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会计管理创新的分析

现代会计管理创新的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5

现代会计管理创新的分析

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现代会计管理创新的分析的毕业论文

摘要:现代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财务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领先,在网络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进而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文章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 信息 管理 分析

1 网络经济赋予会计管理的新内容

当前,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1.1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从而实现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1.3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工作方式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固定办公室要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工作方式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办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项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工作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

1.4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软件 过去国内各财务软件功能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

2 现代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分析

在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财务管理变革与创新,在此,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2.1 全面更新企业理财观念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使财务管理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观念必须转变。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狗 娃哈哈
第一次公开课
知识
观功夫熊猫有感
珠海
假如我是市长
朴素的手
书包的自述
班级里来了“不速之客”
王老师
爱的力量
消防小知识
童年趣事
小鸭
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远古苗族的写作——附丽于古歌和刺绣
加强书法教学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道德中心主义的张扬与消解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10)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思考(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宗教文化的特征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设计、说课设计、综合资料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匆匆》教学设计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
《匆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