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向动物学习“过冬术”

向动物学习“过冬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向动物学习“过冬术”

向动物学习“过冬术”

适者生存。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动物学会了各种过冬本领。面临经济寒冬的时候,企业可以向动物学习些什么呢?与恐龙同时代的动植物种群,大多都凭借自己的主动进化和被动变异,在生存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适者生存”的方法和途径。而那些拒绝改变自己、来不及改变自己、没能力改变自己的物种都销声匿迹了。

6000多万年前的那场生物大灭绝,并没有让所有的物种不复存在。只不过这些远古生物的后代们已远离了它们祖先的生活习性,也彻底改变了它们的成长基因。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鸟类,就是当年雄霸地球的主宰——恐龙的后裔。

今天,我们介绍几种生物大灭绝时代的幸存者们的生存方式,来解析当前企业过冬的生存突围之道,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和过冬精神。

向蟑螂学残忍

我们知道,蟑螂是地球上起源最早的生物之一。早在2.5亿年前,这种适应力极强的小昆虫,即开始活跃在地球上。数亿年来,它们经过洪水、大火、饥荒后仍能存活;它们在一个月没有食物及两周无水的状况下仍能生存;它们甚至可以通过外太空以及核子物质测试。

有科学家曾经对蟑螂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群一定数量的蟑螂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并持续供给相同分量的食物。当食物量超过蟑螂群体的总摄入量时,空间里蟑螂的数量被快速地繁殖;当空间里蟑螂达到一定的数量,总摄入量超过食物供给量时,情况发生了逆转:蟑螂们开始自相残杀,甚至彼此吞食;而当空间里蟑螂的总数再次降至与食物供给量持平时,蟑螂间相互残食的现象也就自动结束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由市场理论是完全一致的。但市场理论并没有告诉企业家在供大于求、或市场出现极端变化时的应对之策。蟑螂间的互相残食无非是出于对食物的争夺,以调节其生存的平衡,而企业要做的却是整个供应链的生死决策。

今天的企业,唯一能够选择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快逃离这个生死空间——转型或套现;另一种是吞噬对方、控制供应链。前者需要企业家对既得利益“舍得”的大度和“放弃”的超脱;而后者则需要企业家周密、完美的战略布局和残酷的拼杀能力。

向蚂蚁学合作 美国科学家针对蚂蚁做过一项长达十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蚂蚁生存的秘密在于它们良好的内部组织,以及分工明确的团队合作。在蚂蚁的王国里,分工之细超出人类的想象。它们有负责统一领导的“蚁王”,有负责安全保卫的“部队”,有负责寻找食物的“侦察员”,有负责搬运食物的“搬运工”,甚至有专门负责建筑蚁巢的“房地产商”,还有负责照料幼蚁的“保姆”,和随时待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动小分队”。

以个体微小之躯、微弱之力,形成庞大的集团之势、群体之能,正是蚂蚁种群抵御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而能绵延至今的生存之道。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企业发展,除大型国有企业依赖政策、政府的福荫庇护和统筹计划之外,其余的所有产业、企业都处于零散的、无规划的、个体的运营状态。所有的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之类的组织并不能从产业、行业、全局和系统的战略角度来规划产业、引导产业,更无法从供应链或产业链的角度联合大家,抵御风险、提高整体的谈判和竞争能力。所以,当今的企业界更该尽快地组织起来,联合各自分散的实力和个体,结盟互助,相拥取暖。

向鳄鱼学潜伏

鳄鱼出现在地球的时间至少在1.37亿年以前,它同样经历了生物大灭绝的年代并得以完好地存活下来。作为肉食动物却能逃过劫难,这在恐龙年代直至今日都算是个奇迹。它们得以存活的原因主要和它们的捕食习性有关。鳄鱼行动较为迟钝,因此它无法跟踪和追逐快速移动的目标,而代之以非常具有策略性和隐蔽性的捕食习惯。在冰川期食物极度短缺的条件下,鳄鱼以其运动量小、捕猎体力消耗少等特点,侥幸地逃脱了被灭绝的命运;据说鳄鱼一次捕食以后可以维持长达半年不需进食!而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虽然竭力奔跑,却因为获得的食物不能满足其能量消耗,最终仍无法逃脱绝种的命运。

现在的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采取的措施往往和鳄鱼的策略是一致的,他们关闭了自己多条生产线、裁减了过半的员工、压缩了曾经必须的开支,而凭借着前些年的积蓄,潜入泥池,苦苦地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到来——经济温暖和复苏。

这种策略也许是最不得已、但却也是最低风险、最见效果的方法,本无可厚非。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即使鳄鱼在最艰难的潜伏期里,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随时保持成功捕获的能力。我们的企业在这个同样漫长的“潜伏期”里,是否需要完善一下以前被长期忽略的包括内部管理、经合运营、成本绩效、成本管控、品质保障等基础职能在内的企业能力体系?是否需要系统地梳理并提高当“猎物”出现时的捕获技巧和综合实力呢?

鳄鱼潜伏是为了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出现,它不是在“冬眠”;企业“潜伏”应该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以迎接下一个机遇的来临,“潜伏”不能“冬眠”。

向鸟类学进化

徐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轰动世界的名人。他根据“四翼恐龙”化石,最早提出了“鸟类是恐龙后代”的假说和推想。经过后来的研究证实,徐星的推论是正确的。有科学家在对非洲大陆上现存的鸟类DNA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的DNA的确具有恐龙DNA的遗传密码。

那么,不可一世的巨无霸是如何脱变成软弱依人的鸟类?这www.LWlm.CoM种进化和变异的结果是生命的伟大,还是生命的悲哀?其实,达尔文在150年前就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进化、遗传和变异,是自然规律的三大法则。因为环境的巨变,那些个体微小、对食物需求量低的小型翼龙,慢慢适应了环境。它们改变陆地生活习性,后肢先是进化成尾翼,最后退化成腿和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在鸟类的进化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0年来,中国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对原料资源的依赖程度、对片面的营销宣传的依赖程度,让很大一部分企业走上了恐龙当年的地位,同样也在走向恐龙灭绝的境地和危机。面对如此汹涌的经济环境变迁,最重要的是学会进化、学会变异。

剔除企业不需要的业务、变异企业不适应新环境的商业模式、遗传企业的核心优势、进化企业的竞争能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向鸟类(而非恐龙)学习的。(编辑/张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徐稚救树
《自然之道》读后感
男儿当自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网络少年》观后感
读《智慧故事》一书有感
尊严无价
看《满汉全席》所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
伟大的母爱
观《浅蓝深蓝》有感
我的两次骗人
最好的礼物
走近体操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简论五邑温泉旅游发展之路
试析由一堂课引发的对小学语文作文讲评的思考
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
试论大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意义及其运行机制
试析从危机公关谈政府的形象塑造
试析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特点与路径探微
试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论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引领校园文化潮流
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
浅议用和谐教学情境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试论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外语教学
简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
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试论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各有千秋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杂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案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相关链接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杂谈
中国首位太空人的“非常”太空生活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千年梦圆在今朝》相关链接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案例
由《跨越百年的美丽》想到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