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修改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修改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4

小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修改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检查上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语文作业时,发现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落花生》一文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落花生》在遣词造句方面不尽相同。经考察,发现北师大版的《落花生》对原文仅做了个别改动,而人教版的《落花生》则在文字上做了较大的加工处理。随后,笔者又在《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上看到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落花生》的修改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材的改革总会引起诸方面人士的关注,笔者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位经常辅导孩子语文学习的家长,也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有关小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修改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不赞成修改的专家认为:对名家名篇的随意修改是一种“削足适履”,是把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是思想方法强加给作者,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把文章修改得“惨不忍睹”又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不利。认为名家的原着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其内涵与作家特有的语言风格、作家所处时代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和作品的整体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对原着进行修改都会或多或少地破坏它的整体语言风格和历史文化脉络。因此,他们主张让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作品,而且强调语文教育本身就具有教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文学原着魅力、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赞同修改的认为:完全适合小学生的作品很少,多数都要进行某些修改。因为从适龄儿童的理解力和感受出发,对立意较深、不利于理解的部分进行一些修改,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再说有些表达方式今天已经不常用或不用,不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这方面专家总的看法是:把握好修改的“度”,尽量少改,力求保持原貌。他们还强调无论是用于教材还是考试,都应对删改部分加以标注,以利于学生日后选取原着阅读。

比较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反对修改教材的专家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但从语文教育的需要来看,赞同修改的专家意见显得更为中肯、有效。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①对选篇是否适宜的认识;②对名家名篇入选教材后是否需要修改的认识;③对语文教学任务的认识。

有关选篇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如果某些名篇对儿童来说不易理解,可以选取其他篇目,但如果篇目已经入选,就不应该进行任何修改。然而,语文教材的编辑遇到的实际情况是,在选材、立意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完全适合儿童的并不多,大多数名家名篇并不是为儿童所作,因此对入选的作品进行某些修改是编写语文课本的惯例。以《落花生》为例,这是一篇短小精悍、优美平实的夹叙夹议的散文,它在选材和布局谋篇等方面很适合初学写作者学习。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叙述童年时期经历的一次家庭活动,即种花生——收花生——过收获节——谈论花生,引出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种写法可以作为高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范例。但是,这篇文章还存在一些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地方。例如,在立意方面,作者通过描述花生的用处及特点,赞扬了一种为人低调、踏踏实实、甘于奉献的品格。原文中写道:“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笔者认为这段文字让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成人阅读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心智初开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就比较难懂。笔者的女儿从字面理解文意,感到“有用的人”和“伟大、体面的人”似乎是对立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做又‘有用’又‘伟大、体面’的人有什么不好呢?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不仅如此,作者所提倡的低调的做人风格与社会上提倡的张扬个性、勇于表现的某种当代意识不甚一致,这也使学生颇为费解。人教版将这段文字改为:“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改写就把作者的原意表达得更为清晰明了,而且这种修改也使原文的表达中将“有用”与“伟大、体面”对立起来而导致理解含混的可能性消除了,易于小学生理解。笔者曾经就此文请教过孩子的语文老师, 这位老师表示将该篇文章的立意给孩子们讲清楚很难,只能一带而过。笔者认为,将《落花生》一文放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在难度和时代感方面都有不够适宜的地方,放到更高一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似乎好一些。如果选用它作为教材,人教版的修改更适合教学,否则学生在理解上都有困难,更谈不上通过阅读感受原着魅力,并从中获得写作的教益了。

对于名家名篇入选教材后是否需要修改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思考。所谓可能性是指名家名篇是否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名家名篇也并非绝对完美,名家的作品在文字表达方面不完全符合普通话表达形式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郭沫若先生曾听取编辑的意见将他的诗《天上的市街》中的“市街”改为“街市”,叶圣陶先生则将他的童话《蚕儿和蚂蚁》中的“蚕儿”改为“蚕”。因此,笔者认为名家名篇入选教材后,为了帮助正在学习语言并发展语文能力的小学生排除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作品和学习写作,在尊重作家或其家属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修改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要的。

比较原文与人教版的改文,不难看出,后者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改动:一、将过去使用而今天已不使用的表达方式加以改动,其中包括带文言色彩的词语、“五四”时期白话文中使用而今天已不使用的词语和词语搭配。二、将一些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或今天看来语意不够明确的口语表达方式改为明白通俗、便于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口语表达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改动是合理的。《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文学作家,这篇文章属于早期现代白话文。由于早期现代白话文作家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基本上都用文言文写作,因此他们在白话文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今天已不使用或不常用的词语。如果直接使用早期现代白话文作品作为语文教材, 不加以适当的修改,将不利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规范语言的教学。笔者平时在辅导学习成绩颇佳的孩子的语文功课时,发现她的作文中还存在不少词语表达不准确、使用生造词的现象,在做阅读练习题时,也经常会出现理解不准确、把握不住全文主旨的现象。在这种语文水平下,让小学生像大学生那样欣赏经典作品,学习《落花生》的原文,在语言规范方面自然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示范作用。众所周知,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政策。笔者认为, 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普通话教育,不仅应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课堂用语,还应将普通话的教学与推广体现在语文课本中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等方面,使小学生以用语规范的课文为范文,通过阅读与摹写,掌握普通话的书面表达形式,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发展儿童语言能力,这也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点。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落花生》虽然改写之处较多,但并非“惨不忍睹”,编辑是在保持原文原貌的基础上,根据特定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的需要而进行的合理改写。笔者认为,可以让这类改写过的名家名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导读作用,而原着则可等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再接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楼下的大花园
龟兔赛跑(续编)
我的妈妈
我的家
坐飞机
钓虾
我的妹妹
郑州亮起来了
考试
我家的热带鱼
第一次独自睡觉
闲不住的人
我的小天地
假如我是……
智能主体的信念认知时态子结构逻辑模型
试论电气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论普通高校的教务管理队伍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学籍异动现状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散落
浅谈电大入学教育和美国大学FYE的比较研究
试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质管统计软件设计及开发诌议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大学教学成效
关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谈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思变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一分钟》教学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
《玲玲的画》教学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案3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坐井观天》教案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泉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