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7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的现当代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结构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分析反乌托邦小说《我们》。论述了内视角所达到的独特效果,叙述话语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隐含的读者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我们》;内视角;叙述话语;隐含的读者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我们》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它运用内视角叙述,使读者亲身体验到联众国的种种荒谬;在叙述话语层面,独特的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巧妙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同时,作者运用大量隐喻与象征手法,将“隐含的读者”包蕴其中,使读者不自觉地参与到文本的再创造之中。

一、 内视角叙述

小说《我们》以主人公D-503的内视角展开叙述。D-503沉陷于自己的认知中,将其对理性、对联众国的认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人们。主人公视角可以使人物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袒露心灵深处的隐秘,使其比其他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1]45

在D-503眼中 ,“积分号”的美在于一种不自由的行动,其深刻意义在于它对理想的非自由状态毫无保留、心醉神迷的臣服。[2]21而统一的时间表、私人时间、母性标准等在他眼中也都是理所应当的。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于自由的追求,而D-503却把绿墙外的自由看作一种不可理喻的放纵。在他的意识中,理性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行为超出理性范畴就是离经叛道。

他眼中的其他人和事也都以抽象的符号化形式呈现:O-90就像一个圆圆的O型,R-13是长着黑人般厚嘴唇的诗人。他始终都在以数学家独有的理性看待它周围的一切,而这种极端的理性化却未能将他所经营的理性世界神化,反而使其在读者的心中慢慢崩坍。这样的内视角叙述使得读者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可保持自身理智的清醒,批判地看待D-503所呈现的世界。

作者扎米亚京有意让位于故事,让人物和故事来说话。他隐藏在人物背后,暗中操纵着叙事,时而露出讽刺之意。小说开端D-503以一个完全的理性者形象出现,写作《我们》的目的是要忠实记录他们在联众国的数学式完美生活,身处绿墙之中的他具有极强的自我满足感。而当神秘女子I-330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之时,他慢慢地动摇了,像一颗行星脱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一般,他再也无法生活在用理性包裹的数字世界里。最终所谓的理性没能战胜人类最原始的本能,D-503重新拥有了“灵魂”。

二、 叙述话语

叙述话语对小说风格具有奠基作用。扎米亚京借助D-503的笔记这一载体,展现了联众国的广阔图景。面对联众国中种种疯狂的行径,D-503始终保持高度冷静,描绘出了一种近乎荒谬的理性生活。这种理智又略显疯狂的叙述语言,将读者轻易地带入D-503的思维与情绪之中,感受着联众国的独特氛围。

《我们》的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互相渗透,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加入了大量D-503的心理描写,读者俯视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可以洞悉人物的真实感受。叙述者不着痕迹地创造了两个世界,古代与“现代”,自由与理性。“魔非”与统一联众国为了各自的“信仰”而战,两相角逐的过程亦是理性覆灭的过程。

“魔非”带有“魔鬼”的意思,可见,在联众国公民的眼中自由是极可怕,同时又是带有极强诱惑力的。自由与理性在这个世界中激烈对抗着,两种思想的碰撞也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清晰的叙述线索使得绿墙内外的两个虚幻世界疯狂而真实,可见,叙述话语对文本的影响之大。

小说中叙述者的讲述掺杂着人物的语言,而这些人物都有着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D-503在小说开始时,运用数学家的思维描述一切事物,对待它们不含任何感情,是一个极端理性的怪物。而I-330的语言是坚定而富于诱惑性的,这也体现了她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她来到联众国就是为了以诱惑D-503的方式,达到瓦解理性世界的目的。O-90的语言相比之下是温柔而善良的,就像她的名字一般没有任何棱角。小说的叙述话语架构起了完整的故事框架,并运用这些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使得这个虚幻的世界变得真实而饱满。

三、 隐含的读者

小说同时提供了表面语言和潜在内容两个方面,在整个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在文本的空白中。[1]11扎米亚京利用隐喻与象征的结合,使“隐含的读者”从小说中逐渐显现,从而引导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填充了小说的留白,丰富了小说的内蕴。

《我们》的“隐含的读者”一直存在于文本之中。小说以“我们”为题,这本身就蕴含着极强的讽刺意味。“我们”是一种集体化、极力去除个性的表现。虽然小说中的联众国处于虚拟世界中,但“我们”一词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联系起来,使人们在看到虚幻中的荒谬之后,自然地联系到现实社会中苏联去除自我与个性的不合理。“无理根”√-1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隐喻。每当主人公的思想发生波动时,√-1就会适时出现,打乱他原本的理性思维。[3]无论D-503怎样强迫自己回归理性,自由意识将永远伴随人们左右。

笔者认为小说中最为精妙的隐喻是主要人物的姓名代号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扎米亚京用D、R等阳性字母来代表男性;用I、O等阴性字母来代表女性。而D-503、R-13、O-90所组成的三角形,如果将各自的数字相加,运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来计算,则80≠81。而三角形本应是稳定的象征,而计算之下又形成了不等结果。可想而知,这里的不稳定因素就是I-330。在I-330出现之后,先是引诱了R-13,后来又使得O-90离开了D-503,她轻易地将原本看似稳固的三角形关系彻底瓦解了。而这一三角形的瓦解,既象征了理性世界中这种畸形关系的破裂,又象征了理性本身的最终覆灭。

扎米亚京巧妙地将“隐含的读者”渗入到小说的细节之中,正是这重重的隐喻和象征意味,造就了这样一个奇幻的世界。读者在其中与扎米亚京一同创作,一同感知,无形中为《我们》增添了丰富意蕴。

参考文献

[2] (俄)扎米亚京著.顾亚玲、邓蜀平、刁绍华译.《我们》[G],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妹妹
因助人为乐的“死党”
走近消防
国度战争1
童年趣事
啊!原来还可这样解题
我真想变成一只鸟
游峨眉
我学会了做饭
第一场雪
古代英雄传(1)
My room
相机伴我行
这支神笔会给谁
难忘的老师
大学世界地球日总结
网络部主题平面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班标板报评比活动总结
清明节扫墓总结
2012年下学期工作总结
学院学习部辩论赛工作总结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总结
参观学习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团支部会议总结
学生暑期活动总结
服装学院校园辩论赛总结
雷锋月福利院活动总结
校园摄影大赛总结
战争决定权授权的宪法透视
《周易》与《黄帝内经》
《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周易》预测学初探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周易》系统的直觉功能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程序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构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胡适与所谓“中国意识的危机”(下)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2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文言文两则》教学杂谈
《和田的维吾尔》(A 案)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
《匆匆》相关
《各具特色的民居》(A 案)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匆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藏戏》(B 案)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5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