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企业有机观的电信企业战略适应性测评体系研究

基于企业有机观的电信企业战略适应性测评体系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8

基于企业有机观的电信企业战略适应性测评体系研究

引言

企业的进化与生物进化具有相同的自然法则。不管是生物的进化还是企业的进化,都必须遵守“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企业神经系统以及企业的进化发展,也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得以保留和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企业成为适应性企业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可预测的、迅速的变化日益增多。企业对外界的快速应变能力对企业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中比任何时期都重要。

无论从经营管理还是产品服务的角度看,电信企业都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这种特性使得它必然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凸现,非连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用户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愈发显得举足轻重,这些都使电信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此外,随着政府对电信产业加强管制及引入竞争机制、上下游产业的相互渗透,电信企业的竞争呈现出多主体、多层次的特征,加剧了企业环境的复杂动态特性,从而使电信企业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之中。为此必须对电信企业的适应性进行研究。

电信企业的适应性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首先,由于电信企业的多层次结构,使得各个层次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不同。接近企业系统边缘的层次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有可能会过度反应,导致企业系统结构的不稳定;远离企业系统边缘的层次则对环境变化不敏感,可能会导致企业行为滞后于环境变化。此外,电信企业的各个层次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内容以及对信息的处理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决定了电信企业的适应能力在层次上有所不同。其次,电信企业所处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环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电信企业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也就是说,电信企业的适应能力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其效能也会因时而异。

对电信企业适应性进行评价,有助于对企业整体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帮助企业评估其适应性大小,帮助企业找到构成企业适应性要素中的短板,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1 电信企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 目标明确所选用的指标要目的明确。从评价的内容来看,选用的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企业的适应性的四个组成部分:文化因素、结构因素、能力因素、资源因素。这四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主要方面。

2). 全面性选择的指标尽可能的在宏观上覆盖所评价的内容,避免因有所遗漏而使评价产生偏差。当然,要做到全面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在研究中尽量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另外,全面性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指标要有代表性,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指标只选用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以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大而导致计算复杂和重复。

3). 关键性和时段性在选择微观指标时,从特定的时段看,我们只选择了当前阶段对评价企业进化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而不考虑那些只起到次要作用的指标。因为,涉及到企业的微观指标非常多,而且各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为了理论研究的通用性,我们只选择了最重要的指标。

4). 真实可靠,切实可行所选用指标的数据应及时、真实、可靠,容易得到,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既选用了定性的指标,又选用了定量的指标。

2 基于企业有机观的适应性指标体系

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其适应性存在着与生物适应性的相似性。因此评价企业适应性的标准可以参照生物适应性的标准。

基于企业的有机观,以及目前企业适应性研究视角,可以通过生物的适应性和企业适应性进行映射,得出企业适应性的评价标准。

我们将企业的资源、结构、能力和文化确定为评价企业适应性标准的基础层面,这四个方面也构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

(1) 资源因素

资源基础理论把战略管理理论明确地建立在Penrose 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的基础上,接受Penrose 的“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的认识。资源基础理论范式构造了“资源——战略——绩效”的基本框架[1]。这是一个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思路研究了资源基础理论。

Barney(1986)从一般的资源概念入手,最终分解出导致竞争力差异的战略性资源,因此他的分析是一个存量分析、静态分析,强调的是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概念。企业资源被分成三类: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Peteraf(1998)从企业的资源差异入手,研究如何分离出不同的竞争战略。他的分析是流量分析、动态分析,是从竞争战略的视角对资源理论的思想进行了研究,他区分了四种类型的竞争战略。首先,以资源异质性为核心的竞争战略;其次,采取事后限制竞争的战略;第三,不完全流动性的竞争战略;第四,事前限制竞争的战略。

对资源的分类有很多种,国内外学者对资源的组成要素或指标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Coyne(2002)对汽车运输、加工制造的67 个样本进行实证,将资源分为①物质资源:厂房、设备、土地,库存;②无形资源:技术、声誉、商标、版权、专利;③人力资源:员工教育、管理人员面对风险的态度;④组织资源:历史、关系、信任、文化;服务资源:产品的开发、销售、服务资源。Hiff 和Ireland(2000)将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财务资源、组织资源、实物资源和技术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创新资源、声誉资源。

国内学者迟克莲(2000)对电子行业84 个样本实证研究,将资源分为①有形资源:设备、装备或投入的原材料;②无形资源:专利、商标、声誉;③财务资源:内部资金、投资或风险资本;④组织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人事系统、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组织控制流程。李垣(2003)将资源按照三个角度划分。形态角度: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可识别性角度:物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外延角度:关系资源(与外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网络)。完善的资源因素是健康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资源基础理论区分了六种类型的资源:物质资源、声誉资源、组织资源、财务资源、智力和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这六种资源是广义的划分,其中包括了“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特征、信息和知识。” [2]

(2) 结构因素

对于组织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在《组织理论与设计(理查德? L.达夫特2003)》中,理查德将描述组织设计具体特征的变量分为结构变量和情景变量。这些组织设计的变量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调节,有助于达到组织目标。其中组织的结构变量描述为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职权层级(管理幅度)、集权化、职业化、人员比率等[3]。

Pugh 等(1963)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组织分析的概念架构,这个架构包括组织变量和环境变量。组织变量有六个,分别是:专业化,标准化,正规化,集权程度,协调性,灵活性。

合理的结构因素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使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与权力分配。合理的治理结构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利益,还可以协调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保证企业资金流运行通畅。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3) 能力因素

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 [4](1990)一文为标志,经过Pisano、Foss、Langlois、Heene 等人的发展,企业能力理论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见下表。

核心能力是一个系统整体,由多个子系统组成。Barton(1995)将核心能力系统分为四个维度:个体技能维度、组织知识和技能维度、管理系统维度、价值与规范维度。这些维度由若干类型隐性知识组成。个体技能主要包括经验、诀窍、灵感;组织知识和技能维度主要包括组织程序、专利知识、组织语言;管理系统维度主要包括协调、显性化、隐性化;价值与规范维度主要包括心智模式、组织视野、核心价值观。 刘广会,徐庆波 [5](2002)在分析我国电信市场竞争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建立电信企业市场竞争指标体系,提出了竞争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将竞争能力分为新技术应用、新业务开发与创新能力、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能力、服务与客户关系能力、合作竞争能力、人才拥有及管理能力等,通过纵向与横向评价指标比较,衡量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

杨宗昌,许波[6](2003)应用代理理论,根据电信企业运营机制和管理特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应用指标链的方法,构建了价值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他们认为电信企业形成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是由电信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并且随电信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发生结构变化。这种模式可以直接推广到网络型企业(电信、电力、铁路、民航)中加以应用,尤其适合控股型公司。

刘戒骄[7](2002)从产品兼容、网络效应来探讨电信企业资源、能力问题。他认为电信企业网络效应较强,技术设置的兼容性是左右电信企业成长的关键。随着技术进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兼容、网络效应对企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他以差异产品竞争模型为基础,考察了产品兼容、网络效应对企业资源、能力的影响,就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如何利用这两个产品变量增强其竞争力进行分析。

彭继红[8](2007)借鉴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链模型,以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和电信产业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基础管理能力(制度和理性,组织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企业文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售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新业务创新能力,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客户服务能力,网络运维能力。

能力因素是由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企业中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维持、组合、使用、优化而形成的,体现在企业的学习性和适应性方面。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能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方面。

(4) 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1980 年秋,美国《商业周刊》首先使用了“corporateculture”这一概念。而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他于1981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书名为《Z 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这本书中,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随后,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出版了《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特雷斯? 迪尔与阿伦? 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 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一样,它能够调动企业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发掘企业的潜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保持企业的长期发展,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根据以营利为目标函数的特定组织,其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为企业经营文化,企业管理文化,企业体制文化。

完善的资源因素、合理的结构因素、良好的能力因素、优秀的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适应性的标准,如果以上四个因素都达到标准,就可以认为一个企业生命有机体是具有适应性的,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3 电信企业适应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对企业适应性的标准的分析,本文根据电信行业特点,结合企业有机观,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参考了各位学者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目的和依据,从资源因素、结构因素、能力因素、文化因素四个方面初步建立电信运营企业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4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60 个三级指标。

(1) 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指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属于思想范畴,相当于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现象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中某些人共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企业文化所反映的价值理念最终要表现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上的特色,企业经营文化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企业管理文化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员工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企业体制文化指在企业的制度安排中员工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企业经营文化、企业管理文化与企业体制文化共同构成了企业适应性在文化因素方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结构因素

企业结构是企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结构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和人才结构等。治理结构描述了公司的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权力分配、产品或服务流的相互联接方式,也就是企业内部如何分配人员角色、处理好人员关系,以满足实现企业使命与目标要求的正式结构。组织结构是一种能够使组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无形资源。一个能催发快速行动的组织结构可以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那些能将创新从生产功能中分离出来的组织结构会加速创新,那些将市场营销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组织结构更能促进营销。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采用的各种筹资方式筹集资本而形成的,是企业筹资结构的核心问题。人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职务结构。

(3) 能力因素

企业能力是由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企业中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维持、组合、使用、优化而形成的,体现在企业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最终指向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本文将从战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网络运维能力、盈利能力来评价电信企业适应性。

(4) 资源因素

资源是企业中任何有益的东西或才能。如果企业中的资源具备了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复制和无可替代这四大特征,企业通过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建立起持久竞争优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企业适应性的评价体系中,把资源分为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本文构建的电信企业适应性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4 结论

本文结合企业有机观和电信企业的行业特征,构建出电信企业的适应性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参照了生物适应性的标准,又综合考虑电信企业数据的来源可行性。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数据运算,计算出电信企业与当前环境的适应度,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2] J.Barney.”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32(19

8

6):1231~1241.

[3] [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王凤彬,张秀萍译.《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七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P20.

[4] C.Prahalad and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Review(19

90),May-June,79-91.

[5]刘广会,徐庆波.电信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评价方法初探.黑龙江通信技术,2002,

(1

2):43~47.

[6]杨宗昌,许波.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会计研究,2003,

(1

2):49~51.

[7]刘戒骄.产品兼容,网络效应与企业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02,

(7):52~59.

[8]彭继红,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2007.

[9]段万春,王鹏飞,仲崇峰.企业文化的构建与评价,科学出版社,2012 年6 月第一版. [11]冉霞.企业文化评价的定量研究,西安工业学院院报,2006 年2 月,第26 卷,第1 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捡出一片新天地
学坐车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我学会了钓鱼
做饭
车上的笑话
美丽的婺州之夜
第一次坐飞机
闹海
蜘蛛展
第一次炒菜
这回玩得真开心
发脚套
天空中的风筝
我去王府井书店
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试析职业体验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运用
简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简论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引、疏、放”式师范生口语交际试讲模式探究
试析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
论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简论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试析高校共青团“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建构
试论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试析日美高校体育教育软实力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的研究
简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试析高校辅导员高学历化及其职业承诺研究
关注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评析
《威尼斯的小艇》探究教学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及反思
想象思维让我眼前一亮──《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及反思
创设情境 张扬个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断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
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与评析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