏,它们虽然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3)狭义的理解,即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对它们的使用应计入成本。

遗憾的是,关于自然价值的观点一直没有被经济学界接受。1986年我的一篇关于自然资源有经济价值的文章,几经修改还是没有在经济学的刊物上发表。我很幸运,这篇文章1987年得以在一家自然科学的刊物《生态学杂志》上发表。至今主流经济学仍然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

虽然现在发表了许多有关新的经济学的论文和著作,它们大多数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框架解释新的经济现象,如揭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经济损失,需要实行污染者付费的政策,企业要承担污染罚款,污染权交易,征收碳税,以及资源保护,等等。但是,由于没有确立自然价值概念,它仍然认为社会物质生产是唯一的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劳动价值是唯一的经济价值,否认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否认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过程,虽然使用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但是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经济发展消耗了多少自然资源?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多大?没有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消耗进行经济统计,没有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损失进行经济统计,甚至为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作的巨大经济投入也算作GDP增长。在国民经济统计表上,只统计GDP增长,没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损失的账,因为它们在经济运行中都基本上不计入成本,不在GDP账上出现。这样,经济增长所导致的自然价值透支就不在账上出现。对这种透支不进行补偿,这种经济增长便是虚假的、不可能持久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一种惯性力量的结果:一是现代价值观惯性.它认为,只有劳动产品有经济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不是劳动产品,它没有经济价值;二是现代思维方式惯性,还原论分析性线性思维,以及依据这种思维形成的现代生产方式的惯性,一种以排放大量废料为特征的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方式。此外,也许与现行体制的惯性相关,一种被称为GDP主义的体制,它只有经济增长一个目标,常常以损害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这些惯性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但是,这种经济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改变这种情况,突破上述惯性,需要一场革命,一场被动式的革命,以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自然价值是它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四、自然价值论是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自然价值是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就像商品价值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一样,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生产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它的价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原始森林里的树和海洋里的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人种的树和人养的鱼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但它们具有同样的价值。我们要承认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过程,要承认自然价值。

自然价值是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自然价值论是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我们需要确立自然价值概念并把它作为新经济学的关键词,作为核心概念,重新建构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框架,重新建构国民经济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建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据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条件设计生产力布局,就像生物圈的物质生产一样,创造非线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仿效生物圈物质生产的生产工艺,即生态工艺,改变资源高消耗、产品低产出和环境高污染的生产,实现资源低消耗、产品高产出和环境低污染的生产。

所谓生态工艺,是把大自然的法则应用于社会物质生产,模拟生物圈物质运动过程(仿圈学),设计无废料的生产,以非线性和循环的形式,实现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及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并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它应用生态学观点,主要是生态学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转化及再生的原理,系统工程优化方法,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产业技术体系。它的模式是:原料产品废料产品这是非线性、循环的生产方式,就像生物圈的物质生产那样,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第一次使用生产第一种产品以后,其剩余物则是第二次使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则是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以对生物和环境无毒无害的形式排放,能为环境中的生物吸收利用。因而它是无废料的生产、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在这样的生产中,如果出现环境污染,那是设计有缺陷,是不正常的,要在生产工艺中加以排除。

现在,这种经济生产模式被称为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的合法性需要自然价值论证。

五、低碳经济的自然价值论证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出现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评估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全球每年将损失5%~20%的GDP。如果全球立即采取行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o.0500%~0.0520%,其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l%左右。全球呼吁向低碳经济转型。

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是资源低消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它的基本要求是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能耗和开发新能源;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实质是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生产和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学术界称为低碳转型。

潘家华教授指出,有人说当前的低碳经济或低碳转型是一次低碳革命,但是低碳革命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是由革命性的技术引领的、主动的、没有边界的经济转型,不需要国际合约制度而自发地发展;而低碳革命则不然,它没有革命性技术,只有一种刚性的约束,即碳总量的减排目标,它是一种被动式革命。

的确,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作为一次革命,是被动式的,它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迫提出的:一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高度消耗,产生资源全面短缺问题;二是环境质量高度透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这是当前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它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经济转变,主要是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

低碳转型的刚性约束,如征收碳税、碳交易、污染权交易等,它的合法性、它的科学计量,需要自然价值理论的支持。例如,排放碳为什么要纳税?因为你消耗了自然价值,因而需要作出补偿;如何实现交易,保证交易是公平的?需要通过它的价值计算和统计。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实行碳排放交易,我国宣布在2014年前启动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减排额约有一半来自中国的项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碳排放交易立法已经势在必行。在这里,碳排放作为一种交易,必须为它制定价格。它的合法性,需要以确定它的价值为依据;它的公平性,需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消耗进行价值计算和统计加以保证;以碳排放立法加以保证。

总之,低碳经济建设、碳消耗统计、碳排放立法、碳交易立法,需要自然价值的论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需要自然价值消耗的科学统计保证。因而,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论是低碳转型的形成和健康运行的理论基础。新经济学需要自然价值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一封信
难忘童年
难忘的童年
难忘的童年
难忘童年
难忘的童年
难忘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6)
难忘童年(3)
难忘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劳动委员竞选发言稿
浅论会计虚假凭证的识别
浅论电算化会计中若干会计方法
会计研究论文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分析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改革
会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浅析
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分析
简谈对现行准则下商誉问题的思考
研究论文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浅论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研究
浅论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探析
关于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
浅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算支付风险与控制
《七颗钻石》优秀笔记展示
《七颗钻石》教案讲义3
《七颗钻石》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可贵的沉默》 范文习作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七颗钻石》课后习题答案
《七颗钻石》老师语录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提高篇
《可贵的沉默》 趣闻故事
《七颗钻石》重点问题探究
《七颗钻石》写作特色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意思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1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