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
"
【关键词】就业 就业信息 就业市场 劳动者素质 权益保障
【论文摘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有限的耕地与日益膨胀的人口之间的突出矛盾,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长效机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而新农村建设重点需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有限的耕地与日益膨胀的人口之间的突出矛盾.狭窄的土地上无法承载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农村就业大军。农村劳动力的过剩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成了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掀起“民工潮“.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伴随超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由于认识及相关政策措施严重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二、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由于大多数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因此他们很难进入高层次的产业大多只从事简单的劳动。通过对河北某些村庄调查发现.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于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和日常小商品零售业。其中.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业停学的低龄女孩主要从事餐饮服务业少数举家外出打工的从事商品零售业务。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管理不完善。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来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闭塞所获的就业信息量少外出打工一般是通过同乡、亲戚、朋友介绍或随同前往缺少就业信息来源渠道。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动处于半无序流动且盲目性大据统计2003年自发性转移的劳动力占36%通过亲友介绍的占34%.而有组织的转移只有30%.这说明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就业机构不健全、中介组织自身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劳务市场的需求。已经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农村管不着.社区也不纳入管理.出现管理上脱节。"
4户籍制度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使进城务工农民无法取得与当地城市居民平等竞争的权力和平等待遇.这一方面使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不能长期稳定就业.致使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在城镇干几年后又回流到农村。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长效机制研究
从长远来看应探索建立全国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近期应抓好以下工作:
1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从长远考虑。首先要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目前的适学儿童十几年后将成为就业者.加强义务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素质。乡村教育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义务教育阶段过后.大部分学生就读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辍学。由于种种原因就读高中的学生高考后的升学率也比城市要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或辍学的初中生也面临就业问题,而这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社会、与就业需要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层次。
而对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已经存在的素质不高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政府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平台。通过减免培训费鼓励农民先培训后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7年将对8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对20 5万人开展示范性技能培训对5000人开展创业培训。同时引导性培训57万人农业科技培训2万人。失地农民将成为今年“阳光工程”的重点培训对象。"
2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各级劳动保障服务部门要开展对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劳力状况.转移就业人员文化程度、流向等基本情况建立劳动力资源库,为正确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在乡镇、村设立农民外出务工信息服务网点开展招生与宣传定期发布各种信息免费为农民服务动员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觉主动参加转移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与用工需求信息对接。
3改革户籍制度。政府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列入中长期发展计划改变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创造外部条件不仅县及县以下城镇户口要放开.大中城市也要创造条件让那些已连续进城务工经商多年的劳动者能定居下来目前,由于农民定居城市的成本太高许多外出打工者在积累了一定的积蓄后往往选择回乡过传统的农民生活。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定居城镇的成本,真正使他们从中解脱出来。
5解决转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首先是子女教育问题城市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导致这些孩子上学要交很多的择校费而他们的父母收入本来就少,使他们在城市受教育的机会受到影响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这种状况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也会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带来压力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缓解进城务工子女上学的压力其次要规范社会投资基础教育的机制,随着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民办基础教育会缓解政府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相关部门要设立农民工权益维护机构,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共同处理重大侵权事件参与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民工劳资纠纷工伤事故及突发事件)有关部门要检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企业用工交纳养老、工伤保险等规定的执行情况。同时要制定一系列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关于促进就业、职业介绍、劳动合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的实施细则.从源头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成长中,我忘不了她
- Pandas(熊猫)
- 炸米花
- 守株待兔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适当放松
- 不懂浪漫的老妈
- 感受"发现"
- 不速之客
- 未来的月球
- My Interesting Mother(我有趣的妈妈)
- Fall(秋天)
- My little rabbit(我的小兔子)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 妈妈的爱
- 试论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 浅谈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体系的构想
- 浅谈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 浅谈对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
- 浅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生活方式
- 试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 浅谈鄱阳湖区农村污染防治期待法制创新
- 关于制度创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 浅谈农村宅基地的整理与利用问题研究
- 关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文献综述
- 关于建立贵州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 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
-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
- 《坐井观天》习题
- 《我要的是葫芦》难段讲解
- 昆虫对人类的贡献
- 植物生长离得开叶子吗
- 寓言是什么
- 《我要的是葫芦》习题精选
- 坐井观天新启示
- 坐井观天
- 种植葫芦
- 杨万里《观雪》
- 叶子与葫芦
- 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
- 《我要的是葫芦》朗读指导
- 《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活动
- 可以载人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