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8
试论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破折号 引号 省略号
毋庸置疑,鲁迅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哲理和精湛优美的语言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倍受读者的青睐。其作品有的能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能唤起人们反对愚昧、残暴、虚伪和自私的决心;有的是深刻揭露和批判腐朽反动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精练生动、构思的巧妙独特、思想意蕴的含蓄深厚,以及形神毕肖、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与作者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不可分。鲁迅作品的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一、破折号的运用之巧妙
鲁迅的破折号用得灵活,使读者阅读后受益匪浅,思索未尽。其用法有以下几类。 作冒号用,有时还与冒号同用。“然而同窗们到院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中的破折号有冒号的作用,用于提示各自的下文。
2、表示注释或补充。“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祝福》)。这里的破折号是对前面整句“什么时候”意思的解释补充。
3、表示声音的延长。“小柱——你坐着,不要到这里来。”“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的背后‘哑’——的一声大叫;……”(《药》)以上两处表示华老栓和看杀人的人们的声音的延长。此外,还有表示意思的转折、插注、启迪思维的作用。
4、表示总括收束上文。“……改为一味求神拜佛,忧古伤今——却也是事实。”(《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这里的破折号就表示总括收束上文,说明中国人并没有全部失掉自信力。
二、引号的运用之精心
引号在鲁迅的杂文中,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窥视到反动文人、反动政客的无耻嘴脸,用于小说和散文中,反映了“我”对童年和乡村生活的思念之情。其作用
1、能够创造讽刺氛围。“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拿来主义》)这里的“抛给”加上引号,启迪读者深思,营造了幽默讽刺的氛围,有力地揭示了主子与走狗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理解文意。“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强占了辽东,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友邦惊诧”论》)上例是一组排比句,其意思更能理解、更能剖去“友邦人士”的画皮,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省略号的效果之奇特
在鲁迅的作品中,省略号用得最多的是小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省略号的运用有十多处之多,有以字传神、字字显意的艺术效果,其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表示思索在进行。“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例句反映说话断续,表示赞赏后思索新问题。“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两处省略号,造成了句子间较大的空隙,表现了孔乙己在短衣帮的“攻击”面前,为达到替自己辩护、反对对方的目的而极力思索。“打折啦怎么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喝酒人在思索事情的结果,由于孔乙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人们对他的实情不关心,“许是死了”是喝酒人思索后想出来的,从而反映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周围群众的麻木。
2、表示思维的跳跃。“读过书……我便要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我便考你一考”是孔乙已经历了思维跳跃后说出来的。
3、表示内心的矛盾。“跌断、跌、跌……”这里表示话未说完,反映了孔乙己想说下去,找不到适当的话为自己辩解的矛盾。
4、表示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你怎么这样凭空误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当酒客故意揭孔乙己偷东西时,他要极力争辩,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打断了。另外,《故乡》中省略号也用得颇具心计。“这一点干青豆是咱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剧中的省略号是对话省略,传递人的神情,从而使读者想象到中年闰土来看望“我”时,那种因地位不同而感到拘谨,又因家境贫寒拿不出像样的礼品而难堪的神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较之于直接描写闰土的难堪神态,更令人感触深切。
以上是对鲁迅作品中三种标点符号运用的分析。综上所述,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言语主体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用得恰到好处,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起到文字不能达到的效果。鲁迅的作品之所以艺术成就高超,不仅在于语言的驾驭、人物形象的刻画、思想意蕴的提炼上,而且与独具匠心的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学滑冰
- 紫藤
- 南郭先生应聘
- 游太姥山
- 热爱生命
- 炒白菜
- 一件令人恼火的事
- 象山石浦一日游
- 快乐的乡下人家
- 蚕
- 游太姥山
- 春到九山湖
- 我的课余生活
- 法制知识教育会
- 最令我敬佩的爷爷
-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2)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法官素质的提高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法学理论论文(1)
-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司法独立及其实现法学理论论文(1)
- 欺诈概念辨析法学理论论文(1)
-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效力之比较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
- 我们有死的权利吗
- 系统政治学对系统法学的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契合性法学理论论文(1)
- 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忧法学理论论文(1)
- 立法价值及其选择法学理论论文(1)
- 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法学理论论文(1)
- 《燕子》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 《燕子》一得
- 《燕子》实践方案 走进春天
- 《燕子》一课谈语文课的生成
- 《燕子》审美道学有感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燕子》教学谈
-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燕子》课后随想
- 《燕子》教学设计之一
- 《燕子》教学设计之五
- 《燕子》教学设想
- 《燕子》有感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