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哲学终结论”再探

浅析“哲学终结论”再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30

浅析“哲学终结论”再探

"

【论文关键词】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哲学的思维方式 彤而上学的思维

【论文摘要】“哲学的终结”是西方后现代主叉哲学的结论,后现代主叉哲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得出了“哲学消亡”的命题。本文从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再探“哲学终结论”

“哲学的终结”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它认为,传统哲学和现代主义哲学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的产物,都把世界分为精神和物质、自为和自在、主体和客体、心灵和身体、内部和外部、本质和现象、真理和假象、意义和文本的二元对立;但对立的目的是统一,都用前者统摄后者,从而使前者处于中心地位而后者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思维方式是造成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要想彻底解决人与世界关系问题,必须解构传统哲学和现代主义哲学,实现与以往哲学的彻底决裂。因此,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纷纷主张“上帝死了”、“人死了”、“作者死了”、“读者也死了”,其消解对象系列的终点就是“哲学消亡”。其实“哲学消亡”的主张并非后现代主义的专利,西方哲学已经经历了三次危机,每次危机都是哲学在苦苦思索“是生,还是死”的问题,但每次危机过后哲学都获得了新生和繁荣。因此,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哲学是不存在“终结问题”的。问题在于,当代一些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如代表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的两个高峰的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也主张哲学的终结,就尤为引入深思了。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哲学反映的内容和形式——具体抽象的哲学

黑格尔说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说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一个命题:哲学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哲学家只躲在书屋里用一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概念和专业术语创造理论体系的过程,而是哲学家面向现实聆听时代的强音进行高度思维的结果。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得到证明。西方主流哲学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演变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展现出西方社会自身发展演变的逻辑。古代本体论哲学的产生是古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幻想征服自然而又无能为力、进而借助外力以求获得解放的一种表现;近代一元论哲学是在近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取得巨大成果、把自然科学的理念引入到哲学领域形成的。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人类文明,都表现出复杂性、异质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相对主义在西方盛行,各类现代主义西方哲学家,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本主义,无不强调认识的相对性、多样性,强调真理的约定性、有用性等。不仅如此,即使一些看似抽象的难懂理论形态的哲学也是对现实的曲折表征,这突出表现在德国的古典哲学上。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语言晦涩难懂、逻辑体系严密,但是在艰深枯燥的语句形式后面却隐藏着德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其所倡导的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进步自由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政治上极端保守的德国。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类似于法国的实践革命,于是就在哲学上发动了一场思想革命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指出,“在这些教授后面,在他们的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竟能隐藏着革命吗?”但是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貌似替反动当局统治辩护的命题却隐藏着“凡是现实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一进步性的命题,从而看似保守的形式却隐藏着革命的内容。同样,康德哲学也是通过一系列抽象概念的推理演绎过程得出了“人是目的”、“人为自然立法”等一系列歌颂启蒙精神的论断。因此,哲学家们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终身在书斋里格物穷理的学究,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的思想家;哲学也非远离“尘世天国里的学问”,而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表明了哲学反映现实的历史局限性,也就是说,任何哲学理论、哲学思维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适应了一定时代历史的发展要求,都是对其生存时代的主题的集中表征;当实践向前发展、时代主题发生相应转化时。旧有的、曾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理论就可能不适应后一时代的要求而遭淘汰。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任何哲学理论或体系的终结是绝对的,没有适应一切时代、一切民族和地区的超时空的永恒真理。恩格斯曾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哲学反映的内容虽然是具体的,但其反映的形式却是抽象的,这是由哲学反映现实的特殊方式决定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时代精神”就是哲学面对的“现实”,它表现为各个时代相互冲突的思维形式、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并凝结为各个时代的“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等。哲学反映现实就是以“时代精神”为中介反映现实的。这种反映不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表述而“客观地”解释世界,从而就少了“明晰性”;也不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描述而“主观地”说明世界,从而就少了“直观性”。在既没有“明晰性”又没有“直观性”的前提下,哲学则只能是在纯思辨领域内抽象晦涩的表达。这种抽象纯思辨的表达使哲学易于脱离实际而自发地远离生活世界,如果哲学家又偏执于对哲学体系的追求,那么牺牲实践以成就体系就是一种自觉的选择。而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的,因此“哲学的终结”就不是耸人听闻了,而是现实了。"

二、哲学的思维形式——批判的哲学

黑格尔曾指出:“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了死人的骨骸。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了肉体死亡的个人,而且充满了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另一个,埋葬了另一个。”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黑格尔以前的西方哲学史,也适用于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史。这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所致,是哲学固有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哲学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是思维的自我思维。它把思维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即对思维的思维;它以思维既定的逻辑前提和结构为对象。思考和批判现有的思维前提关系结构。并把它纳入更大的思维系统中,形成新的概念结构。这就是说,反思思维是思维的自我认识、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这种思维的实质。是以“应然”的尺度要求“实然”,始终用挑剔批判的目光审视着既有的理论,看到的多是既有理论的缺陷,从而使其多了几分否定性、少了几分肯定性。然而其它学科一般却是建构性思维,这种思维是从一定的概念出发、依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形成判断推理,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从而使其多了几分肯定性、少了几分否定性。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哲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形式有了显著的区别:其它学科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研究的范围就大致地确定了下来。然后就会向精度深度发展,日趋走向自己的对象;但哲学则不然,哲学是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对象.日趋远离自己的对象,从而使自己的对象最终从视野中消失,走向自我终结。但笔者认为,哲学丧失了研究的对象恰恰是对哲学的完全肯定。哲学的神圣使命并不在于提供一个满意的解释世界的答案,如果哲学仅仅囿于这一点就会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其灭亡就是必然的,传统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灭亡就是最好的证明;哲学的神圣使命也不在于脱离实际为人类的未来设计一个宏伟的蓝图。让人类忍受“尘世的痛苦”而遐想“天国幸福”的解脱,这是哲学神学化的道路,最终也将取消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就是最好的证明。哲学的神圣使命在于:不断地根据现实提出问题、提出新的理想,又不断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理想的途径,从而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这才是哲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思辨,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这个解放的途径就是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改变世界”。哲学的神圣使命就在于批判不合理现实,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制度,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不仅是理论上的批判,更是实践上的批判;不仅是哲学的建构再生过程,也是哲学的解构灭亡的过程,是哲学不断否定自身日趋走向实践的过程。因此,不消灭哲学,就不能使哲学变为现实;不消灭哲学,就不能使人类获得彻底的解放。人类解放的历史和哲学消亡的历史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

三、形而上学的思维一一终结的哲学

形而上学的思维在西方哲学史上可渭源远流长。这种思维方式乇要表现为割裂事物之问的有机联系,把事物一分为二,用一方去统搬另一方,从1『lJ用孤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题;它在古代和近代表现为一种典型的本体沦思维,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黑格尔哲学是历史上最为庞杂的集本体论、认识沦、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于一身的客观精神本体论,它的实质就是阐述客观精神(理性)如何把握和创造万事万物并实现目身的过程,其巾精神哲学主要阐述客观精神(理性)在人类历史中的目的和形式这样,黑格尔就克服了旧唯物丰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的矛盾,在空问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不仅如此,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又把自然和历史理解为一种变动发展的过程,但是这种变动最终是服务于本质和规律的,这样也就实现了时问上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黑格尔哲学就从空问和时叫两个维度实现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是以虚设的外在于人的客观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统一,是以牺牲自然领域的科学理性和社会领域人的主体性为代价的统一,因此黑格尔哲学一产生就遭到现代丰义哲学的普遍反对。"

现代主义哲学认为,黑格尔的“尢人身的理性”是狂妄的理性,他企图靠哲学的思辨来预言科学的发展。用辨证逻辑来代替科学的实验;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是冷酷的理性,他企图用一种泛逻辑的理性去解释和规定人的存在,前者构成了现代哲学的科学丰义流派,后者构成了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丰义流派将人的价值和自由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科学丰义流派将现象世界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实现了哲学的主题从本体论向认识沦的转移。哲学的视野从非人的世界向属人世:界的转移,使哲学的内容、思维、风格、形式等都发牛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科学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研究完全独立于人的外部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哲学只能研究经验世界的关系问题,这就把形而上学和价值问题悬置起来了,把本体论和价值沦逐出了哲学领域。但是他们又认为,经验世界自身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研究经验世界的科学知识也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与主观性相联系,都是约定的,没有绝对不变的与人无关的真理,主张约定真理、主观真理、有用真理等。因而,哲学的任务不在于探究现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在于为科学认识提供正确的方法,保证认识的正确性,哲学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或分析活动。由此开辟了哲学科学化、形式主义化、纯思辨化的道路,这在后期的语言分析哲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学院气息。他们使用专业术语在很小的圈子里只争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局外人却不知所云,这和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不厌其烦地去沦证上帝有几根头发和每根头发上能站儿个天使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无论科学主义哲学怎么演变,其哲学的经验基础没有任何改变。科学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以“实证”作为核心原则来改造哲学的,实证的基础是科学经验,但是科学解释不了社会问题于是他们又把间接经验逻辑纳入其中,到后来英国的密尔甚至把社会人生自然的种种现象都算作经验的范围。但是无论他们怎样扩大经验的范围,其局限性还是避免不了的:第一,经验再多也是有限的;第二,经验总是带有主观性的,甚至会有错误;第三,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经验不具有普遍性这也是为什么当代语言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宣布“哲学终结”的深层次的原因:既然分析哲学以有限的经验为基础展开分析活动,而哲学命题体现的都是一种有限和无限有机结合的内容,用有限的经验当然是没有办法说明无限深远的哲学命题涵义的;并且其分析得越深入其所用的分析工具越接近直接经验,距离科学命题和哲学命题也就越远;当这种形上之思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宣布哲学命题无意义就是其合乎逻辑的分析结果。

与科学主义相反,人本主义则强调:哲学既不是研究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不是为具体科学服务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只是一种理解、领悟或洞见“生活世界”或人生意义的方式。这种哲学观强调生活世界的非理性基础,强调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并力求通过非理性的方式阐述人在多样性世界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意义等问题。用这种哲学观去看待人,人就被理解为以非理性的方式存在的感性个体,是完全脱离了社会制约性的绝对孤独的个体,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状态。应该说,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控制人、人的异化状态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但是由于其理论立场就是一种形上之思,把理性和非理性、主体和客体、价值和真理、应然和实然对立起来去考虑问题,因此尽管他们极端珍视人的自由和价值,但是却无法真正找到实现人的自由和价值的现实之路。其理论仍然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状态的抽象描述和抗议,无法真正弥合“事实和价值”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矛盾,这尤其表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观上在海德格尔看来,科学技术的胜利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的最高峰,同时也是真正的哲学“存在”的完全丧失。他是在这层意义上宣布哲学终结的,他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人们回到“思和诗”的审美境界。也就是说,他不是通过改造实践来拯救哲学,而是牺牲哲学来解释实践。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本质没有人的帮助就不能引向其本质的变形,要解决技术问题必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让人回到主客无分的审美境界。但是人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而在海德格尔的理论视野里是没有实践概念的,尽管他也从“现实的人”出发,他也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这种交往最后都归结为一种情绪存在,因此人的问题的解决当然只能通过“思”与“诗”来实现。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都不能给人以合理的理性和生存的智慧,尽管它们对认识问题、人的存在问题有深刻的阐述,并且有局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其理论思维的局限性,使哲学都走上纯思辨化的道路,最终都免不了哲学终结的命运。"

综上所述。科学主义在排斥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时否定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本体论、价值论的意义,抽掉了哲学或科学的绝对基础.把本体沦和价值论逐出了哲学领域,从而将哲学完全变成了一种方法论;在真理观上,它倡导主观真理、约定真理、有用真理等,突出了真理的主观性、主体性和相对性。而人本丰义在反对传统哲学以“物”“理性”规定人阻碍人的发展时,也否定了人存在的客观基础和理性基础,从而抽掉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将非理性的人置于本体的地位,强调了世界的意义从主体的非理性因素巾得到规定和解释。这些理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相对丰义的盛行,这在当代西方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当代西方社会,其哲学派别、哲学著作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其更新变化之快令人咋舌,但是在斑驳陆离的观点下面透露的却是内容的贫乏与重复,在新颖时髦的术语下面掩盖的却是模仿的陈旧痕迹。因此,这种多样性和变化性不是西方哲学丰富和有生命力的表现,而是其缺乏真正的世界观和方法沦、缺乏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表现。这是因为,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建立在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上,而现代西方哲学都否定客观规律和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了其理沦必然是片面的、错误的。片面的错误的理沦当然是经不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因而一个错误否定一个错误、一个片面代替一个片面就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常态。当这种错误和片面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即现代西方哲学穷尽了其发展的一切可能性的时候,哲学终结的时候就到了,这就是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后现代主义宣布哲学终结的原因。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也是在现代主义的这种意义主观化和相对主义化的基础上才走上从根本上取消哲学、取消本体沦、把哲学变成某种非哲学东西的道路的,它的产生是现代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而非象后现代主义宣称的那样它是在同传统的断裂巾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了科学主义的主观真理沦和人本主义的主观价值沧的基础上,从真理和价值两个维度全面颠覆了哲学的概念范畴体系,从而走上了彻底的相对主义的道路。

由此可见,现代西方哲学在讨伐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时,却把哲学所应有的对真理理想的追求混淆于近代哲学对思辨绝对化的追求,从而在拒斥形而上学的旗帜下任意放逐自己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此导致了相对主义的盛行,引起了哲学终结的问题。应该说,相对主义的产生和盛行是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有直接关系的,西方哲学在处理矛盾时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往往从下转第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传统哲学是一种绝对性观念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在传统哲学巾.哲学家致力于寻找存在的绝对基础、真理的绝对标准,从而构建了传统典型的本体沦哲学。这种哲学的突出弊端就在于离开属人的世界去认识人和规定人,从而严重地抹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是对人价值和地位的贬低和压抑。现代哲学反对和鞭鞑这种把世界凝固化和僵死化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是完全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现代丰义哲学在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时却把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和哲学的本体沦追求这些正当的内容也抛弃掉了,最终走上了彻底的相对主义道路。从哲学史上看,相对主义从来都是哲学的大敌,历次哲学的危机都与相对主义有直接关系,形而上学的思维极易导致相对主义的盛行因此,西方哲学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哲学的多变性、多样性和终结性就将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常态。当然,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实践是有密切联系的,西方哲学必须把理论改造和实践改造结合起来,在两个维度的互动中建构新的哲学理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五小只猫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我幸福的一家三口
爱护动物从我做起
兔子和花猫
读《拔萝卜》有感
美丽的乡村环境
世间最真是亲情
学校的生物园
小村庄的变化
丰收的秋天
蜻蜓观察记
自我画像
小狗学艺
爱尔莎走之后
2011学雷锋倡议书
创建平安家庭倡议书
少先队员学雷锋倡议书
弘扬五四精神倡议书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
学校爱心捐款倡议书
创建无烟学校倡议书
消防队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个人剖析材料
保护环境倡议书作文
三八妇女节周年倡议书
大四毕业生爱心捐书活动倡议
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倡议书
五一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倡议书
五一先进代表倡议书
安全教育日倡议书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制度创新的源泉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
论“气运”
五帝时代中华文明的重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中国民俗学的困惑与前瞻详细内容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内发性解体及其未完成性
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性时空想象详细内容
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详细内容
学校强令学生订购11件校服
简帛《五行》“经文”比较
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
扬雄的政治倾向与经学师承
论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现代领导科学的新视野
《和时间赛跑》教学建议
《珍珠泉》教学设计2
《珍珠泉》教学设计1
《燕子》教学建议
《荷花》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1
《荷花》教学建议
《荷花》
《路旁的橡树》教学建议
《珍珠泉》教学建议
《翠鸟》教学建议
《翠鸟》教学设计2
《荷花》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建议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