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0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

摘要:语言大师Chomsky提出了UG规则,本文从英汉复指与移位存在着共性充分证明了此规则的正确性。英汉语都存在形式主、宾语的复指与移位现象,都有名词前置代词填补现象,疑问句式中也都有代词指称主要信息之现象,这种复指和移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据。

关键词:复指;移位;共性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复指(resumptive)指的是句子中有两成分产生共指(co-reference)。其中某一成分一般用代词来表示。带有复指的易位句有形式主、宾语句(sentence with a formal subject or object),强调句(emphatic sentence),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等,这些句式都涉及到移位。英汉语都有这种现象,下面就英汉语复指与移位的相似性进行类比。

2.形式主宾语句中的复指与移位

在形式主语句式中,英语通常用代词“It”,汉语通常用代词“这”来替代复指,复指部分是句子,如:

1)英:It is impossible that he said so.

汉:这是不可能的,他会说出这种话。

上述句式中汉语句里的“这”指称子句“他会说出这种话”。英语句子里的it指称子句“that he said so”。

在形式宾语句式中,英语代词“it”通常复指不定式词组,有时也复指动名词词组 ;汉语代词“这”指称的词组前通常都有逗号,如:

2)英:I think it unnecessary to spend so much money going there.

It誷 nice meeting you.

汉: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花那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地方。

认识你很高兴。

上述句式中汉语句里的“这”指称“花那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地方”,英语句里的it指称“to spend so much money going there”和“meeting you”。 A.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I think it impossible.)

B.什么不可能?(What is impossible?)

C.Tom说我偷了他的书。(Tom said I stole his book.)

D.我同意。这是不可能的,你偷了他的书。(Yes. It誷 impossiblethat you stole his book.)

另有些研究者把此类移位称作为满足“尾部焦点”(end-focus)的需要,即新的、重要的信息移置句尾产生信息焦点。有的认为这是为了符合英语句法中的尾重(end-weight)现象。可汉语不是尾重句法,为什么也是一样的移位呢?笔者赞同前者。

3.句首名词组复指与移位

先看例句:

1)英:That man, I once dined with him.

汉:那个人,我曾经跟他一起吃过饭。

2)英:His mobile phone, I don’t know how to use it.

汉:他的手机,我不知道怎么用它。

4.疑问句复指与移位

有一种复指疑问句英汉语都有,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毕竟存在。如:

1)英:Why is it that he is still single?

汉:这是为什么,他现在还是单身?

2)英:How could it be that he didn’t go with you?

汉:这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和你一起去? 例1,例2发生了移位后置,也就是右移(right dislocation)现象。代词it和“这”不是回指(recursive),而是填补(resumptive)。那么移位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成语法未对此作出解释。笔者认为用信息编排(information construction)的理论可以解释它。信息编排的理论认为信息焦点总是落在句尾。在此句式中,有两个信息焦点:第一个是代词,它在主句句尾,符合信息编排的理论;第二个是子句,在整个合成句的末尾,也符合信息编排的理论。说话人先提出焦点,听话人由此产生预设直到听到第二个焦点出现。这也符合认知学原理,说话人根据其认知世界的经验,知道如何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力,使其话语更具份量。此句式中,引起注意力的方式就是脱离常规,先用代词,让听者去寻找所指,从而非常有效地达成了交际目的。

5.结束语

本文通过英汉语言中复指与移位之间的对比,说明了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并就这共性提供了各种理据,从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进行了阐述,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点。

参考文献

Andrew Radford.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Andrew Radford. Transformational Cours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anna Thornborrow & Shan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 Routledge, 1998.

Mark Aronoff & Janie Rees-Miller.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程工. Linguistic Universalism(语言共性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王菊泉、郑立信.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雨景
秋天到了
可爱的小白兔
我爱家乡的小河
秋姑娘来了
学校的那片竹林
赞美春天
找春天
拍照片
春天
秋天
有趣的云朵
热闹的春天
今天下雨了
美丽的荷花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
试论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
关于废除死刑的宪法学思考(1)论文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工作
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浅议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方法
部分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浅探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财务控制成本理论基础及其构成分析
票据活动应注意哪些时效
现金流量折现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对策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介绍
环境义务入宪的路径分析(1)论文
《巨人的花园》教学实录
名师精讲《巨人的花园》──巨人终于醒悟了
《巨人的花园》教学后记与反馈
《巨人的花园》教学点评
《巨人的花园》听课笔记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
表演,理解词语意义的妙招──《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赏析
《巨人的花园》作文教学──三人连上完整课课堂实录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阅读教学──三人连上完整课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评课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反思
《巨人的花园》口语交际教学──三人连上完整课课堂实录
《幸福是什么》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