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大德政。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广东,同时也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在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因地制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使贫穷落后的乡村与现代文明的城镇处于对立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消除城乡分割和城乡对立,构建城乡和谐社会。三是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社会深层次突出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广东得益于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经济社会严重失衡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差距扩大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是构建和谐广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省加快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四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五是抓好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六是在农民中树立起勤劳、自强、互助精神,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七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效能;八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上,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如韩国“新村运动”着力于在农民中树立起来“勤勉、协同、互助”的精神,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美好家园。江西省赣州市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经验,以及海南省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体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衔接的模式,二是徐闻、德庆县和云浮市云城区农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模式,三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以解决“一保五难”为重点的模式,四是部分农村以社会综合治理、创建平安为重点的模式,等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孤军推进

最近,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初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省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的问题。二是教育农民逐步树立“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三是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是抓好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的五改。五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孤军推进,必须纳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考虑和统筹安排,增强城关镇、中心镇以及专业镇的功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辐射、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

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乡镇管理体制;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提高乡镇政府的效能和办事效率;推进乡镇事业机构改革,增强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效能;进一步理顺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延伸;加强乡镇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乡镇管理体制更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建设新家园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是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的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农民做深入的思想发动工作,使农民懂得建设新家园的重要意义,开展文明建设的好处,达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行动。二是抓好典型示范,使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从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把蕴藏在农民群众中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用政策引导和鼓励建设新农村,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主动性高的村,政府应给予扶持,把政府推动建设新农村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方面的工作。

建设新农村必须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做到在治理村容村貌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建新房,在拆旧房以及建设用地整治中,增加的土地转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用地。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鼓励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自然风景资源,以及人文生态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项目和旅游项目。三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效益农业,争创农业名优品牌,增强农民竞争力。四是把农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整治土地,引进良种良法,推广机械化耕种,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五是加大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大力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四、五年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治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通盘考虑,因为村委会下面还有若干个自然村,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集约用地、节约用地。以村委会为主体,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的主人翁精神。但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县、镇两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要根据农村的实际,帮助和指导农村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二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县、镇政府要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各个农村检查、指导、督促新农村建设。三是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解决农村饮水难、走路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以及村庄建设中的硬底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困难问题。在政府的主导和必要的支持下,使村委会更好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为更好地指导和全面推进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制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各市县要选择若干个村开展试点。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村委会为单位,在完成村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每个村每年完成20%的自然村的改造任务,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治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代文明城镇的协调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七侠五义之再战江湖
快乐无处不在
玩《跑跑卡丁车》游戏的风波
看烟火
不快乐的“六一”
感谢妈妈
我家的小狗—黄黄
庭审大会
放学路上的快乐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水果选美大赛
汤圆
端午节包粽子
我的新发现
优秀团员评优申请书
证据保全申请书
退学生会申请书
市政府爱国卫生工作方案
市规划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结对帮扶工作方案
勤工俭学申请书
水利局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乡镇中心学校中考工作方案
2012年国家助学金申请书
企业宿舍节能降耗工作方案
市盐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方案
财产保全申请书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方案
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措施工作方案
盖尤斯与《法学阶梯》/宋飞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法官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法学理论论文(1)
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传统法制中的监察制度/秦昌东法学理论论文(1)
两大法系代理之法理根据比较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社会形成原因及模式简论/张福坤法学理论论文(1)
哈尔滨停水的思考/万欣法学理论论文(1)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对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南镇农村法律现状的调查报告
历代典权特征略考/黄忠法学理论论文(1)
论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淡化法学理论论文(1)
发展权法理探析法学理论论文(1)
刑事侦查效益与相关概念辨析法学理论论文(1)
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新农法学理论论文(1)
哈尔滨停水的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落花生》教学设计2
《松鼠》教学设计2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5
《落花生》教学设计3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4
《松鼠》教学设计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1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4
《落花生》教学设计1
《新型玻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3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