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0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

摘要:语言大师Chomsky提出了UG规则,本文从英汉复指与移位存在着共性充分证明了此规则的正确性。英汉语都存在形式主、宾语的复指与移位现象,都有名词前置代词填补现象,疑问句式中也都有代词指称主要信息之现象,这种复指和移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据。

关键词:复指;移位;共性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复指(resumptive)指的是句子中有两成分产生共指(co-reference)。其中某一成分一般用代词来表示。带有复指的易位句有形式主、宾语句(sentence with a formal subject or object),强调句(emphatic sentence),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等,这些句式都涉及到移位。英汉语都有这种现象,下面就英汉语复指与移位的相似性进行类比。

2.形式主宾语句中的复指与移位

在形式主语句式中,英语通常用代词“It”,汉语通常用代词“这”来替代复指,复指部分是句子,如:

1)英:It is impossible that he said so.

汉:这是不可能的,他会说出这种话。

上述句式中汉语句里的“这”指称子句“他会说出这种话”。英语句子里的it指称子句“that he said so”。

在形式宾语句式中,英语代词“it”通常复指不定式词组,有时也复指动名词词组 ;汉语代词“这”指称的词组前通常都有逗号,如:

2)英:I think it unnecessary to spend so much money going there.

It誷 nice meeting you.

汉: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花那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地方。

认识你很高兴。

上述句式中汉语句里的“这”指称“花那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地方”,英语句里的it指称“to spend so much money going there”和“meeting you”。 A.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I think it impossible.)

B.什么不可能?(What is impossible?)

C.Tom说我偷了他的书。(Tom said I stole his book.)

D.我同意。这是不可能的,你偷了他的书。(Yes. It誷 impossiblethat you stole his book.)

另有些研究者把此类移位称作为满足“尾部焦点”(end-focus)的需要,即新的、重要的信息移置句尾产生信息焦点。有的认为这是为了符合英语句法中的尾重(end-weight)现象。可汉语不是尾重句法,为什么也是一样的移位呢?笔者赞同前者。

3.句首名词组复指与移位

先看例句:

1)英:That man, I once dined with him.

汉:那个人,我曾经跟他一起吃过饭。

2)英:His mobile phone, I don’t know how to use it.

汉:他的手机,我不知道怎么用它。

4.疑问句复指与移位

有一种复指疑问句英汉语都有,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毕竟存在。如:

1)英:Why is it that he is still single?

汉:这是为什么,他现在还是单身?

2)英:How could it be that he didn’t go with you?

汉:这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和你一起去? 例1,例2发生了移位后置,也就是右移(right dislocation)现象。代词it和“这”不是回指(recursive),而是填补(resumptive)。那么移位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成语法未对此作出解释。笔者认为用信息编排(information construction)的理论可以解释它。信息编排的理论认为信息焦点总是落在句尾。在此句式中,有两个信息焦点:第一个是代词,它在主句句尾,符合信息编排的理论;第二个是子句,在整个合成句的末尾,也符合信息编排的理论。说话人先提出焦点,听话人由此产生预设直到听到第二个焦点出现。这也符合认知学原理,说话人根据其认知世界的经验,知道如何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力,使其话语更具份量。此句式中,引起注意力的方式就是脱离常规,先用代词,让听者去寻找所指,从而非常有效地达成了交际目的。

5.结束语

本文通过英汉语言中复指与移位之间的对比,说明了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并就这共性提供了各种理据,从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进行了阐述,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点。

参考文献

Andrew Radford.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Andrew Radford. Transformational Cours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anna Thornborrow & Shan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 Routledge, 1998.

Mark Aronoff & Janie Rees-Miller.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程工. Linguistic Universalism(语言共性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王菊泉、郑立信.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猫咪
乌龟
我的英语老师
两个苹果
糊涂的猫咪
含羞草
小公鸡和小鸭子
看彩虹
我的摩尔庄园
我的妹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台风
可爱的小乌龟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月光
浅谈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
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浅论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监理实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的编制格式和内容
浅议水土流失监测与调查方法
泵与泵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初讨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甘溪三级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地面定位监测浅析
某桥梁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
中国八大测绘人物
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
《千年梦圆在今朝》写作指导
《千年梦圆在今朝》训练素材
《千年梦圆在今朝》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范文习作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字词梳理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字词意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难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随堂练习 提高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讲义1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2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讲义2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跨越百年的美丽》随堂练习 巩固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