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职称评聘改革创新迫切性
**区管理局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近几年,由于渠灌面积逐年萎缩,人员过剩、人浮于事、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灌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深化职称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一、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省实行“严格条件,放开申报”的政策后,灌区每年都有符合职称申报条件职工,在获得资格后,因没有完善的岗位设置与职称挂钩,多年来形成了既评即聘的习惯模式,全部聘用兑现薪酬。近几年,工资福利政策一调再调,工资福利经费呈猛增趋势,水费收入绝大部分被人头吃掉,用于工程投入很少,若不是近几年国家对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的投入,灌区的工程状况将得不到改善,用水户浇地难、负担重的问题就很难解决,灌区灌溉面积萎缩速度将更快。
长久如此,灌区自身生存发展举步维艰,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积极深化职称改革,已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这也是灌区广大专业技术干部职工的普遍认识。
二、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弊端分析
三、搞好职称评聘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自主设定职称结构比例。实行评聘分离,确保高、中、低三种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主决定高、中、低(尤其是高级)职称指标及其系列设置,不明确高职30%~35%的宏观控制数;二是从严评聘,克服“论资排辈”、“福利化”倾向。
要严格执行职称政策,遵循考评程序,改进单一的评审方法,采取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的办法,特别是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要加大考试分量,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不放宽条件、不扩大范围;三是实行水平能力测试和评审答辩制度。建议增设各系列水平能力测试,没有通过水平能力测试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参加评审;实行评审答辩制度,成立专业答辩组,从专业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对晋升人员进行全面综合答辩考核;四是做好岗位设置工作。
岗位设置是实行评聘分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相应的岗位设置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前提。因此,岗位设置要力求适度合理,确定合理的结构比例,突出实用性,而不是因人设岗。
要遵循因事设岗、职责相符的原则,结合单位工作的需要,运用岗位分类的原理,实事求是地依据岗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繁简程度和所需的资格条件,对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确定岗位的职能、编制、数量;五是建立完善相应技术人员考核机制。考核的目的是要掌握各专业技术人员在平时、年度及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分出等次,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晋升、职务的续聘、低聘或解聘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打破目前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终身制”的弊端。
因此,考核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易行”的原则,采取多种办法,确保考核内容的真实性,如实地考核出一个人的真实业绩,防止出现走过场、加水分、弄虚作假等现象。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在人才层次上实现突破,通过优化人才资源,在人才结构上实现突破,通过充分发挥人才在灌区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在人才效能上实现突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 试题评析
- 一步与一生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新“少年中国说”
- 作文试题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试题评析
- 高考记言
- 内心的独舞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作文试题
- 作文试题评析
- 摆渡手
- 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制度
- 市劳动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 公司暂借款管理办法
- 乡开展创“四好”班子学习制度
- 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收费人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
- 招待管理制度
- 工商局取缔无照经营专项集中整治考核办法
-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评议制度
- 办公用品采购制度
- 公司办公用品领用管理
- 局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实施细则
- 关于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
- 各专业统计岗位职责
- 区政府办公室党支部工作制度
- 员工招聘管理试行办法
- 给排水管道与其他专业配合的问题
- 排水管道病害的检测
- 管材管件基本知识
- PE给水管的一些知识
- 室内塑料给水管的选用与安装
- ABR反应器结构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 管材比较
- 给排水通用术语
- 建筑给水安全保障技术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例
- 国内给水管材现状及发展
- 论水封管内径的计算
-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城市建筑的一体化
- 游泳馆泳池给排水设计说明
- 建筑中水的现状与发展
- 《比尾巴》教学设计一
- 《小小的船》第一组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阳光》教学设计四第二课时
-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七
-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四
-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 《阳光》教学设计四第一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三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五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二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 《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