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4

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化学与化工论文 更新:2006-4-11 阅读: 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随着燃气事业的发展,我国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燃煤向燃气转换,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既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使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一直以来,液化石油气就是燃气供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城市煤气管网达不到的地方以及城市煤气的发展不能及时满足供应的城乡地区,都需要大量使用液化石油气。

光化学烟雾污染和酸雨不仅对人有严重危害,对植物、建筑物、水源等都有严重的污染和损害。可见,NOx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影响NOx生成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燃气气质对NOx生成有重要的影响,在焦炉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气源中,燃烧液化石油气产生的NOx最多,其数值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气体。因此,减少液化石油气燃具NOx的排放量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NOx的生成机理

烟气中的NOx主要是NO,约占90%左右,排入大气后部分再氧化成NO2,故研究NOx的生成机理,主要是研究NO的生成机理。NO的生成形式有燃料型、温度型和快速温度型三种。燃烧过程生成的NO,主要是温度型NO(T—NO),还有一部分快速温度型NO(P—NO),亦称瞬时NO。

1.1 T—NO生成机理

T—NO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生成的,其生成机理是由前苏联科学家Zeldvich于1964年提出的。当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燃烧时,生成NO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N2+O=NO+N ⑴

N+O2=NO+O ⑵

按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Zeldvich的实验结果,NO的生成速度可以表示为:

式中:[NO],[N2],[O2]-NO,N2,O2的浓度(gmol/cm2)

t一时间(s)

T一反应绝对温度(K)

R一通用气体常数(J/gmol.K)

对氧气浓度大,燃料少的预混合火焰,用(3)式计算的NO生成量,其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一致。但在小于化学当量比,即燃料过浓时,还存在下述反应:

N+OH=NO+H

从(3)式可知,NO生成速度与T、[N2]、[O2]有关,由于燃气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浓度变化很小,故[N2]对NO生成速度影响很小,(3)式中[O2]取决于燃烧过程中燃气与空气的当量比,所以燃烧过程的温度及当量比对NO的生成影响很大,如图l、图2所示:

另外,由于(1)式即原子氧哦O和氮分子N,反应的活化能比原子氧和燃料中可燃成分反应的活化能大,故NO的生成速度比燃烧反应慢,所以在火焰中不会生成大量的NO,NO的生成过程是在火焰带的后端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火焰下游大量生成的。

综上所述,影响T—N0生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氧气浓度和停留时间。

1.2. P—NO生成机理

快速温度型NO是碳氢系燃料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7—0.8并预混燃烧时生成的,其生成地点不是在火焰面的下游,而是在火焰内部。它的生成机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Bowman认为P—NO的产生,是由于氧原子浓度远超过氧分子离解的平衡浓度的缘故Fenimore认为P—NO是在碳氢化合物燃料过浓燃烧时,先通过燃料产生的CH原子团撞击N2分子,生成CN类化合物,生成的中间产物N、CN、NCH等,再进一步被氧化而生成NO。

通常,P—NO的生成量受温度影响不大,且比T—NO生成量小一个数量级。

1.3 F—NO的生成

F—NO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燃料中的氮原子,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而生成的。燃料中的氮比空气中的氮更容易生成NO,其生成温度为600℃—700℃。气体燃料燃烧,由于其氮含量很低,燃烧过程所生成的燃料型NO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1.4 NO,的生成

NO2是由NO氧化而成,其过程按如下反应进行:

NO十HO2=NO2+OH (5)

一般在预混火焰及扩散火焰的反应区或火焰面下游的低温区能检测出NO2的存在,而火焰面下游的高温区产生极少。大量的NO转化为NO2是在烟气排入大气后进行的。⑹

上式反应速度与空气中NO的浓度关系很大,浓度高则NO2转化快,否则转化慢。

2 燃气燃烧时NOx的抑制方法

燃气中氮含量极小,燃烧时几乎没有燃料型NOx产生,快速型NOx的生成量比温度型NOx小一个数量级,因此降低烟气中的NOx排放主要应抑制T—NOx的生成。根据T—NOx的生成机理,其相应的抑制手段有:

(1)降低燃烧温度,注意减少燃烧局部高温区;

(2)降低氧气浓度;

(3)使燃烧过程在远离理论空气比条件下进行;

(4)缩短烟气在高温区内的停留时间。

3 NOx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及理论分析

影响NOx生成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对一次空气系数、火孔形状与NOx生成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试验系统。

本试验所用气源为液化石油气,燃烧器为大气式(为设计计算方便,选用纯丙烷气),压力为3KPa,热负荷为11KW,燃烧气分内外两圈,火孔采用竖向矩形状,内侧开孔,火孔不易堵塞,且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3.1 混合特性对NOx生成量的影响

气体燃料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的NOx生成特性不同,从降低生成量的角度看,预混燃烧比扩散燃烧有优越性。

预混火焰中NOx生成量受空气、燃气混合比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和O2浓度变化的综合影响。

对试验中内外圈调风板不同开度下NOx及CO生成量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所测得的值均已换算到过剩空气系数为1.0的状态,并以干烟气计,对不同调风板开度下的混合气进行取样,用色谱分析混合气成分,计算出一次空气系数)

不同内外圈开度下NOx及CO生成量

3.2 矩形火孔对降低NOx生成量的作用

理论分析和试验观察,竖向矩形火孔有利于降低NOx的生成量。当竖向矩形火孔燃烧时,外火孔与内圈燃烧器头部外侧之间、内火孔与中心轴线之间都存在一温度场,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大,温度梯度越小,距离越小,温度梯度越大,但是,在逼近火焰面处,无论距离大小,温度梯度都非常大。齐浮升力的作屈下,烟气向上运行,同时,由于吸附效应及浓度扩散原理,烟气贴着火孔壁向上运行。因此,由于这种烟气的扰动作用,火焰温度降低,从而抑制了的NOx生成。随着内外圈环缝、内圈火孔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加大,扰动作用减小,内外圈环缝、内圈火孔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越小,扰动作用增加,但距离过小,二次空气二次空气不足将导致CO的大量产生,因此,合理选取竖向矩形火孔的长度、内外围燃烧器头部直径对控制NOx面积过小,及CO的产生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气体的试验,发现竖向矩形火孔对降低液化石油气燃具的NOx生成量效果尤为显著。

4结论与建议

4.1合理选择一次空气系数将降低预混火焰的NOx生成量;

4.2竖向矩形火孔有利于降低NOx生成量,特别是对降低液化石油气燃具NOx的排放,效果显著。同时,应注意竖向矩形火孔长度、内外圈头部直径的选取。

4.3影响NOx生成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不但影响NOx生成,且对CO及热效率也有影响,因此,设计液化石油气低NOx燃具时必须综合考虑NOx CO及热效率三方面的关系,以获取最佳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永茂、施惠帮.燃烧与污染控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白丽萍、傅忠诚.火焰冷却体降低燃气热水器NOx排放的研究.煤气与热力,1999年第6期

3.姜正侯. 燃气工程技术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的色彩
让座
好玩的海洋公园
借书
明天要考试
放假了
废旧扑克做盒子
通知书拿到了
夜晚的江滨公园
我长大了
搓“猫耳朵”
合作
做梦
我想对老师说
我是好孩子
县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
社区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安排
市电力体系监控方案
大学迎评主题班会方案
司法局公开选拔干部指导方案
业务员工作部署
天然气公司先进个人评选部署
2011年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要点
关于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街道关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计划
煤矿老干部处工作具体方案
乡镇学前教育三年规划
国土局作风建设领会策划文案
2011年信访工作要点
市2011年度普法工作治理要点
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1)
如何改进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1)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1)
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运用(1)
会计环境中经济因素对会计准则的影响(1)
公安系统内部审计实践研究(1)
MRPII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1)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控的分析与研究(1)
基于和谐观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1)
家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1)
合法性会计真实:基于方法论的视角(1)
我国金融会计体系将如何迎接WTO的挑战(1)
企业改制中内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
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变动问题实证研究(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形成的需求导向(1)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四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三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五
《假如》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二
《假如》 教学设计一
《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三
《从现在开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三
《假如》 教学设计二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二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一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一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